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
文章来源: 园子2007-10-29 17:17:53

大家都洗澡。根据习俗不同有人早晨洗,有人晚上洗。爱干净的一天可以洗N次,如果是个邋遢男N天才洗一次,又是因人而异。

洗澡有文化上的共性。比如现代西方人也就是搞个喷头往身上浇浇水了事,美其名曰shower。仔细一想也对,跟在外面淋一场雨也没有多大区别。而中国文化到了洗澡就细腻到极致。淋浴只是开端,后面有各种各样的桑拿按摩个性化服务。搓澡的师傅/小姐会告诉你,有推盐推奶,噢还有推辣椒,很去火很流行的。如果辣椒都搞到身上我不是白洗了?结果被人嘲笑落伍。

洗澡除了共性外,其实还有很私人很个性的一面。洗澡应该是隐私的。因为文人墨客自认有修养的人们还是会尽量避免赤裸相对的场面。尽管在国内曾经也挤过澡堂,也跟哥们儿们彼此搓背,但我现在还真不适太应公共浴室。也不是文化差异,总觉着人长大了就像当年亚当吃了口不该吃的苹果,老是想揪片叶子把私处掩盖一下。都是有知识的后遗症。

女人咱不了解,作为一个男人当看到另一个男人正面特写的时候,我下意识肯定会顺便瞥一眼那人物件的大小。曾经自我批评这肯定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后来发现不对。因为没有比较的自信是盲目的,只有增大sample的基数,才可以知道接近真正的平均。才会避免夜郎自大。所以留心别人物件是有一定统计学理论基础的有效实践。

洗澡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层面,这个层面源于隐私的特性。它是出于一种本能的习惯,很体现人的个性。在一个群体约定俗成的社会里,我们其实不知不觉在被重塑。我们知道不要大声讲话学会衣着适度懂得遵守规则。违反了俗规的后果就是被人嘲笑遭人白眼被人排挤。可是洗澡却被豁免,因为大多时候,洗澡是个人的,不被大众关注的。

想想大家是如何学会洗澡的。父母最多告诉你不要把肥皂泡泡弄到眼睛里洗澡要细心等等宏观的准则,后来的实践全是个人的摸索。

如果把如何洗澡作为一个问题来问,一百个人也许会有一百个答案。是应该先洗头还是先洗身体,应该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不同的答案,也许有不同的暗示。不用搓澡巾的人会比用搓澡巾的人思维活跃更有创造力吗?洗头后一定要单用护发素的人会比用二合一的人温柔体贴周到细致吗?淋浴时大声唱歌的人一定快乐开朗吗?拒绝用浴巾坚持自然风干的同志们真的执著自信吗?

嘿嘿。反思一下自己洗澡的习惯,也许会发现另外一个层面的自我。

******

一次有个朋友到我家过夜,洗完澡向我抱怨,“你家怎么没有浴液呀?!”
我怔了一下,歪着头纳闷儿,“洗头膏和浴液有区别吗?”

再一次被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