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惯性
文章来源: 悟空孙2013-05-08 15:20:49

 


 

“文明自有其惯性”——这句话没有错,问题是对“惯性”二字的理解。

“惯性”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然而物理学起源自自然哲学,物理学的问题往往又是哲学问题,反之亦然。那么“文明的惯性”究竟是什么?

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缺乏了解的人往往想当然地把“惯性”理解成一个运动物体自身保持的向前行进的动力,比如自行车在脚踏板没有受力的情况下仍然会自行向前运动一样。

但是,“惯性”的正确定义是: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要么保持静止状态。

“惯性”的英文原文是“inertia”, 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文中如此定义:

The vis insita, or innate force of matter, is a power of resisting by which every body, as much as in it lies, endeavours to preserve its present state, whether it be of rest or of moving uniformly forward in a straight line.

简单地说,“惯性”(拉丁文字源“iners”,空转,懒惰之意)就是一个物体对变化的抗拒,原来运动的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所以,“惯性”不单单描述的是运动的物体,也描述静止的物体,换句话说,运动是“惯性”,静止也是“惯性”,尤其是“空转”和“懒惰”的状态。

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是有共通之处的,纵观世界文明,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文明发展也无外乎两种状态:静止和运动。原始部落的文明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几千年永远保持它原有的状态,而西方文明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那么,中华文明究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要精确指出中华文明发展的速度是0 还是1或更大,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惯性”只是运动还是也包括静止状态,这是“真”和“假”的判断,然而判断文明发展的速度是零还是非零,往往需要主观的情感去做判断了。

这里,我们只看事实:

自孔夫子以来,中华文明的发展真的是在没有外力(外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的作用下实现的吗?

汉族与其它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包括被动地挨打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真的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吗?

当今中国人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真的都是源自我们自己的传统,真的没有外族尤其是西方力量的影响吗?

与两千年前相比,源自我们传统的那部分文明,真的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吗?

如今我们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物质方面享受的牙刷牙膏自来水抽水马桶汽车电灯电话电冰箱电视电脑……,非物质方面的党派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技术平等自由民主等理念……,哪些不是“外力”的结果?

……

这些事实的“真”与“假”是不难判别的。

当然,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一个超稳定的结构,几千年来都是在一个轮回(空转)的状态下周而复始。这样的结构到底好还是不好,西方运动中的文明究竟给全人类带来的是“善”还是“恶”,这样的判断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和“丑”的标准,没有必要争论不休。

但是,在一个具体事件发生后,是应该“静止”还是主动地“运动”,却是能体现文明的水准的。

比如朱令事件吧,20年了,没有“外力”,就一潭死水地不了了之了。如今据说有好事者去白宫情愿了,有借助“外力”“干涉内政”之嫌疑,于是乎国内又重视起来,公安局才又发表了声明。这个陈年旧案似乎只有借助美国的外力才能起死回生。

我们能老是指望美国的外力来推着我们“运动”吗?美国自己其实也有一大堆的悬案,如肯尼迪、辛普森……。

“外力”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自己还是要从“静止”中清醒过来,变“空转”与“懒惰”的惯性为积极运动的惯性,推动文明向前发展。

只可惜,中华文明只两句格言,一句是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一是管他妈的!——这句话似乎是林语堂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