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居住环境”
文章来源: 2004-11-23 23:21:55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业有一种超前的新发展,就是在小区建设和房型设计上逐渐着重生活环境的和谐,以及居住空间的舒适。这些都与房屋商品化和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大有关系。
  据有关部门考证,由于最近三五年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大多数人不再满足于仅有房子可住就可以了。而是要求房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居住舒适、面积较大,且周围环境卫生优美。一句话:人们尽量要求尽善尽美。
  “宅居哲理”认为:自然环境和房屋都与人的健康、安危有密切的关系。一幢房屋如选择不好,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某个阶段,甚至一生。
  住宅对人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健康和精神两个方面。从健康方面来说:一个人口密度不高、住宅楼群分布也不太密集的居民小区,必然道路、交通畅通,各种公共设施也发挥作用良好;加上卫生设施齐备,往往很少有传染各种疾病的温床,这些都是泛指外部环境情况。
  从房屋内部环境来看,一套采光良好、空气流通、布局合理且符合“宅居哲理”要求的房屋,必然会使居住的人身体健康。具体地说:不使大自然的一些现象侵害人类,如:寒暑、风、雨、湿气、干燥等。
  又据有关专家多年研究得出结论:住在日照适中、通风良好、不受任何伤害的房屋中,居者必然精神旺盛、气氛融洽;子女们也可以安心读书学习,而父母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上做出一番成绩。用“宅居哲理”的话来讲就是“宅运昌隆”。
  从精神方面来讲:良好的房屋对居住者而言,是一种高度的满足。它不但是身份、成就、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且是健康和完美人格的象征。
  现代派建筑师认为:一幢好的住宅及其全部附属空间,都应该是个人自我的延伸;并且每一处空间都会往好的方面影响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和内心世界。这一种观点恰恰与“宅居哲理”的内涵精神不谋而合。
  相反,一幢不好的房屋,情况就会很糟糕。具体地说:一套通风不好、布局不佳的房屋,不但会使人经常闻到洗手间的异味,而且从浴室、厨房所产生的湿气也会滞留在屋内,无法与外界新鲜空气互相流通。同时,这种情况还会使该屋中的食物容易腐烂变质。
  另外,这种闭气的环境还会使居住者在缺氧的状态下生活和休息,久而久之十有八九的人会变得思考力迟钝。严重者精神也会无法保持平衡,当然各种慢性疾病也会相继而来。
  近日,笔者应邀去一位朋友家做客,发现整幢楼周围全是“化粪井”,而且臭气冲天、污水四溢。走进单元后,又发现该房为“闭气屋”。一进门处没有窗户和通风设施,而只有厕所、浴室和厨房,且与客厅相连,同时大门和厨房又与主卧室相对。另一间小卧室虽有窗户,但又与过道中的一面墙相对,恰恰如同一面开口的纸盒,根本谈不上空气对流。难怪老百姓称这类房屋为“葫芦头”屋。
  “宅居哲理”认为:“人闭气不泄则生病;屋闭气不通则生祸”,实践证明的确如此。我的这位朋友全家自从搬到该屋来,情绪变得不稳定,且性情急燥、记忆力差。并且做过体操运动员的女主人还患上了皮肤病,身体状况也在逐渐下降。
  记得二战时期的伟人英国前首相邱吉尔说过这么一句名言:“人造房屋,房屋塑造人”。这句话讲得非常准确和贴切,把人与房屋的关系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也可以这么说:一幢好的房屋,塑造了一组幸福的人;而一幢坏的房屋,又塑造了一组不幸的人。可见建造一幢幢好的房屋,对人们是多么重要。
  西方学者摩里斯在多年研究中国传统“宅居哲理”后,总结性写道:“中国传统《宅居哲理》之目的乃在求人与自然秩序的最大和谐,以获兴旺的财运和良好的健康与快乐”。笔者认为摩氏的观点颇为正确。但是还要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传统“宅居哲理”新貌。简而言之,要树立现代“宅居哲理”观念。
  下面仅举几例说明现代“宅居哲理”与传统“宅居哲理”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传统的“宅居哲理”有户内六事和户外六事之说。户内六事包括行门、厅堂、房床、天井(院子)、厨灶、磨碓;户外六事包括路巷、池井、厕所、畜栏、庙宇、桥梁。古人就是以此来论断房屋内外环境的。然而现代房屋的构造。形式非常复杂,已经不同于古代。户内六事和户外六事也不同往昔简单明了,所以其理必须变通参考后才能用于现代社会中。
  当今时代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以至造成寸土寸金之情况,至使房屋建筑由下向上发展,处处高楼大厦林立。结果由于建筑物高耸,加上老都市原来的狭窄路面,很容易造成“狭谷加速效应”,并使高楼的受风面形成涡流风卷现象。人走过那儿常常会感到风大不舒服。当风特别大时,还会造成伤人事故。
  又如:某些高楼大厦的空调进气口、排气口的位置,未经测试就随便安装,必然造成进气口大量抽进的空气是迂回不散的废气,而不是新鲜的空气,那么居住该楼的人们必然会身受其害。
  以上两个例子在中国大都市中中屡见不鲜。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居住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也说明了更新和丰富“宅居哲理”的必要。
  最后笔者认为:为了把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处理得更加完善,并使老百姓住得更加安心理得,有必要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及完备的知识重新丰富“宅居哲理”理论,并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崭新体系,真正做到人造好房屋,好房屋塑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