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无极》---“女流”之舞鞭《无极》
文章来源: 水门汀2006-07-09 11:24:41

 应网友“阿紫紫的故事”之约,从朋友处借来了碟片,花了一个周末的晚上看《无极》,我看电影,并不是仅仅冲着情节来的,那样的话,我还不如到文学城的《生活百态》里面去看骇人听闻的种种行为。儿女情长也是每天的家常便饭,每日各种各样的牵挂也着实不少,我也不用再给自己添堵。我的教育程度应该使我成为一个先行者,而不是模仿者或者效法者,所以别人的言行基本于我无碍 -- 何以见得我需要追随别人的想法呢。所以,冯小刚的片子我通常不主动看,只是见有人议论得多了,想了解一下,否则不是无从谈起了吗?我不想成为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有人称我为“女强人”,不如称我为一个“诚实的人”或者“有诚信的女人”,这倒是我刻意想成为的女人。我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动,不为权所动,当然到了我这个年纪的女人,也已经是“色戒”了,不为男色所动了 — 事实上,男人能够打动我的,学识和智慧方面会更多一些,当然还要有一点不平凡的个性和不俗的性情 — 能够象我这样就可以了。如此这般,也不过是我择友的条件。

我之所以每天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取得这样的主动权。为什么要象李嘉欣一样的女人那样拼命用姿色吊男人和他们口袋里的钱呢?千万豪宅也不过是买一张华丽的空穴,我要的是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生活,从男人,从钱,从任何东西上取得的好处都是有限的,我不会舍得把自己的一生局限就此束缚住。我要的东西不多不少,只要正正好。成为一名工程师,于我自己最大的得益之处就是把最优化的概念用在了我的生活理念之中。就象买衣服,如果我可以用 5 块钱买一件和一件 500 乃至 5000 的衣服,我为什么需要花费更多呢。名牌对我算什么,我还需要用名牌来包装吗?我只认可衣物中间某些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比如选料,比如做工,比如卓越的设计。。。

事实上,即使这样,也很一般般的了,我设计改良过的衣物,足足比市场超前了三四年,我衣柜里面挂着的诸多的衣物都是佐证。如此这般,我的衣服才一直都不落伍,而且别具特色 — 因为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我的风范。住在香槟城的时候,有一位中国的女邻居模样细巧,精致,比我略微矮小一点,曾经是某地方电视台的播音员,后来在北京的一家很大的报章作记者。但在审美方面比较传统,不若我的咄咄逼人,但是她还是很羡慕我把每一件衣服装得有声有色,有款有型。于是有一天,她竟然模仿了我的衣着打扮,只是换了一种颜色而已 — 我遇到她的时候,正好也是这样的装束,于是觉得大窘 — 她穿着也如同我一般率性,潇洒,可是,我却觉得自己被复制了一遍 — 她也是个非常敏感的人,后来就不见她这样穿戴了。

让我成为一个为爱情痴缠的女子?这辈子大概不可能了。我的生命远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失去了某一样,我的生活或许会变得不完整,但是我依旧会有我向往的人生。刚读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乡科技外语系的师姐因为什么原因对我说,你以后象《喜宝》一样,象什么呢 — “如果我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我就要很多很多的钱。”事实上,我对钱的追求不那么执着,对于爱情也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强求永远都不是我的风格,我只对自己作要求。爱情是一张网,而生命是海洋,我则是一条穿梭的鱼,你以为我会为爱情放弃什么?

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我的《爱的咒语》,更不知道有多少读得懂。我大学的时候,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写诗上面,但是却没有写出一句象样的我以为的好的诗句,不过,诗的赏鉴能力倒是大大提高。如此一来,我愿意读的诗又被删掉一大半,我只好不读诗了,因为在我眼里,那些都是伪诗,不是刻意为之做的一些机巧,就是乔装打扮的噱头,没有内容,也没有深度,连释放的情感都是勉力而为 --- 我,我,我,我还是不读了吧。当然我的这首诗也很一般,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在谈论伪爱情和爱情的不确定性 -uncertain principle ,而最后一句则是道出了我的爱情所在 — 我的爱情藏得很深,和血一样浓。不过,这些也都是过去了。

为什么写了这么一大篇的前序,因为《无极》想要叙述的也是爱情,也在试图说明爱情和为爱情 — 我真怀疑陈凯歌和陈红的婚姻生活已经陷入了某个死局。需要这样大大地铺陈一下了。有一些巧合的是,陈红当年和陈凯歌在一起的时候 26 岁,而张柏芝拍这部电影也是 26 岁 —26 岁的陈红是何等的花样年华,而如今的陈红也早已年长色衰,她的曾经芙蓉一般的脸,保得住一时,保不住一世,而这样的她,岁月还能给她留下点什么呢?再看看她在片子里饰演的角色,可能是陈凯歌不希望自己的太太和别人有染,所以给她加了这么一样角色,冰清玉洁地,说不上是天使还是巫婆的角色,象先知,更象恐怖分子喜欢威胁恫吓别人。这个角色就和当年的《 rush hour 》里的章子怡一样多余,都是什么什么的衍生物。

