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奥尔良之行
文章来源: yijibang2008-03-06 04:53:34


星期六一大早就搭飞机来纽奥尔良
. 国内翻译成新奥尔良. 这个几年以前曾被卡摧娜飓风几近摧毁的城市. 我以前在孟山都化学公司上班的时候(77 年以后), 常来这里出差. 在城的南面有我们的生产工厂. 对这个城市还算熟悉. 这次是来参加全美国每年一次的最大分析化学仪器会议. 会期一直到星期五结束.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 隔个两三年总要来一次, 看看一些新开发的仪器. 同时也听听发表的一些新的论文. 大体上这个会议对我们在工业界的从业人员是有相当帮助的. 早年我来参加这个会议, 实在看不到几个老中. 记得80年代初期, 国内来的访问学者就开始出现了. 慢慢的留学生也多了. 今年放眼一看, 到处都是老中. 当年我们台湾来的留学生, 学分析的这个行业不多. 这几年国内出来留学的可真是不少. 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毕业后的就业比较容易. 同时这几年国内从事分析仪器的厂商也纷纷参展. 有几个厂的产品还是不错的. 只是在海报, 宣传产品的设计, 及解说人员的外语还要努力的加强.  有一个国内制造化学实验玻璃器皿的厂商, 这个厂商多年以前就在美国行销玻璃器皿. 没想到, 这一次从国内来了三位美美, 穿着红色的迷你裙, 相当的耀眼. 记得早年有一两个美国厂商也用美女来吸引参观者的注意. 好多年都没有了. 今年这三位参展小姐, 可是给大会平添了不少的色彩. 只是她们的外表, 衣装跟国内一般展示会内的小姐比较, 还有一大段距离.

我的旅馆就在法国区的运河大道上, 步行两分钟就到了. 那年第一次来这里出差, 是和老板一起来的. 晚饭后我们两人一起走在这个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摇滚乐, 爵士乐的街上. 满街的酒吧, 门口站着招揽顾客的老黑, 老白, 还有三点比基尼的金发少女, 好不热闹. 我们走进一家有表演上空的舞孃酒吧. 老板是个典型很守旧的中西部白人. 每人10元的入场费, 可以有两杯饮料. 老板叫的是可口可乐. 我自然也跟着叫同样的. 那个酒保看了我们一眼, 很不屑的说了一句 ”Coke is bad to your sex”. 那次令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上空舞孃的出现, 而是男女情侣, 在半醉的情况下随着疯狂的音乐狂舞. 美国人的豪放, 奔腾, 自我陶醉的表现, 使我这个来自古老国度的老土, 的确相当的震撼. 老板是个有学问, 又守旧的白人, 不多会我们就离开了. 说实在话我那时实在有点舍不得离开那个场所, 我也极端的后悔, 为啥自己没叫两杯草莓得克瑞.  后来自己一个人常来此地出差, 有时晚上工厂的人请我吃饭, 饭后, 就送我回旅馆了. 本地的人对这个法国区兴趣缺缺. 我虽然还一直怀念着那个酒吧, 可是每次来只是在这条街上走走. 一个人, 实在没有欲望走进男女成双的场所.

这次来, 我还是一个人走在这条街上. 算算也有10年没来了. 一切还是以往一样的喧哗. 走到一家表演酒吧的门口, 一个小黑, 一个三点装的金发小妹, 站在门口. 随着室内的音乐摇摆着. 这个女孩还转身把屁股翘的高高的, 用手使劲的朝自己光滑的臀部拍打着. 那清脆的声音还真引起了我的注意. 原来这个女孩子, 只穿了裤袜. 光溜溜的, 难怪声音那么的清脆. 我看了一眼, 这个女孩长的还真不赖, 皮肤是粉红色的. 再往前走, 居然看到一个东方的女孩子, 也是三点装, 头上梳了好几个小辫子. 年纪不大, 可是小肚子上却有那么一块赘肉. 走了一圈, 权充是散步, 又回到了旅馆. 刚来美国的那年暑假, 我在纽约附近的中国餐馆打工, 有好几个休息的日子, 我们都是一伙的走进这类的酒吧. 那时后血气方刚, 对这类的活动是相当向往滴.

