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周末闲聊: 陈良宇案的4个输家
文章来源: 甲乙对话2007-08-17 21:58:34


甲乙周末闲聊: 陈良宇案的4个输家


甲:看到北京的报道出来,对陈良宇是这么个处理法倒真有点让人感到
突咢。党籍公职双开,再送检察机关立案,刑事索罪。看来良兄这次
凶多吉少,搞不好,胡哥真要他人头落地。

乙:原想最多是党籍公职双开,如果在此之外还有刑事追究,那确有那么
股杀气在里面了。

甲:我们倒倒看,看看良兄的案子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好在海外的消息
多,虽然鱼龙混杂,但其中也不少有各种渠道各种目的流泄出来的真
实情况。筛选后,拼拢来看,应该是有收获的。

乙:海外舆论普遍认为,查处陈良宇是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清除党内上海帮
势力的一大举动。香港政论家、 开放杂志主编金钟说:“上海帮,
我们通常说的,对胡锦涛、温家宝的中央领导,他们是不买帐的。
以前陈良宇很多讲话都是不满意中央的。中央的权力对他们来讲不是
那么至高无上的。他不是那么听话的。胡锦涛当然不能接受这个情况。
他一定要解决上海的问题,所以就拿陈良宇经济方面的问题来动手,
来开刀。这个背景是很明白的。”金钟说的只是一个非常一般化的认
识。是放在任何一个角度里都不会说错的。也就是说,等于什么都没
说,没一点嚼头。

甲:这些情况其实在海外网上都有详闻.如新华社上海分社搞的那份陈良宇
言论摘要”或汇编什么的.我印象里好象良兄一出事,海外几个中文大
网站就登了这份东西.那说实话要比金钟和其他一些无痛无痒的评论要更
有得看的多。其实,看任何国内的问题,听国内的,看大陆自己人说出
来和写出来的,要远比海外评论入木三分多。

乙:现在开放了,中外交流频繁,再加网络的通用。我觉得,国内当局或各
方政治势力都认识到了,对信息与其堵截屏蔽不如主动出击。当不利东
西出来,干脆插一脚把水弄混。每个消息都放出它个十七八不同的解释,
分析,真真假假的再来些互相矛盾的背景,搞得你无所适从。既然大家
的信息认知不同,也就没了焦点,一切都再无从谈起。

甲:还有一个对策是闷。不解释,不分辨,不说不露,不肯定,不否定,
死不啃声。象海外去年传闻的胡哥北海遇刺案。这么桩惊天大案居然国
内少有人知道,海外嚷了一阵,也不见再提起。这不能不归功于这闷功
的见效。其实这件事大有说头。不要说国内人见到这消息会如何,身居
海外,我初初一看胡锦涛北海遇刺的大标题,也着实的吓了一跳。哇!最
高层里动刀动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干啦。这对中国人来说多少还有
点新鲜。

乙:这桩案子确实大有嚼头。良兄案发多少跟这件刺杀案有间接联系。这也
侧面说明了刺胡案的真实。它反过来又解释了良兄这案的案中案背景。
要说良兄直接卷入这北海刺胡案不太象。象这种活越少人知道越好。但
如果这刺胡手脚是曾兄做的话,把良兄这个上海帮的急先锋放倒,那对
上海帮阵营也绝对是个回敬。

甲:所以,良兄案的第一个输家是他本人,这没话说的。事实上和逻辑上都
是如此。第二个输家应是曾兄了。身为江大师兄下来的副帮主,在大师兄
主政时,其政坛手法,行事老辣还真有那么股羽扇纶巾的韵味。不算神人
也称得上是高人了。但跟胡哥搞在一起后,我觉得他怎么有点不带劲的模
样。怎么说呢,有点粘,有点滞。当年那股出神入化点指成金的功夫力道
都不见了。

乙:我记得胡哥从西藏回京那时候,北京有识者评论他说是“此君空灵。”
果然,十载风雨后,有了副王者成气候模样。也许,曾兄的棋技碰上了
克星?但我搞不懂曾兄怎么会弄不过胡哥的。这大家都知道我党再怎么
讲名义上也是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遇到有分歧,九个常委表决。
曾兄明拿4票,数过来,李长春,贾庆林,黄菊,曾自己。好,你胡哥
最多数拿到极了也不过是4票,宝兄,官兄,还有个罗干,而这罗干绝对是
个见风使舵的家伙。不到有赢数不会下注的。吴邦国这一票可先不动,
到4对4了, 再来个一票定乾坤。胡哥说是那总书记,但就是过不了集体
领导的关,几次下来,这“有点粘,有点滞“的当是胡哥 的。现在看起
来,怎么老象是胡哥在步步进逼,凶相毕露的模样。且现在黄菊也没了,
这个优势再无从谈起。你看,上次网上传布的书记处会议上郭伯雄对曾兄
的一番话, 那简直是丘八在训斥军机领班大臣,整个的反了。如此放肆
大胆, 我简直想象不出曾兄怎么会咽得下这口气。

