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究竟该怎么读?
文章来源: 悟空孙2012-02-01 11:21:44




据说,方舟子对韩寒一仗,到目前为止最厉害的杀手锏就是三重门的读音:一个作家连自己的书名都读错,那肯定是别人代笔了。

这个看似有理的结论却经不起逻辑的检验。

首先,我不是在为韩寒辩护,对于韩寒的质疑有一定积极的社会意义,我只想指出,方舟子的论据实在不足为凭。

第一,我想,大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也不确定“三重门”究竟该怎么读,从字面上看,我想90%的人会把“重”读成“虫”。当然,这不是理由。

据方舟子考证,“重”因该读成“众”,因为:《周礼》只有一 个地方有“三重”这两个字:“凡丧,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孤卿大夫不重。”此处三重的意思是三层,而《礼记》“王天下有三重焉”的“三重”的意思是三 个重要的东西。 韩寒自己说:终于才有了取自《礼记》的一个书名,而且这两个字往前其实应该追究到《周礼》。

好,我们来分析:

礼记和周礼各有“三重”两个字,如果是“三层”,普通话念“三虫”,如果是“重要”,普通话念“三众”。“周礼”应该早于“礼记”,那么“礼记”中的“三重”一定是“重要的事吗”?“三重”指的是“仪礼、制度、考文”,为什么不能是“三虫”(三回,一回又一回)事?对于古汉语发音,我们不能想当然用普通话的发音最为标准音,许多古汉语的“正确”发音连古籍专家都争的面红耳赤,方舟子的结论就能一锤定音了?方舟子要科普到古籍领域,功夫还不够吧?

第二,就算“三重”的正确读法是“三虫”,难道读错了就可以说作者根本不懂或没有读过这句话吗?那么请各位看官读读下面的10个简单的成语: 

揠苗助长

痴心妄想

身陷囹圄

羽扇纶巾

怙恶不悛

一张一翕

命运多舛

茕茕孑立

自怨自艾

魑魅魍魉

每个成语10分,如果你能得60分,我这个自认为语文还不错的人愿拜你为师。如果你得不到60分,是不是和韩寒一样中学没有毕业?

哪怕你全念错了,你大概不会不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吧?

有段时间,我总把水浒念成“水许”,但这不妨碍我写出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批宋江的应时文章来,难道你敢说我不知道“水许”的出处?

第三,全中国每一个人,包括电台播音员都作过“白字先生”,为什么韩寒这个中学肄业生(肄字咋读?)就不能念白字?他方舟子那闽南普通话似乎也不咋地。

第四,说到方言,韩寒这个上海人把“重(众)”念成“重(虫)”就毫不奇怪了。因为吴语中这两个字的发音是一样的,“重要”就是“虫要”,许多说普通话的上海人永远分不清“黄”和“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当然,这个涉及方言的知识,方舟子是不会知道的。

第四,韩寒有可能对“周礼”和“礼记”一无所知,即使“三重”应该读成“三众”,但是加了一个“门”字,再结合该小说的隐喻,难道不是指中国教育体系中一重重的关卡和阻碍吗?看看小说的封面,难道不能理解成“三虫门”吗?

       


总之,韩寒有可能是在不懂装懂,也有可能这书名是其父“代笔”,这又如何?但是方舟子的这些指责无论如何是站不住脚的。打假斗士要么拿出更具说服力的真凭实据,要么去做些更有意义的工作,比如研究一下“毛选”是由谁“代笔”的??这个目前应该没有什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