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看去,一个美丽,优雅的女人。眉宇间有几分沧桑,笑容里却透露出沉静与超然。这就是王晓慧----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她曾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两次获全国大学生竞赛奖,后曾在德国慕尼黑建筑学院任讲师。她酷爱摄影,八八年在德国首次举办个人影展,九一年开始正式从事职业摄影,作品多次获奖。曾出版《龙的故乡》,《曼谷》,《女人》,《上海印象》,《花之灵》,《本质之光》等数本影集,举办过《光与反光》,《我的视觉日记》,《世纪,女人》,《从眼睛到眼睛》等摄影展。她将建筑师的精确与艺术家的敏感融入摄影作品中。早期的彩色摄影以光的效果与和谐的构图为特色,而近年的纪实黑白摄影则显示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德国记者形容她的风景摄影“象莫奈印象派的风景画。有的充满梦幻气息,没有丝豪媚俗”。她镜头下的慕尼黑,以独特的视角与构图显示的城市风貌,令当地人都感到惊奇。
王小慧的电影剧本《燃尽的蓝蜡烛》体现了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艺术性。她还曾拍摄故事片《椅子》,纪录片《本世纪末的京剧人》。影片《破碎的月亮》曾获巴伐利亚州政府电影剧本创作奖,德国电影影评人奖,和奥地利国际艺术电影节特别奖。评委赞许她“成功地用画面语言表现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一个年轻女子在对她十分陌生的世界中寻找自我。”这部影片将东西方两种美学观念相互交融,成功地将现实与非现实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看王小慧的《我的视觉日记》,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中国人看我的作品很前卫,很现代,很西化;而西方人看我的东西却很含蓄,有意境也有东方味。我的作品即有包容,又有差异。既亦此亦比,又非此非比。也就是说它不是很中国的,也不是很西方的,有东方的血脉又有西方的营养。说到底又是我自己的,个人化的东西。
每一个漂泊异国他乡的人,每一个走入文化边缘的人,特别是我们这些生活在西方的东方人,都会感到被不同文化强烈的撕扯。一方面是对自己无法割舍的文化的深深眷恋,一方面是融入新的文化的强烈渴望,人们在茫然与困惑中思考,寻找着出口。我想王小慧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她在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处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