甲: 这当然是有胡哥在背后撐着,且象是故意当众人面在硬挑曾兄。曾兄
有这么次的失脸面,再加上眼睁挣的看着本帮大将良兄被拿下,却拿不
出个办法,在外人眼里,在自己人眼里,在对手眼里,在包括着我们这
些纯粹旁观者眼里,无论如何,都会有个一致看法,曾兄输了。

乙: 这第三个输家从逻辑上断定,那应是我大师兄了。

甲: 我也老纳闷,怎么大师兄会弄成这副境况的。从他出局的当时情况来
看,他几乎是在十拿十稳的前提下才放手的。常委里,应该算是留了六个
人。 官兄也是他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就算是白眼狼,反身就咬恩主,那
也有了前面所说的五张铁票多数。良兄的案是种典型的可伸可缩的”无
厘头“案,但闹成这么大,且一点不给面子。在中国人看起来,那就是硬
冲着主人面打狗了。而大师兄对自己门下是如此无力,那自是一个输家。
只是那胡哥赢里还要赢外,硬是要大师兄在众人前认输跌丑,这做得有点
过分。我们旁人都看得有点不对了。

乙: 胡哥看来在发力了。几十年如童养媳般的战战兢兢熬磨下来,一朝钥匙
全在手,当起厉害的主家婆了,他而且是在和当年的婆婆斗法斗力,越斗
越赢越来劲的模样。

甲: 这也是我要说的,胡哥确实赢了良兄案,但他实际上是这个案子的第4个
输家。说到底,他的全部政治本钱就是你刚才讲到的这副”童养媳“相,
也就是看着婆姨姑嫂众族人的眼色作逆来顺受状而获取民情众心的。他靠
此功赢得了邓公指定的立储资格,又靠此功逃脱了婆婆废储另立太子的危
险,你看他当年和大师兄一同和军队将领合照的照片,一副大气不敢出,
唯恐出半点错的模样。其实,识者从这模样本身就能看出点东西来。你干
嘛不堂堂正正的象个储君样而偏要做出这么副”童养媳“样来呢。如此的
作践自己,拿小自己,这里面包含的用心是很可玩味的,但起码不是正大
光明值得称道的,里面多少有些阴暗。

乙: 我觉得这问题要这么看,要看这个童养媳在做了婆后,是摆出个什么脸
面来。是结果说明原因,而不是原因说明结果。如果还是这么副谦顺的样
子,礼恭下士,操度有方,那应说这是个做人非常成功的君子。在官场上
应说是大政治家。谁没屋檐下的境况呢?如果是转眼就翻脸不认人”还
记得老子吗?打的就是你!“的那副嘴脸,那这类人还可以称得上有本事,
但其人品,人格在现代社会是遭人鄙夷的。你要现代人来品论吴王夫差
和越王勾践,那我就是仰看夫差的,他是输了,但他至少是活得象个人样,
一屋之主,一国之君,堂堂正正,是个正常的男人。而勾践,整一个活
在阴沟洞里时刻在磨牙的毒蛇样。阴处一副狰狞。阳光下又装得慈眉善目。
想想都是种可怕的生物。我想咱这个社会。这活在这社会上的人也都
是看过了几千年中国历史的,也不会那么容易就看走眼了。如今来看
勾践,那套小把戏人人都看得懂。应该说是不会再有什么大舞台了。

甲: 我说胡哥是输家就是指在这腰眼上。良兄这件案上,我整个的对胡哥
这个人有了种新看法或者说新诠释。他基本上是阴着来的,从唆使官兄
到上海收集材料到稳住曾兄,拉拢邦兄,隔离黄菊,分化对手阵营。先
轻后重,步步升级。最后,拉出个良兄孤子,一把揪住,游街示众。其
棋路算计一环扣一环,从中看得这几步棋下的极其用心。回顾全过程,
旁人看的实在有点恶心。胡哥,这么说来,敢情你是个出手准,狠,阴,
歹,暗里玩的的王中王啊!这么说,你当年的那副逆来顺受相全是另一
种说法了?其实,做人也好,为政也好。有些东西是不能玩的。这世上
并没有你比其他人玩得更来事的那回事。象那些阴的玩艺并不是人家不
会玩,而是不屑玩,或不耻玩。真要玩,自有人比你玩的更好。胡哥你敢
开这个头,那后祸无尽。这等于宣布:现在开始玩暗的。瞧,这良兄
就被我这么玩死的。

乙:换句话说,对勾践这类阴性表现的政治人物,必须要高度警惕。几千年
的历史已经教会我们了,那种时时作出的不敢出错模样的人,其实本身就
在显示这一定会是个有异志异向的”大玩家。“否则你要那么小心干吗
?这种判断看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拿一个准。从这点来看,胡哥
也有点太低估现代中国人的智商和史识了,太专情于自己那些小聪明了。