里面的爱情观念陈腐,落后,既不感人,也不给人以任何启迪,连审美都平庸得很。在电影出品之前,就开始大势渲染角色的造型,当时就觉得张柏芝被摆弄得已经面目全非,非常失败的造型。这样说,倒不是觉得张柏芝长得美,她的五官单看起来算不错了,但是单薄寡淡无味,就算和不复当年的陈红相比,还是少了一副雍容,看起来有些尖酸刻薄,这是我在看一张她们站在一起宣传该片的时候很不经意间得出来的印象。也许张柏芝缺的是一种“美态”,否则没有理由让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这样一个在我眼里物质化的城市小女孩,要她懂得标榜个性是可以的,要她演绎“梨花带泪”勾引男人,“倾国倾城”的风情是不可能的。她对男人还是缺少了点上半身以及下半身的了解。所以,所有的片断都成了一种败笔。闺房的男欢女爱,那一撩裙带,小腿细长尚好,大腿一样少肌缺肉,既不饱满,丰润,更不是吹弹击破 — 要知道那可是女人最最隐秘的地方了,怎么也要有石破天惊的效果,这么一来,岂不就是大热天,短裤下的风光了??简直不忍卒读。但凡中国男人,都是懂得“意淫”的意味的,说起来,想起来美轮美奂的让人心驰神往,一旦你让他示范出来,他就叫你大跌眼镜,原来没一处能动真格的。就只能在那里以讹传讹,瞎嚷嚷而已。所以,“红楼梦”里的美女,你也切末相信。

再谈人物,什么“雪国”子虚乌有的东西,我看陈凯歌是给儿子讲故事讲多了,没拽出个白雪公主算他还刹了一下车,没有扯得太远。看来,陈凯歌真的老了,老得直只能坐在家里给儿子讲讲故事了,再讲一讲他当年追陈红的奋勇。《无极》也可以更名成《神话》 — 如果成龙不反对的话,因为我的六岁的儿子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 别小看我儿子的赏析能力,他看到今天的卡通片加在一起和我看到今天的电影也相差不多。对美国的新片大片通过电视广告了如指掌,我是看了《 kingKong 》之后才知道来龙去脉的,他则早就就模仿那只大猩猩的样子,说“ 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然后把自己的小胸脯拍得震天响,听说我们在他睡着的时候已经看过了,就让他爸爸直接放大猩猩闯进城市的那一段,其他的都跳过。。。。我有的时候真是有些佩服他了,可惜我现在每天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太有限了。

里面的人物,天晓得他都请了些什么演员,总之整个故事最后就从英雄加美女演变成了无赖加野鸡。那个大将军形象猥琐得简直没法提。在《十面埋伏》里,原来刘德华好歹也算是个帅哥,自己也极爱惜自己的脸面的,可是和金城武一比,他就死菜菜了。正在我惊叹武的英俊的时候,他一个微笑,就把我所有的美好的印象给抹掉了 — 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就是“猥琐” — 让我很自然想到这个男人不仅品行不端,而且经常想法下流。所以,对金城武我也不感冒了。而这个大将军,就是从头到尾一刻都没停过的让我这样想 — 就是一副嫖客的嘴脸。我真怀疑陈凯歌现在的脑子到底长在哪里了,还真能被他找出这样的演员,连赖昌星都长得比他体面些。莫非是为了迎合现在的新贵 — 那些有钱的暴发户?让他们也自恋一把?以为帅哥都是长成那样的。还有那个大肿眼泡,和我们的陈红眼里的陈大帅哥真有得一拼。

陈红嘛,不用提了,帮着管钱还不行,还要帮着抢钱。弄得象神话里的照妖镜一样,整个神神道道的。我想其用意大概就是为了让我儿子这种年纪,还相信圣诞节礼物都是 Santa 不辞劳苦,千里,万里迢迢给他送来的,容易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吧。照型也做得很差,基本上没把我们的陈美人的老态掩饰住。人老了以后,真是可以姑息一切了。我希望我老了以后也不要对这个世界退让很多,能够保留一点点自己最后的尊严和风范。

张柏芝的形象和她本身的气质不符, 她这样纸一样轻薄的女子演绎演绎一下现代生活的城市女郎也就差不多了,做个大性情的演员,她的资历还不够。

谢霆峰的角色基本上是个小丑,这回真的是男不男,女不女了,陈导大概又念及当年张国荣的角色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荣耀,这回,不惜再来一次,故意把他弄得象“东方不败”一样,要练武功,先“自宫”--我想不出,这些搞笑的题材怎么也能让他念念不忘。该不是陈红给他吹的枕边风?!只这么一想,我就不禁打了个冷战。

我没看过小谢其他的片子,不知道他的本色演员是什么,角色不佳,他的演出还觉得不错的,算是很敬业了。只是这个故事情节太荒谬,简直不知所云。大概大家都以为陈大导演在玩深沉。场景的设计也都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小谢的一段“扇舞”应该是从“十面埋伏”里面的小章的一段舞蹈中间得到的灵感,后面一段厮杀有点《杀死比尔》里面的一段打斗,只是没有后者那么干净利落 — 那才是杀人不过头点地的冷酷无情。还有那个鸟笼和羽毛还有关于速度的说法以及穿越时空的种种想象,只能说陈大导演谈起科学来,有点四不象。当然,玩弄灵感,拟诗化,和哲学化,也不是他的长项。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出炉 — 实在是太不愤了。而这个短片引发了一系列的口水战,也当真令人奇怪。说穿了它也不过是一段视频化的影评而已,当然需要引用原片,何来版权之争?陈大导演护短护得急切了些。看来,陈大导演自从有了孩子,也有了类似克林顿一样的“情节”,什么因为“童年缺少关爱”,所以有“莱温斯基事件”的发生。他也要警戒类似的馒头事件影响他儿子的后半生 —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样的理由能让他拍出这种滥片子的动机。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里,这部片子也就象是给猪肉注水一样,看来,陈郎是才尽了。

很遗憾,《无极》最终变成了《无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