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半活的“薛定谔的猫”
文章来源: 明亮2007-02-21 21:50:49



我极力推荐这本书,《上帝掷骰子吗 -- 量子物理史话》,这部书,不仅科普了经典物理和现代以量子物理的斗争发展,其中很多相关的人物历史,无不充满哲理和趣味。

当然,我开始重温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很多观测的真实,以及决定论和混沌论的来历。比如,最直接的结论,象黄鹂鸟说的,我拿着一副牌同时赢又同时输,最后输赢的结果,取决于观测一刻的塌缩,只是我在玩牌的同时还在观测,而处于这个和我玩牌的其他人在这个系统里的观测,都认为我已经输了。我输的概率是 99 。 9 %。当然,如果那次我赢了,他们观测的就只好说过年吃饺子之类的话了。

其他,如果有人说我坏话,我可以自豪的说,你不知道真相。因为你的观测扰动了我的行为,总有一个是不准的。我们互相扰动,你从来就不知道真相,也没有真相。只有你选择观测的时候,我呈现给你,要么可爱纯洁,要么凶悍冷酷。就象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你选择测粒子,我粒子,你选择看干涉条纹,我就是波。

下面是我摘记的:

量子物理在和经典物理会战的时候,很多杰出的人物纷纷涌现,最有特色的一个是薛定谔。

△ψ[8(π^2)m/h^2] (E - V)ψ= 0

  这便是名震整部20世纪物理史的薛定谔波函数

当年,关于电子是波还是粒,大战了不知多少回合。薛定谔的波函数一出来,当时波尔马上敏锐的发现,这个公式后面的意义,就是“骰子”。从而引起爱因斯坦强烈的反对,因为在爱因斯坦世界里,“一个没有严格因果律的物理世界是不可想象的。物理规律应该统治一切,物理学应该简单明确:A导致了BB导致了CC导致了D。每一个事件都有来龙去脉,原因结果,而不依赖于什么随机性。至于抛弃客观实在,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个量子理论,直接挑战了决定论。“是的,科学家知道过去;是的,科学家明白现在;是的,科学家了解未来。只要掌握了定律,只要搜集足够多的情报,只要能够处理足够大的运算量,科学家就能如 同上帝一般无所不知。整个宇宙只不过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它的每个零件都按照定律一丝不苟地运行,这种想法就是古典的,严格的决定论 (determinism)。宇宙从出生的那一刹那起,就有一个确定的命运。我们现在无法了解它,只是因为我们所知道的信息太少而已。”

然而波恩的解释不是这样,波恩的意思是,就算我们把电子的初始状态测量得精确无比,就算我们拥有最强大的计算机可以计算一切环境对电子的影响,即便如此, 我们也不能预言电子最后的准确位置。这种不确定不是因为我们的计算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它是深藏在物理定律本身内部的一种属性。即使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也不 能准确地预测大自然。这已经不是推翻某个理论的问题,这是对整个决定论系统的挑战,而决定论是那时整个科学的基础。量子论挑战整个科学。

双方交战激烈,这里有哲学问题的根本分歧。爱因斯坦三次挑衅波恩,都让波恩巧妙一掌拨千斤的巧妙化解。反而更加确立了量子物理的完美。薛定谔是站在爱因斯坦身后,不断想出招数来进攻量子派的一位大将。最有名的就是这只半死不活的猫。

他是这样说的,

“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 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 破,猫就被毒死。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地活着。

自然的推论:当它们都被锁在箱子里时,因为我们没有观察,所以那个原子处在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因为原子的状态不确定,所以猫的状态也不确 定,只有当我们打开箱子察看,事情才最终定论:要么猫四脚朝天躺在箱子里死掉了,要么它活蹦乱跳地喵呜直叫。问题是,当我们没有打开箱子之前,这只猫 处在什么状态?似乎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和我们的原子一样处在叠加态,这只猫当时陷于一种死/活的混合。

