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ZT姐姐的一篇文章)
文章来源: 妙斋食坊2006-09-24 22:09:17
 
妙斋注: 
我有一个让我骄傲的姐姐,  她的爱心常常感动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四年前回国时,我发现姐姐的爱心远比我想象的大.和姐姐聊天时,她告诉我她在资助一个希望工程的儿童,当时已历时三年.姐姐告诉我,如果有必要,她会资助到她大学毕业.姐姐为人处世非常低调,凡是能给自身带来光环的事,比如学业上的成就,工作上的升迁,以及助人为乐的事,从不在人前眩耀.若不是我回国和她有单独促膝谈心的机会,这件事她也不会告诉我.我当时很震撼和感动.说实话,拿出的钱的数目对很多人来说都负担的起,难得是这份愿意,主动,和默默的爱心.尤其震撼我的是,姐姐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千头万绪的忙碌,但她并没有把这个成为阻碍她帮助别人的借口.我看到了姐姐那颗平凡宝贵的心.四年后的今天,姐姐写了下面这篇文章.看后,我感动依旧.遂转贴在此.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BY 妙斋姐姐

    
   心中踌躇半天,犹豫是否写下这篇文章,但是前几天看了一篇网友的文章后,深受启发。这篇文章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甚至就在我们周围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文章呼吁大家从自我中走出来,多给弱势群体一些关注和帮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原本的想法。本来以为,是否帮助别人只是自己的事情,无须让别人知道,但是如果能在自己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影响周围的人共同关注,可能会更有意义吧。这种想法的改变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

    大约七年前的一天,我揣着800元钱来到希望工程办公室(那时远不象现在这样方便,轻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实现自己的爱心),两个七、八岁的女孩成为我捐助的对象。400元钱就可以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完成小学学业,这是我以前未曾想过的。这或许只是时髦女郎包里一瓶化妆品,或者是公款消费的饭桌上一道佳肴,也可能是当今哈日、哈韩少年们脚上一双名牌,但是在这里,它却是可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五年的学费。  

我要上学-这双目光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两个女孩,一个辗转中失去了联系,一个则根据希望工程留下的地址给我写来了笔迹稚嫩的信。从此以后,这样的信在每次期末考试后都会如约而至,每次同信而来的都有一包经过精心挑选的花生米。除了不定期给她寄些钱买点课外书外,我很少主动和她联系,主要是不想给她增添太多压力和自卑。因为我想让她知道,她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帮助她的个人,而是一个能互相帮助的社会。我曾经告诉过她两句话,第一句是“知识改变命运“,第二句是“你并不需要感谢我,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女孩当时虽然年龄尚小,不一定理解这两句话,但是却令人欣慰地健康成长着。如今这个女孩已经上初中了,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本来想继续资助她,但是她优异的成绩帮助她赢得了春蕾女童项目的资助,她已经用知识完成了第一步命运的改变。或许将来,她不一定有多么辉煌的前途,但是至少,她能识文断字,生命不会因为没有知识的火花而变得暗淡无光,也不会因为缺少知识的积累而显得单薄无力,我想这也是教育的初衷吧。   
   

求知的欲望充满每个稚嫩的心灵

    当然,帮助别人的方式有很多,并不一定非要以物质的方式。整个社会要和谐地发展,人们必须要给弱势群体一定的关注和尊重。有人说,个人的力量有限,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帮助,个人能帮的过来吗?是的,一个人的力量的确是非常微薄的,所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但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为之”,这是对连古人都明白的道理。我不知道如今的社会为何会变得如此浮躁,年轻人可以不遗余力地去追捧什么超女,却不肯将一点关注的眼光投向那些失学儿童;媒体可以穷尽笔墨地描述三流明星的花边新闻,却不肯对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弱势群体花费一个字;腰缠万贯的商人可以为一顿饭一掷千金,却不肯为慈善机构排出一文大钱……

坚守-尽管条件如此艰苦

   
    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生活水平不同,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按照高的道德规范生活,但是只要试着在关注自己的同时,适当关注一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真会觉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做不了比尔盖茨,一生所创造的财富大部分必将成为社会所有;也做了不了李嘉诚,毕生的苦心经营半数要成为善款。但只要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身边的点滴善事,相信共同的力量一点不会亚于那些巨富们。
 
    其实,这本是一件非常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之所以提了,是衷心希望我的朋友们每人手中都有一枝美丽的玫瑰,既赠美于别人,也留香于自己.
 
    有一天,一个同事告诉我:受了你的影响,我们家也资助了一个大学生。那个时刻,我真的是觉得自己心中有一座花园,里面玫瑰盛开,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