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乐府·采莲曲》
文章来源: 秋风渭水2007-05-21 13:35:46






词:李白 曲:李国强
原唱:蔡幸娟
翻唱:秋风渭水

若耶溪傍采莲女。 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 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 见此踟蹰空断肠。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
乐府诗体

古代诗歌体裁。有广、狭二义:狭义指汉代乐府官
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
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
泛称乐府诗。“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名
称,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
“歌诗”,魏晋六朝时人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
“乐府诗”,并把它们单独成类(刘勰《文心雕龙》、萧
统《文选》)。
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体诗,既指由乐府机关收录
的作品,也指魏晋以后历代作家仿制的乐府作品。这种
仿制作品有几种不同情况:①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
创作新辞入乐的诗;②沿用乐府旧题,继承和仿效旧乐
府诗的精神和艺术特色,实际已不入乐的诗;③不袭用
旧题,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亦称“新乐府”,也是不
入乐的。这三类中,以第二类为最多和最常见。
汉乐府诗打破了自《诗经》以来,以四言为诗歌正
宗的传统,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并首先创制了完整的
五言诗。汉乐府诗中有较多的叙事诗,标志着中国古代
叙事体诗歌的新发展。南北朝乐府在形式上则以五言四
句的短章为主,间或也有一些四言、七言和杂言体。它
对后世“绝句”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此外,宋以后
还有以词、曲为乐府的。
(褚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