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双城记”的回国之旅(1)
文章来源: 神在阿堵中2007-04-05 22:06:05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当我向那位漂亮的女公安交了出境证,迈出国门的一刹那间,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这段话跳进脑海。

每天,我被一种感觉所感动,被清晨早起的勤劳的人们所感动,被家人和朋友的爱所感动。每天,我也被一些人的浮躁、迷失所困惑。

有一台好的车床,你炫耀,对,它可以出好活。如果不出好活儿,好车床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有一辆名贵的车,夸什么?车也是工具。

读报,看到写天气预报的语气都变了,一阵惊喜 ∶“一夜春雨,空气清新。据气象部门预测,和风细雨今天还会光临,但雨量不大,时间不长,而休息够了的太阳会在明后两天露面,各地气温持续走高。” 多好的文字,现在这些年轻人真棒!

好玩的事也不少。一则消息。本地高级法院今天正式发出通知:严禁法院工作人员与来法院诉讼办事的当事人“同吃同行同住。”

 
黑色的幽默黑在“同住”上。

吃别人,玩别人(同行),还可以说得过去。小民来求法院,而法院的人却要和别人同“住”!我想,“断背”式的同住总是在少数吧。这是哪个国家哪个朝代的奇闻哪!却当作好的东西来作正面宣传,在我们执政机构的堂堂的宣传工具上写着的。

问题出在哪儿?

刚刚告别父母,在家乡的机场,父亲在电话中说,当电梯门关闭那一瞬,高年老母潸然泪下。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贤淑孝道,千古所难!想到这儿,心中一叹。

送我去首都机场的驾驶员年轻可爱,和我聊他老家天水,红灯停车,他头一转,看看窗外的花台,低声说:北京绿了!

正是初春,百花还没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我的朋友西窗剪烛,尽其所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