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随笔》《诗品善醺先生》《品南亭画》
文章来源: 风中秋叶2008-09-27 09:59:32

《重阳随笔》

黄菊迎人,重阳已近,一颗心恍然已在高处,人未登高,心已登高。抚着白云,遥望东方,游子思绪,万里飘飞。二十年隔着重洋碧水,三万里浪迹天涯海角,每逢重阳佳节,百倍思亲,百倍思友。大洋哪边的您,可好?天国里的远行人,安息?

云遮云掩,月乌月白,半色微明,思念之绪,随风寄云。我心如杯月,月杯似我心,斟满了,满泻了心酒。借月杯,洒心酒,月泻清光,倾处是故乡,故乡有青山,青山埋忠骨。

正是:浪迹天涯久,思亲夜半间。重阳杯月远,心酒满青山。

我心如云,云中有梦,梦入乡关。小少离家老大回,更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扯一把草,别样亲切,掬一把水,别样深情。总是游子归来,心怀寸草心,欲报三春晖。踏着故乡的土,饮着家乡的水,情满怀,月满怀。。。

踏着月光,循着菊香,任由漫天水色导游,登上高处,莫不是寻找青山追忆天人?嗨,青山处处埋忠骨,把黄花插了,心香举了,月光泻处,便是天人受处。菊自祭人,人自心清。应了:
                                             心诚自有心香祭,菊酒风杯菊满楼。游子随缘家入梦,乡关深处正清秋。

也是:心云连故土,梦水入乡关。寸草知何处?黄花绕北山。

2008-9-27

 

 

诗读人生2008-10-13 14:15:11
诗品善醺先生

诗为心声,一首好的诗作常常令人读出诗人的情怀,透过诗的文字,诗的意境,常常也可以幻化一幅图画,影印诗人的形象。
今读老陈的诗文,竟也看到素未谋面的作者,寂寞深沉,用艰辛的经历,铸造了厚重的人生,用平静的冷眼观看世界,在品读社会人生的同时,不时用文章诗词表达自己的感觉,也许更多时回忆过往的生活,怜爱自己的妻子,感叹侃侃人生,而每当感情充沛却无以寄托之时,便用自己喜爱的诗词歌赋寄远自己的感觉,此时无论妻子,朋友,生活,情怀都是题材,随手捡来,度出心语。如《偶感(步人韵) 》          

         一世苍惶何所期,粗蔬淡饭已如斯。
         闲时啸傲无人会,老境吟哦有汝知。
         岂料昏黄交胜友,聊将懵懂步君詩。
         莫嫌词鄙情堪重,只问文章不问誰。

令我读出作者不平静的人生,对人生虽已没有太多追求,寻常生活也颇安然;偶然有感,欲激情一下,“老夫聊发少年狂”也只是对能读懂自己的人吟哦几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夕阳斜了晚霞生,有知交,有胜友,把酒交杯,谈诗论赋,一亦乐为,得欢时,尽将青春寻回,更把少年再度,和诗交心,梦醉当年。。。什么浅语白话,不分鄙俗,都是心底真言,情字当头,说的就是不拐弯的直话:我不问你是何方何人,碗大碗小,看重的是文章,是文采风流!岂可阿谀奉承,扭曲自己的感觉。

全诗流露了坦白的情感,丰富的内心,和隐隐可闻的风骨鋥声。由于用心,老陈留下的就全是心诗印痕,加上其老到的文字功夫,便常常触动读者心怀,我自免不得留下几句心和了,就如大家荒田,文刀,非马莫不如是。这就是好诗词的功力:吸引人!感动人。

我喜欢诗词,也常作滥竽充数的临屏应和,许多时因为缺乏真感情,为写诗而写诗,写出来的“作品”味同嚼蜡。闲来再读自己的诗词,有时不禁失声哑笑,贻笑方家了。我以为,于我自己,要写诗,还是要真正投入感情方好,反之不如不写。此为一悟!

回头再读老陈的其他诗词,其吸引我的,还是文字内里潜流的感情,或深沉,如流水;或致远,如清风。加上其文字的不落俗套,偶来一些用字似无理却有理,似俗还雅,品之有味,这就是大家所为。屏前一时有感,写多了两句,都是心语,或许还欠准确,还望老陈海量。

品南亭画2008-10-31 09:09:58
读南亭的画,常常觉得,其画有一种别样的闲然,禅似的散淡。画间韵味,有时发自墨荷,有时出自枯枝,甚或响自不惊意间的蛙叫鸟鸣。只要用心品读,真的大出心趣。

我自己个趣,偏喜散淡,幽深与禅静,恰与南亭先生的画髓相通,故曾多次到南亭先生的博客里浏览品读画作。南亭作品多以重墨为“彩”,取拙出意,似拙非拙。每在“拙”处深蕴灵气,令你品味无限。如此图之枯枝,泼墨很是随意,轻重浓淡却极自然,似是无枝无叶的枯枝,又似生机无限的铁梅,任人想禅,随处出尘。于我看来就是大家所为。南亭笔下的鸟雀,头颈部多留白,用虚化处理,完全任你自出形象,想在心中,这种手法,可算出尘吧?南亭画的留白也是自有其妙的,可以让人心内留有空间,想云思风都有诗意,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把他的印色看作是一种意境,别有清心,自出梅阳。

我不是画门中人,本不能点评画家大作,只是美华朋友素来平易,如我心无块垒,真诚说话,即使一时说得不准,想必大家还会海涵的。如此写多两句,不算班门弄斧吧?

10-30-2008临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