虽然荒谬看上去,但量子力学,哥本哈根派的理论,既,当我们没有观察的时候,那只猫的确是又死又 活的。

不仅仅是猫,一切的一切,当我们不去观察的时候,都是处在不确定的叠加状态的,因为世间万物也都是由服从不确定性原理的原子组成,所以一切都不 能免俗。量子派后来有一个被哄传得很广的论调说:当我们不观察时,月亮是不存在的。这稍稍偏离了本意,准确来说,因为月亮也是由不确定的粒子组成的, 所以如果我们转过头不去看月亮,那一大堆粒子就开始按照波函数弥散开去。于是乎,月亮的边缘开始显得模糊而不确定,它逐渐融化,变成概率波扩散到周围 的空间里去。当然这么大一个月亮完全融化成空间中的概率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不过问题的实质是:要是不观察月亮,它就从确定的状态变成无数不确定的叠 加。不观察它时,一个确定的,客观的月亮是不存在的。但只要一回头,一轮明月便又高悬空中,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不能不承认,这听起来很有强烈的主观唯心论的味道。虽然它其实和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哲学理论有一定区别,不过讲到这里,许多人大概都会自然而然地想 起贝克莱(George Berkeley)主教的那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拉丁文:Esse Est Percipi)。这句话要是稍微改一改讲成存在就是被测量,那就和哥本哈根派的意思差不离了。贝克莱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无疑是重要的,但人们通常乐于 批判他,我们的哥本哈根派是否比他走得更远呢?好歹贝克莱还认为事物是连续客观地存在的,因为总有上帝在不停地看着一切。而量子论?陛下,我不需要 上帝这个假设

与贝克莱互相辉映的东方代表大概要算王阳明。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如果王阳明懂量子论,他多半会说:你未观测此花时,此花并未实在地存在,按波函数而归于寂;你来观测此花时,则此花波函数发生 坍缩,它的颜色一时变成明白的实在……”测量即是理,测量外无理。

猫处于死/活的叠加态?人们无法接受这一点,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奇异的二重状态似乎是不太可能被一个宏观的生物,比如猫或者 我们自己,所感受到的。还是那句话:如果猫能说话,它会描述这种二象性的感觉吗?如果它侥幸幸存,它会不会说:是的,我当时变成了一缕概率波,我感到自 己弥漫在空间里,一半已经死去了,而另一半还活着。这真是令人飘飘然的感觉,你也来试试看?这恐怕没人相信。

好,我们退一步,猫不会说话,那么我们把一个会说话的人放入箱子里面去。当然,这听起来有点残忍,似乎是纳粹的毒气集中营,不过我们只是在想象 中进行而已。这个人如果能生还,他会那样说吗?显然不会,他肯定无比坚定地宣称,自己从头到尾都活得好好的,根本没有什么半生半死的状态出现。可是,这次 不同了,因为他自己已经是一个观察者了啊!他在箱子里不断观察自己的状态,从而不停地触动自己的波函数坍缩,我们把一个观测者放进了箱子里!

可是,奇怪,为什么我们对猫就不能这样说呢?猫也在不停观察着自己啊。猫和人有什么不同呢?难道区别就在于一个可以出来愤怒地反驳量子论的论 调,一个只能喵喵叫吗?令我们吃惊的是,这的确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分别!人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存活,而猫不能,换句话说,人有能力测量自己活着与否, 而猫不能!人有一样猫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意识!因此,人能够测量自己的波函数使其坍缩,而猫无能为力,只能停留在死/活叠加任其发展的波函数中。

意识!这个字眼出现在物理学中真是难以想象。如果它还出自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口,是不是令人晕眩不已?难道,这世界真的已经改变了么?

半死半活的薛定谔的猫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怪异形象之一,和它同列名人堂的也许还有芝诺的那只永远追不上的乌龟,拉普拉斯的那位无所不知从而预 言一切的老智者,麦克斯韦的那个机智地控制出入口,以致快慢分子逐渐分离,系统熵为之倒流的妖精,被相对论搞得头昏脑涨,分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的那对双 生子,等等等等。薛定谔的猫在大众中也十分受欢迎,常常出现在剧本,漫画和音乐中,虽然比不上同胞Garfield或者Tom,也算是有点人气。有意思的 是,它常常和巴甫洛夫的狗作为搭档一唱一和出现。它最长脸的一次大概是被恐惧之泪”(Tears for Fears),这个在80年代红极一时的乐队作为一首歌的标题演唱,虽然歌词是薛定谔的猫死在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