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知识入门
文章来源: 舞台生涯2007-02-06 22:32:08

一些爱好歌剧的朋友向我咨询有关歌剧流派和歌剧组成部分的问题,我从学歌剧专业起接触的课本内容都是英文和原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把一些歌剧及咏叹调的名称重新加以翻译,有些中文译名与原来中国老版使用的不同,这样容易给一部分朋友造成混淆,由于最近工作比较忙,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慢慢查阅校对,现在就来简单谈谈这两方面的构成:

(1)歌剧类型与流派

严肃歌剧(opera seria)盛行于十七世纪的题材重大严肃、音乐风格崇高华丽、讲求歌唱技巧的歌剧,如莫扎特的Idomeneo(伊多梅纽斯)和La Clemenza di Tito(狄多的仁慈)。

歌唱芭蕾剧(opera-ballet)十七、十八世纪盛行于法国的歌唱与舞蹈并重的体裁,如,Lully (卢利)Armide(阿尔米德)。

喜剧歌剧(opera buffa)又称“谐歌剧”,和严肃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盛行于十八世纪。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如,Le Nozze di Figaro(费加罗的婚礼),G. Rossini 的Il Barbiere di Sivigilia(塞维里亚的理发师)。

喜剧歌剧(Opera- Comique),盛行于法国十九世纪早期,类似于意大利的opera buffa,如,Francis Boieldieu 的La Dame blanche( The White Lady)。后来逐渐向两种方向发展---- 轻歌剧(operetta)和抒情歌剧(Lyric Opera).

大歌剧(grand opera)盛行于19世纪的法国。多采用历史题材,具有史诗性,音乐风格华丽恢宏,场面较一般歌剧大,常常插入芭蕾舞,如 G. Meyerbeer的Robert the Devil

抒情歌剧(Lyric Opera),有机的融合Opera- Comique的旋律和grand opera规模为一体的一种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成熟歌剧剧种,如Charles Gounod(古诺)的Faust (浮士德)。

轻歌剧(operetta)又称作小歌剧。盛行于十九世纪的法国。常常带有对白,音乐风格轻快幽默,有时又比较抒情。

音乐戏剧(music drama)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Wagner(瓦格纳)对自己歌剧作品的称谓。他以此表示他对乐队以及戏剧、舞台设计等因素的高度重视,强调歌剧的“综合艺术”特性,而不像其他作曲家那样把歌唱放在首要位置,如,Wagner的The Ring of the Niberlungen(尼伯龙根的指环)。

音乐剧(musical comedy )音乐剧,也称作“音乐喜剧”,或者更确切地称为“美国音乐剧”。十九世纪末发源于美国的百老汇。内容从轻松幽默的到严肃深刻的都有,但常常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音乐风格较为通俗,有时是融合了严肃和通俗音乐风格的混和体。

歌剧-清唱剧(opera-oratorio)将歌剧和清唱剧(包括独唱、合唱和乐队的一种古老的音乐体裁,与歌剧不同之处是静态的表演方式——演员没有戏剧性的动作,并且以宗教题材为主要内容)题材混和而成的体裁,近代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对自己作品“俄狄普斯王”的称谓。

(2)歌剧的组成部分

序曲(overture)在歌剧一开始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作曲家常常在这里采用歌剧中重要咏叹调的旋律素材,并给以观众剧情暗示(如喜剧或悲剧性质、情节发展脉络等)。有些较长的、独立完整的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例如贝多芬为歌剧 Fidelio费黛里奥)写的第三部序曲Leonora no. 3莱昂纳多第三序曲,1805)。但是,有些序曲则很短,实际上只是一个前奏。

间奏曲(intermezzo)在歌剧各场间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有些较为独立完整的间奏曲也会出现在音乐会上。

咏叹调(aria)歌剧中的独唱段落,用来抒发人物情感、表现演唱技巧。是歌剧中最为重要的歌唱形式。

宣叙调(recitative)又译作朗诵调,是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介于歌唱和朗诵之间的独唱段落。在17、18世纪歌剧中,宣叙调和咏叹调是有明确区别的,通常是在宣叙调之后,才出现大段的咏叹调,但后来这两者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了,宣叙调加强了歌唱性,咏叹调也带有了朗诵的性质。

谣唱曲(cavatina)也译作卡瓦蒂那,是咏叹调的一种,它较为短小,结构上是单段性质的,如,Bellini 的Cavatina “Casta diva” from Norma (1831),而咏叹调 (aria)通常是带有返始的三段体。

重唱分为二重唱(duet)、三重唱(trio)、四重唱(quartet)、五重唱(quintet)、六重唱(sextet)、七重唱(septet)、八重唱(octet)。重唱在歌剧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它可以使几个人同时用各自的特性音调歌唱,或表现同一内容,或表现完全不同的内容,造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

合唱(chorus)歌剧中的合唱往往能够造成戏剧高潮,烘托出宏伟的热烈的气氛,并与细腻抒情的独唱造成对比效果。有些歌剧中的合唱曲成为音乐会上重要的曲目。

主乐调(leitmotiv)在歌剧主题音乐中作为某一人物、某种事件、观念或者象征某种物件的音乐动机,它是鲜明的“标签”,作曲家通过它的反复出现来展示剧情的发展。瓦格纳是最喜欢并擅长使用leitmotiv的作曲家,此外威柏(Von Weber)、理查.斯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等人也运用这种手法。柏辽兹(Belioz)把这种手法用于交响曲中,称之为“固定乐思”(idee fixe)。

舞曲(dance)在歌剧中常有舞蹈场面插入,这些舞曲有些是独立完整的,因此常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在早期歌剧中,尤其是法国歌剧,为了迎合人们的趣味,常常加入与剧情并无多大关联的舞蹈场面(如Lully 的opera-ballet),后来经过改革,舞蹈场面和剧情有了紧密的联系,它成为歌剧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法国歌剧都设有舞蹈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