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猪肉,就凭看着猪步儿解解中美加初等教育的异同
文章来源: 林默山2008-03-24 21:52:37
 中国

基本都是公立学校,学生按学区就近入学。普通公立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区别不是很大,学校资金是否与当地人纳税水平直接挂钩不明。子女教育环境或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但这种影响可以在几次机会面前,由孩子凭自身努力得以消除。也就是说,国内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左右自己的命运,道理如下。

国内学校大都是公立不假,学生就近入学也是事实。但公立之上,每个区都有至少一个区重点学校,一个到多个市重点学校。省级行政区,也有县级、省级重点学校。这些重点中学突破了区域的限制招生,给所有的学生以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少部分赞助例外)。关键是,这些重点学校因同样也是公立学校,在学杂费上与普通公立学校没有质的区别。这使得贫富不均的家庭里的孩子,在这样的重点学校里有了一个凭素质公平对话的平台。也就是说,一个小孩可以在小学毕业考试和中考两次机会面前可以脱颖而出,凭自身能力得以进入接受更好教育的重点学校的大门。

个人以为,这是国内初等教育最体现自由与平等的地方,也是其最大优势所在。当兵还要经常搞个演习什么的,小孩子从小由自己把握命运的机会,对他们就是最好的锻炼。

而倡导自由平等的美国,在教育上没有给人以这种自由与平等。

美国

公立学校很多。质量与当地人纳税收入直接挂钩。言外之意,家境贫寒的孩子,不论自身多么优秀,将没有进入更好的公立学校、接受更好教育的可能。道理如下。

这里公校招生按学区划分,收入低的家庭如果住不起好的学区的话,便不能进入好的公校。换句话说,美国好的公立学校只是为当地地区内的居民服务的,没有贫民什么事儿。

没听说过跨区域招生、使得贫富区域内的学生能在小学、初中结束前两次公平申请入学的公立重点中学。所谓的能跨区域招生的重点中学,其实就是私校了。而私校虽然“重点”,但其昂贵的学费,使得它们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看来,更根本没他们什么事儿。也就是说,美国的教育是“贵族”教育。“贵族”素质虽良莠不齐,但总能处在更好的教育平台上,顶不济,私校淘汰率高些,不收太笨的学生,仍可指望上个穷人上不起的好公校。

结论,美国在国民教育上,没有体现出平等竞争、平等机会的原则。而在大学招生不只凭分数说话的趋势下,又会导致标准不清,这使得家长和学生会被搞糊涂,不知怎样有效地参与到申请入学的竞争当中去。

而这样一个在教育上的平等原则,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加拿大

基本都是公立学校,学生按学区入学。没听说过有跨区域的重点公立学校。所以学生如果不上私校的话,就要上当地社区的公校了。但是加拿大的教学结构,却介于中美之间。那就是,一方面加拿大不像中国那样有重点公立学校,而另一方面,她的公立学校资金也不像美国那样以当地人纳税水平决定,而是每个学校都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每个学校办得怎么样,要看每个学校拿着同样多的钱,帐算的好不好了。也就是说,加拿大公立学校之间本身不会有质的大区别,政府提供了公平的一刀切的平台,剩下的就看他们学校办的如何、以及生源如何了。这样体现了公平,也很简单,公校都差不多,想好点的就去上私校。

然而这样,也使得竞争就平和了些。


尚没吃过猪肉,以上仅凭看着猪跑试解,理解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任何补充或纠正都会有益,以期找出这三个国家教育的优略、及问题所在。

而到了要吃猪肉的时候,便知要用什么油、用多少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