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 读后感 --- by 知青同龄人
文章来源: 馄饨侯2006-09-08 17:19:47
 
知青同龄人06-09-08 11:25:59
   
注意这篇连载文章好几天了,一直都没有点入去读,有好几原因:

一则,零零碎碎地读来不过瘾
二则,这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剖露了作者的真实内心。看题目可知这段历史凝结了他的血泪,所以不大敢去碰,让它躺在那里冷却一段时间再看也不迟
再则,怕作者描写得不准确。这是个很难触碰的题目,需要有极好的把握,才可描写出历史的沧桑沉重感,否则就滑入了衣锦还乡的俗套了。

今天终于一口气读完了它,不禁要大拍一下桌子,喊一声,赞!但也要狠狠地砸!

赞:
作者细细道来,主线明确,读来顺畅引人。文中可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隐隐或明目张胆的衣锦还乡的张狂。作者是位重感情的实在人。

砸:
挖掘与提练不够,感觉如同走马观花般匆匆带过,只有零零星星的地方震撼人,所以通篇读来不浑厚。

应该多说说北大荒人,对那片土地来说,知青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我觉得连“小半个”北大荒人也称不上。对这片土地的爱、恨与无奈,知青如何有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北大荒人来得深刻!只是他们少机会也不善于写与说。

所以写北大荒人可让人感到时间的悠远,生活的沧桑与命运的无奈,而知青的事写多了有些轻飘的感觉,到底没有生活的底蕴与时间的沉积啊。比起他们,知青是幸运的。

我,作为接待过知青的同龄人,见证过知青的生活,也曾极其羡慕他们,因为知道他们终要走的,也极其羡慕《蹉跎岁月》里的知青们。这些令人同情的知青可知道,有多少人,一生出来就是蹉跎的,他们连喊蹉跎不蹉跎的权利也没有。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他们象野草般,在穷乡僻壤,一代又一代的春生秋灭。

所以,真正应流泪的不是知青,应是那块黑土地与那块黑土地上的人。知青只是作为一个窗口,或一个喉咙,在喊出自己不平时,也替他们,替这群认命也麻木了的人,喊出了原本他们不会,也没有机会喊的不平,并让世人了解他们。

在这点上,确实应感谢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