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文章来源: 小米和小麦2008-09-11 09:56:05


知道《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可是不想在电脑上阅读,便迟迟地拖着。去年回国的时候在书店里没找到,去网上定书的时候竟也给忘了这本。前两个月,在图书馆的中文书架上看到,欣喜异常,急急捧了回来。

台湾女作家萧丽红恬淡宁静的文字,让我感觉到一些沈从文作品中的那种氛围,波澜不惊,却轻轻巧巧地取了读的人的心魄。。。

很喜欢书中对月光的描写:

“月娘已经斜过五间房的屋檐线,冷冷照进缸底;水缸有月,贞观从不曾这样近身相看,只觉自己的人,也清澈起来。”

“沿岸走来,贞观倒是一颗心都在水池里:这渔塘月色;一水一月,千水即是千月——世上原来有这等光景……再看远方、近处,各各渔家草寮挂出来的灯火,隐约衔散在凉冽的夜空。”

这样的景致,就是贞观生于斯长于斯而念念不忘无法割舍的家乡小镇。


贞观和大信,一对爱恋的人儿因着误会、负气,伤了彼此,从此音信全无。一路追随他们交往的足迹,看到他们的不用过多言语的知会、心契,常常抿嘴浅笑,而读着两人发生误会后贞观的心境,不由潸潸泪落。原本相爱至深的两个人,何以至此?为何不能放下自尊把爱挽回?是啊,贞观也想着不要倔犟不要面子了,可还是只是抱着病体在大信的窗下呆望了几个小时。。。

那时,贞观的心,就是看月亮,也和以往不同了,“月娘正明,莹净净,光灼灼;同样的月色,同样立的位置,一年前,大信就站的这里,等她浴身出来,那时候——月光下,贞观就那样直立着流泪,泪水洗湿她的脸,风一吹来,又逐个干了”

这样的苦痛,贞观放在心里,熬了两年,终于,还是家乡,依然是贞观深深眷念的家乡和亲人,给了贞观抚慰。她懂得珍惜,她也同样懂得放手,给自己一片天地。“所有大信给过她的痛苦,贞观都在这离寺下山的月夜路上,将它还天,还地。。。”

在书店里满了张扬的前卫和华丽的小资的纸片堆中,这样的故事,即便是没逃出俗套,在如此优美的文字衬托下,也好像是夏日里山涧的清泉,沁人心脾,甘美回味。。。


书中描写的大量的民俗民风,既是两个人爱情故事的背景,也是书本身的亮点。

曾经在闽南生活过的我,对书里提到和闽南一水之隔的风俗习惯并不陌生,读来亲切。有些语言,也和我们的方言和很接近,比如,“客人”叫做“人客”,“舅妈”称做“妗”。

看到贞观到各家各户送油饭,想起小时候春节回乡下外婆家,四围的邻居知道我们回去了,一家家地端了煮好的鸡蛋线面送到外婆家来,足足会有十几二十碗,一家子人都吃不完。小时候,只是想着为什么要这么浪费呢?明知道我们吃不完为什么还要送呢?现在恍然觉得,那些乡里乡亲他们坚持的也就是代代相传的待人的礼教啊!如今,要是再回乡下,也没了这些礼数,当生活向城里靠近的时候,很多规矩也就学了城里人的,简化了。。。


这些天的晚上,我常常在露台上看着一天天圆起来的月亮,想着还有几天的时间就要中秋了,想着每天要补满多少的缺才能正好在中秋那天把月亮补得正圆。。。

贞观给大信描绘着台南的凤凰木的美丽时,我也喜悦着。为了看凤凰木,贞观宁愿走路去上班,好一路这么欣赏过去。凤凰花,也是我爱的,回想起那几年在闽南的生活,不可能不想到凤凰花。这个时候,凤凰花也应该依旧是火红热闹地绽放在枝头吧?不知道,那里的人,是不是已经开始中秋博饼了?哪个人得了状元?谁当了榜眼?谁又夺了探花?

“我相信,月亮真的是可以传递情感的,不论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同看着一个月亮,思念就会交聚在一起。”--去年中秋我在博克里说过的一句话,拿来做结尾吧。

祝我的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


半个月没摸相机了,为完成阿苏的作业,在露台上对着天空拍了一张。

没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很直板的。

够不够圆?









音乐《遥远的小渔村》 by 陈蓉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