才50岁,就活成了这样
文章来源: 我生活着2021-05-12 06:37:13


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更新微信朋友圈了,在朋友圈里隐身,只是偶尔冒泡点赞一下,不让牵挂我的人多想担心。在亲人群也没有了说话的热情,与亲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但每隔一个月左右会跟母亲视频一下,让她放心,也了解一下她的健康状况。

人生的旅程就是一个不断远离亲情,淡忘友情,回归自我的过程。我依然珍视亲情的温暖,心中有亲人的份量,但我更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很多时候懒得跟亲人联系,自嘲为“自闭症”,以此开脱自己。

年轻的时候在乎别人的理解。人到五十,对别人的误解,不再解释;对别人的不理解,不会放心上。

这段时间竟然听得进蒋勋先生讲庄子的《逍遥游》,能理解忘却物我,无己、无功、无名,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我通俗简单地理解为:不把自己当根葱,就会活得舒服自在。当然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没有把物质看得很重。

我不是一个物质的女人,也耐得住寂寞。瘟疫流行一年多,特别是从去年入冬到现在,天冷,几乎足不出户,没有去商场逛过,也没有去大自然闲游,除了偶尔添补一些个人生活用品。

忙店里的琐事,看电视,看书,听书,发呆,睡懒觉,做白日梦。心里还是有所期待,期待疫情过后退休,做一个身心真正自由的人。

足不出户也一样关心天下大事,在油管上看新闻,听各方的评论,偶尔也听听《新闻联播》。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我不排斥不同的声音,但对明显的阴谋论还是反感。常听台湾的政治新闻评论,台湾人熟悉西方的价值体系,也了解中国,评论相对比较客观,岑永康主持的《寰宇全视界》挺有意思的,评价员的水平也不错。还有《三立新闻》的王志郁解说新闻也挺有趣,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有个讲普通话的新西兰人主持的《经纬点评》也挺好玩的,一个外国人,却站在中国人的立场点评时事,难得!

这个世界太复杂,让人越来越不明白,以前我相信正义、真理,甚至都不知道有假新闻这回事。这几年网上的喧嚣,让我思考什么是对错、好坏、美丑,立场不同,坐姿不一样,结论也就不一样。

这让我变得有点消极,也明白了世界是大家的,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价值取向,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合理的,没必要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做好自己,足矣。

读法国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写的《美国陷阱》,不得不让人联想美国政府利用《反海外腐败法》,用对付阿尔斯通相似的手法来试图击垮华为,打击核心战略领域的竞争对手。

哪来的公平与竞争?中国只有自己不断地做强做大才有出路。当然站在西方的角度,中国的有些做法也不地道,所以哪有什么公平与正义,各说各话,拳头硬才是王道。

听别人介绍说《2666》这本书是21世纪的伟大作品,堪称超越《百年孤独》,我怀着好奇耐着性子读完了这本超厚的书,却没有享受到读文学作品的乐趣,也没有从这本书中得到有价值的或者什么美的升华,倒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了解了几个国家的情况,知道了墨西哥政府部门的不作为,连环杀人案不了了之,也见识了现代人精神的贫瘠,四个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文学评论员因为对同一个作家的兴趣而走在了一起,玩起了四人恋。为了刺激,两个才认识的陌生人在墓地里做爱。

没有追求,精神空虚是现代人的通病。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要看淡一切,存在的总是合理的。

前段时间受“润涛读书会”的邀请,希望能写写读润涛阎文章的心得。因为水平有限,写不出什么独特的见解,所以一直没有动笔,在此深表歉意。有关阎先生的文章是读了不少,特别是最近又重读了他的少年经历,《回忆过年:姐姐最漂亮的那一天 》《妈妈给我5分钱--母亲节的回忆 》《姐姐的一包豆腐丝 》《打粥》等等。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虽然生活的年代没有阎先生那么艰辛,但在苦难中一起成长的亲情是刻在心底最温暖最宝贵最持久的财富,拥有了这份精神财富,其他所谓的金钱、地位和名誉都是身外之物,所以我深信阎先生所说的他和家人的金钱观 ,
“我没有攀比的习惯,在美国为何要计较金钱地位?吃饱了撑得?我不享受更大的房子。当然我也不感兴趣他人住什么房,与我无关,自己喜欢就好。想玩钱就玩,不想玩就不玩。我从不嫉妒任何人的地位,跟我无关。”

在这混沌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别想知道阎先生的见解,可惜他已驾鹤西去了。

阎先生的离去,也让我思考:有必要在网络上花太多的时间吗?有必要跟不同观点的人较真吗?

生命是自己的,要为自己和家人好好活着,当然,只要自己愿意并享受,自己完全可以作主。

欣赏了余秋雨的《生命是一树花开》,特别美的文字。花开花谢本是自然规律,于时光深处静看花开花谢,虽历尽沧桑,仍含笑一腔温暖如初。一树花开花谢的笑容飘荡在心里面,给予的不仅仅是美丽。含笑的起始,含笑的过程,那才是它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各有各的答案。总之没必要为难自己,按自己的心意好好地生活着。我喜欢一个人的独处,闲暇时读读书,听听音乐,挺享受一个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