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T.S. :关于文学城的女博克的文章
文章来源: 一苇渡江的行者2006-11-11 11:20:55


致 TS :关于文学城的女博克的文章



Dear T.S.:

好久不见,你去哪儿啦?

江湖。

江湖在什么地方?

我指给你看。。。。。。。。。。。。。

这是《武林外传》的题记。权且让我借来作开场白。

一直想给你写信,感谢你的指导并不知天高地厚地评判一下你的文章,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今日在这昏暗的机舱里得以“一吐而快”(突然意识到你的头文字和 T.S. Eliot 一样)。

都忘了何时对你讲了第一次的 hello (可能跟 Aileen 有关),但你所有的文章我都读过,包括很早以前的文字。你推荐的文学城其他几个姐姐妹妹的文章我也都去读过了——读后不由得仰天长叹,发出宝玉般的感慨。

从文章的数量和品质,可以轻易地判定,文学城里有一些专业的写手,尽管大多数的人都是和我一样的童子军和娃娃头(所谓“本体写作”)。你和你所推荐的几位姐妹的文章,让我怀疑你们或是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突发奇想,想把你们五个姐妹的文章放在一个光谱 (spectrum) 上 ,如果左端是文字的玲珑,而右端为“亲民”的话,应当依次为 Z, 你, Q, C 和 S.

Z 的两字文章精炼、瑰美、阴冷而拒人千里,几乎到了为文而文的境界(我有个狂妄的贤弟批评 Z 的文章已经开始程试化);你的文章同样讲究文字的剔透,但其间仍然可以感到人间温情的存在; Q 为文较随意,文思敏捷,出手成章,但有些发文略显浮躁(她可是每天都端上牛肉的啊!); C 的文章很温和,看是平淡,却和读者共鸣多多; S 则有文化女人少有的张狂,文字上不太上心,却追随者众(尤其是男读者)。

鱼与熊掌,萝卜青菜,这些文章绝无优劣之分,仅是个人主张和口味不同而已。

我知道你崇尚“淡”和自然的“雅”,忌个人感情的凛冽,追求“与阅读者若即若离的状态”。 你曾经谆谆教导我“要把血性收敛的一干二净”。

作为你的读者,其实我更喜欢的是你早期的那些充满个人感情的文章(虽然你告诉我“ 2004 年左右的文章不要再读了,完全不能审视的文字,恨不得删掉,恨不得)。在那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姐姐、妹妹、胡同里一起长大的妞妞、和小学里我觊觎过的小女生。文章里那个靠梦境先知先觉为爸爸和弟弟指点迷津的少女,那个周日懒散地泡在书店的姑娘,和那个在城前忐忑的少妇,离我是那样的近,好像伸出手就可以触到。

读过你的《一个人的瓦尔登湖》后,我曾留言给你“读你的文章,好像凌波于秋日的湖面”,因为它们可以让我平淡下来。我为人、为文都很浮躁,需要沉淀。徐迟在《 Walden 》中文本的序中写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 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这话是指着我的鼻子说的。

我最喜欢的, 是你的不交网友、不去聊天、不冷不热、不卑不亢的网上为文态度。你的 profile 没有任何图像,你想与大家仰慕但相忘于江湖。我们都曾经沧海,胸有千壑,若我们没有修到现实生活中回眸一笑得缘分,那就擦肩而过吧!读到你的文章,便是一种福分。

你这里只有几个老朋友常来坐坐,围炉暖手。 对你,你不屑于靠夸张的标题呼朋引伴;对我们,这是难得的清静和惬意 (你说我是喜欢热闹的人,满楼红袖仿佛为我而生;其实那是矫情的“隐于市”。我更爱与心灵亲近的朋友在雪天围炉而卧,加几块木炭,将炉火烧得通红。。。)。你的家是我们的 sanctuary 。

暮霭沉沉,逝者如斯。混迹江湖,在仰慕和怀念中,陪伴你闲庭信步,远瞻君寒江独钓, 不亦乐乎!

最近你和我都搬到了更深的巷子里,只有老朋友才能找得到了。自私地暗自欣喜——你的炉火旁总会有我的一个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