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子欲养, 而亲不在'
文章来源: 往事如烟濛2007-03-08 11:23:52
母亲明年就六十大寿了. 看着母亲愈长愈多的白发和皱纹, 心酸却无言. 离开家十年有余. 和父母相聚的时间总共也不过三四个月. 每每就此, 责怪自己的不孝.

常年累月地操劳过度, 母亲的身体象一架长期负载的机器, 每个零件都老化了. 心脏尤其不好. 年前, 母亲三四次晕到在卫生间. 半夜三更的, 若不是在身边的老父亲及时给母亲喂速效救心丸, 母亲可能就去了. 每次想到此事, 就忍不住的泪流满面. 尤其是刚才看到一个朋友写的”子欲养, 而亲不在”时, 心情很糟糕.

年来年往的, 漂流北美这些年了. 弹指一挥间, 近十年也快过了了.儿子也快齐肩高了. 日子过的差强人意. 我们都不是看重钱的人. 可是, 钱却一直是个问题. 钱不是万能的,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忙, 也因为签证, 没有时间陪伴父母. 就是想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给父母寄点什么也做不到. 老是念叨着要寄点钱的. 临了, 看着帐上的几个可怜的钱就放弃了. 有一年, 帐上攒了点钱. 也因为和LG赌气, 终于双方家庭各寄了五百. 此后, 再也无能为力.

LG的父亲在一场车祸里过世时, 儿子才刚刚出生. LG得知真情后, 哭的好伤心. 他心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地孝顺父亲吧. 后来LG要给他的母亲寄钱, 我从来不多说什么. 我不想他对自己的母亲留下同样的遗憾. 事实是我们的经济情况是不容许有什么奢侈的消费的.

我们出门在外. 给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 怕父母担心我们,所以很少和他们谈及经济问题. 有时矫枉过正, 妈妈会生气地骂我说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 接母亲来几个月, 看到了真相的母亲哭红了眼. 母亲不是不理解, 只是心疼我. 回国后的母亲, 打电话时常担心我钱够不够花. 从未要过钱, 或者告诉我家里缺钱. 看到有些跟儿女要这要那要奢侈品的老人, 我颇觉欣慰的同时, 心里的歉疚也是愈来愈多.我们传统的大部分中国人, 还是相信”养儿防老”. 可是远隔重洋的我, 又怎么防父母亲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