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顾颉刚的论争
文章来源: 两只黄鹂2007-06-13 19:15:28
鲁迅大家比较熟悉,顾颉刚有些人可能了解,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 在讨论他们论争之前,我还是先介绍一下顾颉刚。

顾颉刚是疑古派的历史学家。 所谓疑古,实际上是上承戴震的朴学, 也就是从文献中找出历史的值得怀疑的地方。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经学”在社会上的名气太大,成为显学的年代很长,其中难免有混水摸鱼。到了后来这个水搞得太混,其实是破绽百出。 但当时的书生,又不得不研究经学,有些人还要学以致用,难免就众说纷纭。

说起来这个经学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和尚头上的虱子--一清二白的事情。这里面有两个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我的曾祖父是个读书人,当地人称为先生的。 后来我听过他的一些轶事,其中就有一个讲他上课时的笑话的。

据说他一次上课的时候,看着一个孩子的鼻涕拖得很长,都要流到书上了, 就停下来抑扬顿挫地对那孩子说:“擦擦鼻涕”。

结果他的一群学生,不知道上课太专心还是太不专心,居然跟着一起朗诵:“擦擦鼻涕”--显然这些学生以为我曾祖父念的是经文。

同样可以想象,这些学生要是将来成为了“文化人”,难免把“擦擦鼻子”也记录下来当作经文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么可爱。戴震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发现了他先生讲的事情不太符合他的常识,后来因此居然专门研究成为了一门学问--显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文的混水摸鱼已经到了连刚启蒙的小学生都蒙不过去的地步了。

顾颉刚也是不可爱的学生之一, 他也是研究经文中的破绽的,后来居然因此成为了一个专家。 当然我这里加一个居然的意思, 并不是说顾颉刚不是专家。而是说儒家的“经典”, 往往就是在一些人的浑水摸鱼和一些人的揭露浑水摸鱼中发展起来的。不但如此,还往往像小孩子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 角色是轮流当的, 这样才玩得不亦乐乎。

到了这里,我想大家发现,鲁迅是研究小说的,顾颉刚是研究历史的,两者似乎在学术上并没有交叉。

但大家不能忘了,中国的历史有时候就象小说,小说有时候就像历史,倒也不能说它们之间完全不相关。

鲁迅和顾颉刚的争论,就像中国的历史和小说,在“学术”这个问题上有着若有若无的关系。

学术上这种若有若无的感觉不好把握,我们不妨放过一边算了。

鲁迅和顾颉刚的争论,其实真的和学术的关系不大,倒是和“某籍某系”的关系很大--这也是我不太愿意成为“文化人”的原因之一,呵呵。

顾颉刚和鲁迅的矛盾,关键就在于当时女师大事件。不管什么原因,顾颉刚是支持陈西滢的,自称只佩服胡适和陈西滢两人,陈西滢和徐自摩等人,也在0《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顾颉刚的学问和成就, 是怎么夸奖都不算过分的”[1]。

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和顾颉刚成为对手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幸的是,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辞职以后居然跑去了厦大,而顾颉刚当时却是厦大的教授,两人就难免有因为各种利害关系开始明争暗斗。

明争就在于鲁迅在《故事新编》里把顾颉刚称为了“鸟头”先生。

鲁迅这样做当然不能算特别磊落,但是鲁迅这样做也不是毫无道理。为什么呢?

问题还是在于顾颉刚的疑古文章。顾颉刚的疑古,不能说全错,但他这种光从文献中疑古的研究方法,难免就会犯一些低级错误,难免借着疑古做一些浑水摸鱼的事情,就像做完了警察又作小偷一样,可以让后面的人接着对他的文献“疑古”。

鲁迅把顾颉刚称为“鸟头先生”,就是对顾颉刚的疑古进行“以彼之道还施其身”。 顾颉刚通过《说文解字》,发现“禹”是一条虫,从而怀疑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大禹”这样的人。鲁迅通过《说文解字》, 说明“顾”就是“鸟头”, 能否说顾颉刚就不是人呢?

也就是说,不管顾颉刚的疑古有多大的意义,顾颉刚通过《说文解字》轻易怀疑禹的历史是不成熟的想法。鲁迅吃亏的是,他不是研究历史的,不能把他的怀疑写成历史专著。 譬如颉刚对于胡适固然“佩服得很”,也难免对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很是怀疑, 后来就和俞平伯把他们对胡适的怀疑写成了历史专著。鲁迅把他的怀疑写进了小说,好像也不是特别不遵守游戏规则。

暗的争斗就不好说了。鲁迅在跟许广平和一些朋友的信中,非常明显地表达了对顾颉刚的不满,说顾颉刚“反对民党”,“排除异己”。

对于后者,顾颉刚的女儿顾潮并没有否认[2],承认顾颉刚推荐了不少人,对鲁迅有排斥的作用。 对于前者,顾潮并不承认,认为鲁迅无中生有, 说他的父亲从来没有“反对国民党”,鲁迅从学术论争闹到政治纠纷, 实在有“小人之嫌”。

不幸的是,顾潮也许因为太为历史学家的父亲骄傲,也许是因为没有读懂鲁迅的文章,居然把“民党”看作了“国民党”,这一字之差的错误,不但不能说明鲁迅的“小人”, 反而把自己和父亲推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实际上非常明显,鲁迅所谓的“反对民党”,就是说顾颉刚在当年的女师大的风波中,站在了章杨一边,无故开除“无辜”的学生,这个“民党”和“国民党政府”毫无关系。

当然顾颉刚后来因为“被鲁迅骂过”受到冲击,虽然值得同情,但跟鲁迅其实并没有关系,也就不是我这篇文章要说的内容了。

顾颉刚对鲁迅的明争,就是他曾经想对鲁迅提出诉讼,结果鲁迅回了一个《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

顾颉刚跟鲁迅的暗斗,就是跟一些朋友私下谈论,认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有抄袭嫌疑。 后来这件事又被陈西滢获知,就在《现代评论》在披露了出来,这件事的具体介绍见于鲁迅和陈西滢的论争, 事情的最后结果就是胡适在鲁迅死后写了一篇文章,澄清了这个“谣言”, 认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不存在抄袭的问题。

所以说,顾颉刚和鲁迅的论争,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女师大的学潮的立场不同,具体的细节实际上非常琐碎,跟婆媳之间的吵架也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