甲:史识倒是个新说法,不过能听得懂,也好理解。有个学者说,西方文化
里是宗教在起教化和传承的作用,中国文化里,是历史的教习在起这个
作用,这才使中国文化能经数千年而不坠。我觉得很有道理。对中国人
来说,还有什么新鲜的吗?还有什么没在那线装书里写明了给后人启示
着的。

乙: 正是这样,我才觉得,如果效法老祖宗们在历史里彰示出来的大智慧,
其实良兄案本来可以走的不是这个满盘全输的结局的。我们来复下盘看看。
良兄在胡哥宝兄刚主政那会时,确实是副不买帐,仗着大师兄的宠劲,有恃
无恐,撒性子硬顶乱撞的洋少腔。这在“陈良宇言论摘编”里,处处冒着
的。而正是这份小报告式的东西,恰恰表明了,良兄案的实质不是什么鸟
社保基金,而就是他在那份东西里表现出的对胡温不买帐不恭敬,这才是良兄
案的实质。象在中国历史上演出过千百次的保留折子戏一样,这种事没什
么新鲜的。也无所谓对错,好坏。历史总要有故事的。关键看是怎么走下去。
就如一盘棋的对局开始,棋手总要入场的。但棋局之所以千变万化,是因为
棋手的禀赋,品格,学识,修养不同。反过来,棋局毕,人相尽。棋手是个
大写的人,还是个小角色,从他的棋路看将过去,立马一溜无掩。历史的看
台下,没有傻瓜。

甲:当时胡哥登位一开局, 就这么跟良兄对上了。其实那棋势就早在棋谱上摆
着了,良兄的当时作为是被牢牢的记住了,只要胡哥处心积虑,那吃掉良兄
就不是个问题,这跟棋力无关,因为这棋局的规则有利于胡哥。那如果要收拾
良兄,就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至于把柄,我觉得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说你
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这是中国的规则,拿社保基金来说事就是个最好的例
子。

乙:这也显得胡哥在拿掉良兄时,是做得非常急吼吼的。管他什么理由,拿个
理由就是理由。气量,气度,气势,气魄都是种小格局,有点象到白棋营
里把打劫的白子硬提了,还硬说我就是吃你。已经不顾旁人怎么看了。其
实,这棋完全可下得又赢又大气的。你看,对局几步以后,良兄已经发毛
了。他是聪明人,他已清楚,这棋的规则摆明了他是输的。尤其是,他看
出了大师兄那头并不象是靠的硬靠得住的。所以,他后来象是一直在放软档,
而且是在明里示弱。从他在上海的几次干部会议上高调”以胡锦涛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想缴枪投诚的。在这微妙的时刻,就
看对手的功力了。如果,此时胡哥在这能吃能放的当口,有个恩威并
施的动作,点一下良兄的死棋吃口,再网开一面,放你条生路,我想,良
兄在吓出身冷汗的同时,是会心领神会,感激涕零的。从此成为胡温营下
的一名打手也不定。远的不说,就说润兄对四方面军系统将领的手法,不
就是非常成功的。他重用的谢富治,许世友,陈锡联,都不是自己嫡系一
方面军系统的。而恰恰是这些军头在后来自己嫡系林彪四野族要动作时,
对其起钳制的。

甲:这些军头比一方面军的人在保帅上更不遗余力。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
他们知道自己头上有根非润派的辫子,随时是个说事的把柄。所以只能做
出副比润派还要润派的忠心状来保全自己,说到底,不过是种不滑头的滑头,
一种可以笑而纳之,润兄懂我们也懂的小把戏罢了。胡哥照理也能领会。
历史给中国人写下了这么多的教案。我甚至在想,有些事貌似复杂,其实早
已有了历史的前课,就照抄好了。可是,良兄案的一盘棋下来,却是这么副
个个都是输家的结局,就下棋本意来说,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吧。

乙: 这涉及到了怎样读史怎样看史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的问题了。中国人
好读史,个个熟史。但之所以有史书史家,恐怕不是让人人都成勾践式
货色的目的吧。如果那样,那太阴森森,可憎可恨可怕了。不如他妈的
一把火烧光它算了,我们的史书史家专养的是些养光韬诲害己又害人的
政治动物,教得又都是些个个输家,同归于尽的本事,那绝对应是否定的。
不, 不是这样。 中国人的历史观绝不是这样,也绝不可能是这样的。

甲: 中国人的历史观应该是从过去人的经历中,总结出正面的,堂堂正正的,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而不是鬼鬼祟祟的小动作,小把戏。从良兄这案
里,我们看到的却尽是些这些历史的回光,这就要好好想想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