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陈晓旭出家----静修日记(19)
文章来源: 为人父2007-03-01 09:26:11

继歌星李娜之后,又一个知名艺人陈晓旭摆脱红尘,削发为尼了。

名人的事本来就受媒体关注,更何况是名人中少有的事,自然被媒体热炒,引众人感慨。这次媒体热炒水平虽然不高,但客观上却做了件好事。首先,陈晓旭出家事件引起的轰动,会让很多执迷于俗世纷争和名利场中的名人们能够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而名人的反思则会带动普通百姓也能于尘世中有所醒悟,于困顿中看到光明;其次,这种炒作也是为佛教在做宣传,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佛教认真的思考和兴趣。

看网上的报道觉得很有趣。我们俗世中人很愿意给陈晓旭出家找一个世俗的原因,不是说她身体不好,就是说她因为演红楼演的沉浸在林黛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总之,这原因要符合我们俗世的逻辑。也不知道是从哪得来的一种观念,我原来也总是认为那些出家人,男的可能是因为穷困潦倒,女的多是因为失恋才出此下策。好象一个正常的人是不能出家的,出家人必是在俗世生活中有了不堪承受之重才不得以选择了出家这条路。但自从读了佛主以王子的尊贵身份出家为僧的故事,我明白了,这世上的确有伟大的人,他们视荣华富贵为无物,而以解脱众生心中的苦难为自己最大的快乐。按这样的逻辑去猜想陈晓旭之所以发愿出家,很自然的就得出她具有博爱众生,普渡众生的大心愿。

我想,从她削发为尼的那一刻,她的身心才真正自由了。不再有俗事牵绊,不再为尘世所累,不再为私情所控制,可以一心一意去追求她的理想。我们不能以俗世的眼光和价值观去看待立志出家的人,就象他们反过来看我们尘世觉得淡漠和恍如隔世一样。在出家人的眼里,我们的人世并不可爱,人间的所有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俗世中得不到宁静的心灵和永恒的喜悦。总之,无论如何猜想她的动机,都不应该是苦难,只应该是喜悦。

也许这些年来,她看够了江湖的险恶,人心的难测,商场的诡诈,她的心已不堪其累。也许她多年修佛,从中体会到尘世无法给予的喜悦和宁静。也许她佛缘深厚,有大慈悲心,愿求得佛法真蒂,以渡众生。对她来说,出家修佛是一个自然而合情合理的选择,是她精神追求的自然结果。在此,送她一首小七言绝句,尽管她看不到。诗的韵律肯定有问题,还请请飘兄和苏兄指正。

红尘虽好有倦时,
经书难读却有情。
云游四方乐逍遥,
求佛修道渡众生。

话说回来,出家的不一定都信佛,信佛的也不一定都出家。南怀瑾就是在家的居士,可他却给那些出家人讲学。旧社会也有很多穷人是为了能吃饱饭才去庙里当和尚的。南怀瑾在他的佛教的讲座里就经常讽刺那些嘴上说学佛,可实际上却什么都放不下的人。不要说所有财富,就是1%的财富让他放下也很难。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陈晓旭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的确有一颗虔诚的佛心。不仅让我们佩服,也让我这样想修佛的人自惭形秽。

自信的人多少都有点自恋。刚接触禅的时候总是迷恋于自己的才智,有一阵甚至觉得自己懂得了佛法,还以为自己顿悟了呢,现在想想真是愚不可及。虽然20年前我曾读过一些佛教方面的书,但对佛法根本不通,那时侯也没那个兴趣。现实的生活很精彩,人世的理想和梦想充满我的头脑,欲望与渴望占据着我的身心,根本没有佛的位置。那时也知道无欲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这句话,但却只懂字面的意思,并没有内心的体会。人只有在远离欲望的时候,佛才有机会进入你的心中。现在逐渐明白了,为什么学佛要破字当头,不破除自己的身见是根本不可能真悟的。学佛先学戒,戒的就是我们的恶习和贪心。什么是佛,没了人的坏毛病的就自然是佛了。能把人的自私自利、傲慢偏执、虚情假意、贪得无厌、趋炎附势、嫉贤妒能、恶语伤人的诸多毛病统统戒除,其实你就是佛了。如果非要做人,那你也是一个圣人。如南师教诲的那样,学佛第一步是先做个好人,学会做人了,学佛就事半功倍了。

《准提咒》中有一句偈语“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告诉我们的就是,不管是不是学佛,是不是和尚和尼姑。只要你做有利众生的事,你就是在行菩萨道。佛和菩萨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一切自愿做利益众生之事的人都是我们应该尊重的菩萨,就象老飘喜欢喝酒吃肉,但他有一付好心肠,愿意做利益众生的事,没准就是一花和尚转世呢。

三十年前,南怀瑾曾预测三十年后佛学将在中国重新兴起。目前中国国内的佛学热好象正在验证南师的预测。佛学和儒学及老子学问近些年在中国有重新复兴的趋势,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社会转变的规律。我庆幸,我们终于告别了以传统为敌、砸烂一切传统的时代,迎来了一个多元化的,比较宽容的新时代。我期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能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强大的同时得到重新的认识,并被被创造性地发展和继承。

传统不等于落后,真理是不会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