星期天早上起来我就走向开会的地方, 步行了半个小时就到了会场. 报了到, 就走向密西西比河边. 以前这个地方, 只有河堤, 有点类似外滩的黄浦江(当然没有黄浦江那么热闹). 现在已在河堤边盖上了购物中心, 在购物中心的外围可以老远的浏览何景. 那年河边有许多艺术家, 可以为你作画. 也有街头歌手表演. 现在有了购物中心, 这些都没有了. 在购物中心吃了午饭就回到会议中心. 下午有一连串的专题演讲. 一进场就看到我研究所的一位老同学. 他比我早毕业好几年, 多年来常常碰到. 目前是一所名大学的教授. 他是最后一位上台. 讲了一些比较突出的东西. 到底他的底子好, 功力高, 不同凡响. 可是讲完后居然没有人提问题. 在最后一秒钟, 我终于举手发问了. 这一发问, 终于引蛇出洞, 各方英雄豪杰纷纷参加讨论. 我也顺水推舟的发表了一些意见. 会后, 我走向我的老同学说再见, 他还再三谢谢我的发问, 如此引蛇出洞(get us out of the box). 不错, 学术界研究人员往往把自己局限在理论上的探索, 而忽略了工业界的应用. 我也在讨论中提到, 我们工业界对一个分析方法的要求的重点是重复性而不是优异性(reproducibility vs. performance). 同样的一个方法给我9, 但是每次执行的时候我都能得到9分比那个能得到10分而不能经常得到10分的方法要更实用. 我的这位同学, 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一位教授. 我相信他的基础底子打得非常深. 我毕业那年我的指导教授告诉我, 在他指导过近40位的博士生, 我是他的Top Three. 我知道, 第一位就是这位目前在分析界顶尖的教授彼得卡尔. 另外一位也是教授. 那年我的指导教授一再要我走学术界的路子. 自己就是为了要从事比较实际一点的工作, 拒绝了他的建议. 听了他的演讲, 我深深觉得, 不管干那行, 最要紧的还是 一些基本的东西. 很多干我们这一行的教授, 因为缺乏对基本原则的彻底理解而白走了许多的路子. 在今天的演讲中, 我的这位同学很保留的旁敲侧击指出了一些. 听了他的这个演讲, 的确不虚此行. 我也深为我们去世的老教授喝彩, 没有他当年对我们的严格要求, 我们也不会把底子打得如此巩固. 名师出高足, 这话一点也不假.

这个会议参加的厂商可能近千. 就是走一圈, 总要一天的时间. 我每天分段, 一个一个厂商看, 看到有兴趣的就停下来聊聊问问. 因为在场的都有专家负责解说. 许多基本原理, 经过这些专家几分钟的解说, 我立刻就懂了.  每年都不停有新的东西出来. 对我这个懒得看书的人, 这真是个最好的机会跟进. 相信会议结束后, 我的脑子里可是又贮存了不少新的分析方法. 下次遇到问题来的时候, 自然而然就可以很快的找到答案了.

星期日开完了会走出会场时经过一个管理保管行李的地方. 有位黑人老妈妈坐在那看着一件行李. 一幅颓丧的表情. 到了第三天离去时, 行李排的满满的. 我走过去跟她打了一个招呼. 我说星期天那一天, 我看到你坐在那只有一件行李失望的样子. 她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她说今天一天就已经有了300 多件了. 我告诉她, 以后几天会更忙的. 果然不错, 这两天她加人了. 今天我看到, 满满的行李. 没有看到老太太, 看到的是一个年青的小黑朋友. 我又走过去, 告诉他我那天和那位老太太的谈话. 他也笑了, 笑的是那么的开怀. 她说妈妈这两天太累了, 所以早点回家了, 由他来代替. 我要他代我问候他的妈妈好. 这个小黑孩子张着大嘴笑着, 我深深的祝他好运. 在回旅馆的路上, 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实在难得见到的灿烂笑容. 对这些勤力工作的黑人们, 我是由衷的祝福他们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