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桥的联想---王 毅
文章来源: 馄饨侯2008-07-18 13:41:13

桥的联想
王毅

荒友们聚在一起,免不了回忆起当年战天斗地的豪情,回忆起那一幕幕难忘的往事、一张张鲜活的面容。而我在想,再过几十年,再进入新的世纪,这些或将淡去,或将仅存于文学戏剧,与我们的后代渐行渐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一代人留在历史进程中的印迹反而会愈
鲜明,我们在生生不息的民族演进中的方位反而会更加清晰。

我忽然想起了“桥”。桥,可以呈现种种样态,但桥的作用却是一定的。它把不同的两端联系起来,把各种负重承载起来。

有这样一座桥能把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连接在一起吗?

有这样一座桥能够承载起国家之重、民族之危、人民所盼吗?

知识青年,当年的百万知青,包括你和我,也许做一座桥梁正是我们的历史角色。

我们把贫穷与富足连接了起来。我们这一代人,既体验了当年饥饿的感觉、困顿的无奈,又亲身参与了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壮丽实践,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今天的小康。贫穷与富足,如此强烈的对比,竟然集中在一代人的经历中,浓缩在一个人的生命里。

我们把封闭与开放连接了起来。封闭意味着什么?没有书看,没有报读,思想僵化了,进步也停滞了。开放则把我们带进了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一切都被激活了,历经封闭的我们,更懂得开放的价值。

我们把传统与现代连接了起来。社会终要进步,人类终要发展。社会主义因赋予中国特色而日益焕发出生机,马克思主义因实现中国化而日益迸发出活力。30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找到了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则当之无愧地成为复兴进程中的领导核心。而我们,既是亲历者,更是见证人。

这些沧海桑田、星移斗转的巨变都是我们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而争取来的,当年的知青们,作为人民的一部分,当然也为这一进程投射了自己的一份光,燃烧了自己的一份热。

但我还想说,或许用桥梁来形容我们知青的作用可能更为贴切。

桥梁,并非迷途中闪烁的指路明灯,但对于跋山涉水者仍然不可或缺。

桥梁,不像拔地而起的大厦那样风光无限,但为承载重压,经历风雨,把基础埋得很深,很深。

桥梁,默默无语,但它始终就在那里。在人们需要时的视野里,在人们欢乐时的背景中。

我们所能做的,更多的是把老一辈交给我们的接力棒,及时、准确地传给踌躇满志的新一代。

我们所能做的,更多的是为青年人开路架桥,让他们从我们身上迈过去,把我们可爱的祖国带向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不应为仅仅充当桥梁而感到消沉。是的,辉煌的也许处于桥的两端,是为人民打下江山的前辈和完成现代化的后代。但我们能把国家与民族如此不同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可以向祖国母亲说,我们尽力了。

知青这一代当中也有千差万别。就如同桥,既有桥面,也有桥桩,还有桥基。能够承当桥面的知青并不多,这些人是幸运的,抓住了恢复高考、接受教育的最后机遇,在国家的各行各业担当起重要的职责。但还有更多、更多的知青,他们始终生活、工作在社会的基层,用辛勤的汗水和诚实的劳动来履行作为公民的义务,如同支撑桥面的一根根桥桩,是真正负重前行的一代。还有一些当年的知青,其中不乏英年才俊,但由于种种原因,过早离开了我们,就如同埋在河床的桥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铺就了大桥的根底。

支撑中华腾飞的桥梁有许多,知青只是其中的一座。我为能成为这座桥的一份子感到心安,感到满足。

谨以这篇随感献给我在黑龙江兵团的战友们。



现任国台办主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毅, 当年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的兵团战士,北京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