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读书与做官
文章来源: 为人父2010-04-19 12:50:24
对温家宝关于读书的那些言论我很有共鸣。尽管有人说那是作秀,但能做出那样的秀也说明他确是一个爱读书、讲修养的人。我始终认为温家宝是个有良知的人,在这点上他的确继承了胡耀邦的精神。

很多年前,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俞晓群社长,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出版理念----为一个书香的社会而奠基。其中“书香社会”四个字代表了一个文人的理想。温家宝虽然身为总理,可却同样有着一个文人的理想。我想,他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书香社会。

温总理建议网民多读书。可我觉得,在中国最需要读书的群体不是网民,而是那些掌握公权力的官员。因为他们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家的素质,也左右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中国现在的很多问题,不能说都出自体制的弊端,其很大程度源自官员的素质低下。

读书可以养德、明理、知兴亡更替、晓生命轮回,提升人的智慧和境界。这对掌握公权力的官员是十分重要的素养。无论什么体制,都需要这样有修养的人为官。当然这也要看读的什么书,如果只读数学书,我看最好别去当官。把政治搞成数学公式的话,比杂乱无章还可怕。

连小人也知道读书会使人明理,因此小人最怕遇到读圣贤书的君王。唐朝著名的小人仇士良曾向其同党传授做小人之秘诀:“天子不可令闲,常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更及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心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

不过对现在的很多官员来说,这些小人之智根本派不上用场了。因为很多官员自己就是小人。在他们眼里,读书那是很滑稽很傻的事。有那功夫莫不如琢磨琢磨怎么拉关系,怎么使诈捞钱,或者怎么多泡几个妞。

作家张平做过调查,发现如今读书的都是普通百姓,而官员、企业家和那些号称为知识分子的各种“高”们很少读书,因为他们没时间。他们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被用于开会、考察、应酬和吃喝玩乐上了。在图书馆里是看不见这些“社会精英”的,而在饭店、歌厅、桑拿、赌场、麻将桌、高尔夫球场和外国旅游胜地倒是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

“读书做官论”在文革时遭到严厉批判。可今天看来,与官位世袭和以钱买官相比,读书做官无疑代表着文明进步。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够维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读书人当官的文官体制,而且这些文官是靠科举制选拔出来的。

自从中国有了科举制度之后,读书人和做官才联系起来,在此之前,做官只是贵族阶层的世袭特权。正是因为这一点,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士的社会。按现在的理解也可以说成是精英主导的社会。它不同于欧洲的那种封建社会,因为官吏不是世袭的。现在我们可以嘲笑和挖苦被极端化了的科举制,可中国的科举制在当时却是一个举世创举,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西方社会是在中国科举制千年之后才开始实行官员考试制度的,而美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也不过是一百年前的事。从文明进步的角度讲,科举制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读书做官也为社会的和谐运转做出贡献。我们知道,社会动乱的一个重大起因是知识分子不得志,尤其是底层出身的知识分子精英人才没有正常的上升通道。这些怀才不遇又自命非凡的草根精英们如果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入上层社会,他们就会在社会危机出现时,与底层群众相结合,起来造反革命。中国历朝历代上演过无数次的血腥革命都是由不得志的底层知识分子领导的。如果没有科举制的话,中国的暴力革命大概就不会几百年来一次,而是十年八年就来一次了。

正式的科举制是从唐朝开始的,科举制出现在中国是当时的一大进步,它使得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优秀人才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干跻身于上层社会,这极大地纾缓了上下阶层的对立和矛盾。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的所谓读书人就基本都是儒家读书人。当然,许多道家、佛家的学者和行者也有成为高官的。除了儒家经典之外,读书人必读的就是文学和历史书籍。中国文明久远,积累下的诗词曲赋、历史著述可谓汗牛充栋,没有人能读完。但能够被称为饱学之士的,二十四史是一定要读完的。

读书和不读书就是不一样,这点当年时常与明朝交战的皇太极深有体会。他发现那些他平时看不上眼的文弱儒生,在大敌当前时却能临危不惧、死守孤城、尽职尽忠。于是悟出读圣贤书的力量所在。因此,他当政后,严令满族士族八--十五岁的少年必须读书学文化,而且主要读儒家的书。后来,化外之地的满族倒真是出了几个很有文化水平的皇帝。这都得益于皇太极的重视读书。

然而,当读书仅仅是为了升官,读书的修身养性功用就大大缩减。官场云集的也多是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讲起忠义礼仪来口若悬河,可贪起来也豪不含糊的巧伪之徒。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也开始注重官员的文化水平,为官员提拔设置了越来越高的学历门槛。可改变官员的素质,不是靠提高官员的学历门槛能做到的。据说现在官员已是中国博士最大的群体,可官员的素质却每况愈下。且不说这些博士中有多少是靠钱权换来的文凭,就是实在的文凭,但为了功利的目的读书却不会提升人格和精神境界。

就目前官场状况来看,靠读书去改变官员的素养有点不切实际了。因此,中国唯有实行民主,让老百姓把官员看起来、管起来,中国官场才会有好起来的希望。

但即使是实现了民主制度,官员的道德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有素养的官员会弥补体制上的缺陷。刚解放的时候,中国的制度并不十分健全,法制更是无从谈起,但那时候的官民之间却有很好的信任关系,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干部绝大多数是正直的好人。

如今的吏治退化到还不及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尽管我们在很多所谓的规定上比过去要先进和现代的多,可这只是文件意义上的先进。而实质上,我们正在一步步堕入腐朽的世袭制。看网上报道,某些地区提拔了很多80后领导,而且连跳三级。可经网民的揭发,这些人都是有背景的官二代,其身后都有身居官场要位和高位的亲属。一个“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如果这成为潮流,那中国社会真是负进步到不如封建社会了。

在一次同学聚会时,当我听一个当了副市长的同学讲起他如何将另一个市市长的一个千金,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孩子,在一年之内提拔为付处级干部时,我理解了什么叫“隐形世袭”。

八十年代的时候,没什么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好的工作,进入精英之列。可如今,如果没有关系和背景,你即使再有本事,也难以进入上层精英之列了。草根阶层进入精英阶层的路已被裙带关系和“隐性世袭”给堵死了。这让中国走向更大的不公,也埋下未来社会 动 乱的隐患。

北京邮电大学一名2009级博士研究生日前自杀身亡,网上可以找到他留给母亲的遗书,文中有这样的字句:“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所有的努力都会被 既得利益集团踩在脚下,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现在知识太没用了,有用的只是金钱和权势,有用的只是关系和背景……现在要凭正直的才华去出人头 地,太难太难了。我也曾试着找过工作,但是没有人用我。”  
  
这样的遗言,让人读起来很心痛。我们不能简单地责备这个学生想不开,人若不是走投无路,怎会走上这一步。一个社会最大的黑暗莫过于摧毁年青人的希望和理想,这等于毁灭这个国家的未来。

当一个年青人不能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获得有尊严的生活,除了自杀外,他还会做什么呢?我觉得这才是当权者最应该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