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饼
文章来源: 简妮真人2005-02-02 05:25:29

春藤一月底来作客的时候,送了我一个比较大的月饼。她说因为快过春节了。星期天晚上我再一次请华人朋友吃饭的时候,拿出来在微波炉里热了热,当作珍品切成四块和客人分了吃。

突然想起鲁嘎诺的街头,那个卖莲蓉饼的中国人。他还站在那个拐角吗?之前没有人让我知道热热的莲蓉饼,那种芬芳和柔酥,尤为沁人心脾。或者只是因为那种气息吧。那一天我们在很早的清晨开车去鲁嘎诺看山,顺路去它的中心区的步行街散步。那个中国人就在一个缆车站附近的街角,殷情地招呼来往的过客。他的面前放着一排卖小吃的行头,煮好的东西排在一个食品罩里,被薄薄的白纱盖着。炉子上的蒸锅热气腾腾,肉包子和莲蓉饼的香味纠缠在一起。记得那天的空气很湿很凉。食物的温暖和香味飘在那条石街里,还有那张中国的面孔,好像是少年时常听过的一段旋律,又萦绕在心里。那一刻有忍不住要走近前去的感觉。其实我在瑞士平时是很少在街头买小吃的,因为贵的缘故。可是盖瑞看见了中国人也和我差不多兴奋,笑着用英文怂恿我,我们得去买几样东西帮衬他一下,这样你还能和他说几句中国话。我就去要了个莲蓉饼,盖瑞要了个包子,女儿要了春卷。那个人很有礼貌地把钱找给我们。可是中国话交流得不太顺利,那个人只会说粤语和德文,而且好像没有功夫和我这个同类聊天。盖瑞后来说有些遗憾,不过那些小吃却还是美味,让人流连。所以一直还记得月饼温热一点会更香些,那一点温度里传达的家乡的感觉更真切些。

人到了欧洲,我开始觉得月饼是一种特殊而稀有的食品,它的样子和味道代表的意义其实是很深重的。就好像月亮并不要等到中秋,才代表团圆和对家的想念。每逢过元旦、春节、复活节、中秋等大节假日的时候,可以有时间想家,它就一律可以作为用来庆祝的甜品。虽然家乡和亲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依然让人回味起一种熟悉和温暖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年母亲家的人从广西寄来有母亲家乡风味的广式月饼,里面的油渗透一层层的包装纸,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那是很久以前每家每户都还穷苦的年代。妈妈小心地把那四个月饼锁起来,郑重地等到中秋节,然后用最好的大盘子端出来分给馋而且瘦的三个孩子。母亲那个时候的珍惜和娘家寄来的月饼里寄托的疼爱和牵挂,在20年后的今天,飘离了家乡的我才体会到。

去年中秋的时候,正好在一个中国朋友的家里聚会,因为有两个人过两天要回国了,给他们送行。约有十二个大人围在饭桌旁,一盒月饼,共四块,每块切成四份。有个男生大声说,我建议某某不要吃月饼,反正你们也马上要回国了,省下来给其余的人吃吧。我后来打电话回中国向母亲提到这个故事,她觉得好笑,说他们那里月饼没人吃,有人家送的,有单位发的,在家里堆积了好几盒,都是广式的,可是太甜腻,真的没有人吃。我想一定是离开了中国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那种对月饼的憧憬,一件小小的食品对心的抚慰。

每逢佳节倍思亲,脑子里浮起古老的那一句诗。这种感觉会一直伴随着我,因为在过去的某一个日子,我选择了离开故乡的路,而且不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