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精致假话1
文章来源: 两只黄鹂2006-12-08 19:17:31

第一名当然属于贾雨村

    《红楼梦》第2回:
    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子兴见他说得这样重大,忙请教其端。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馗橙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吨?,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评点:作者用了这么一段话做起子来批评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太精彩了。 作者最高明的就是让“假话”来评说这段议论, 达到了锋芒不露, 心酸藏于荒唐,智慧敛于守拙的境界。 相比来说, 李贽的批判流于惊世骇俗, 鲁迅的呐喊过于桀傲不驯, 所以终于受到了围攻, 惟有《红楼梦》的作者, 却在万般的吹捧中看到了智慧的眼泪。 

    为什么说这段话是假话呢?作者实际上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不妨也抄在这里。 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 多么简洁有力的批判, 多么精彩的评价,惟有站在象冷子兴这样的高度才能一语中的揭穿贾雨村“气性两赋”的假话本质。 
    为什么又说这段话是“精致的”假话呢?作者也道出了原委, 不过不在同一处而已,不妨也抄录在此。《红楼梦 》第9回:
    贾政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
    各位网友, 贾政的话固然是骂宝玉, 但是骂得确实精彩;作者的良苦用心, 固然是讲述严父殷切期望儿子成家立业的拳拳之心, 刻划作人父为儿子争荣夸耀的世故人情, 但是批者喜欢这段话说的有趣精彩, 因此借来批评贾雨村精致的假话。 
     贾政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贾宝玉念的不过是流言混语,学了些精致的淘气。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
     
      贾宝玉当初念的是什么书?显然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类的所谓的四书,但是贾政却一概称之为“流言混语,精致的淘气”,还有比这个更入木三分的评价么?对于《诗经》,作者的心情比较复杂。 他大概觉得《诗经》的诗还有很多是不错的,但是因为后人的诠释,就变成了掩耳盗铃,再读三十本也变成了哄人,无法了解真正的自然之道。

      这多么的精辟!

      再联系贾雨村和冷子兴的对话,作者无非告诉我们,无论宋明理学造得如何精致,实际上不过是“成则为王败则寇”的倒果为因的牵强附会而已。
 

      篇后评语:
      两年之前, 我跟一个同学无意中讲到这个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是“玉”的政治涵义。我当时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当时正在看一本书:《中国古代等级制度》。 但是说完以后, 我就意识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里贾宝玉和袭人的那番对话给我一个非常奇怪的感觉。

      我想,这段对白如果是作者后来刻意为之, 那么就是她们爱情冲突的白描, 也是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一种暗藏的牢骚。 但是如果这个对白不是作者刻意后加的呢?如果这是作者小时候/宝玉小时候真实的想法呢?

    那么显然,这段对白刚好记录了儒家假文化对贾宝玉的影响。 这个文化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原因--因为毛泽东用政治和阶级斗争解读《红楼梦》的需要--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看来,在我们需要重建文化大国的时候,我觉得我们需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用文化批判的眼光重新解读《红楼梦》。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