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文章来源: Ruby@Cuisine2007-10-21 08:20:09

理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人和人之间要达成共识更是难上加难。

昨天看到一个帖子,主要是一群在上海的人埋怨国外的亲戚回国探亲,很抠门啦,送的礼不是名牌啦,去机场要人接送啦,吃饭都是上海的人请啦,之类的。据说还有个帖子是国外的人埋怨国内亲戚的,送礼很难啦,不敢回国啦,压力很大啦,没有亲情啦,等等。

有几个回帖的人算是比较客观的,提出应该相互理解。但怎么理解呢?如今国内的消费水平生活方式真的和国外有很多不同。举最简单的例子,这里去朋友家吃饭,带个甜点或一瓶酒就很能让主人开心了,甚至自己做的小饼干包装一下也很不错;但在国内,动则进口水果篮、洋酒,不是几百块地送,就被别人说是“打发叫花子”。几箱鱼油,不远万里提回国,收到礼物的人却肚子里嘀咕“你们的鱼油难道吃了可以成仙啊”,心里想着的是名牌的化妆品、包包和衣服。但这里的人,倘若出去旅行,带回来一块石头、一个纪念杯子送人,都让对方好愉悦。最后有人归纳出一句“那些移民的人都脑子坏掉了,土得掉渣,拎不清”。我哑然。不晓得究竟“拎不清”在哪里,这人情债“拎不动”倒是真的。

这次回国,三个箱子,两箱是礼物,还有帮别人带的东西。礼物花了千把块钱,但都是送亲戚的。朋友,我一个也没送 —— 那个高收入高消费的群体,经常出国出差,我实在不知道该送什么。

和朋友吃饭聊天,也觉得很难找到共同语言,有朋友对着我叹气说:“真没想到,你这个昔日的博士,现在说到烧菜这么带劲。”颇有怒其不争的感觉。我听了觉得很好笑,但想想国内的朋友,无不是将厨房装修得很高档,烤箱消毒柜样样都有,但一尘不染,唯一在厨房里做的就是切点水果或微波炉里转点速冻食品。一般伙食都在餐厅或父母家解决。这样的生活背景,他们自然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自己下厨烧 饭了。

我的一个朋友给我灌输理解和支持的新概念。如果你的朋友爆食爆饮导致三高,你不用给他讲胆固醇的常识和锻炼的重要性,你应该送给他昂立多邦胶囊和健身器。这说明你能理解他迫不得已的处境。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

我的父亲每次在视频聊天的时候,都会说我:“你嘛,当然没什么事情做,每天就是全职太太的家务。”他60岁了,还在给中学里上课,想着我30多岁竟然在家里呆着,必定很郁闷。我理解他需要成就感,所以从来不去阻止他,只是劝他不要带太多的班级,给自己和母亲留点时间出去走走。但他就不能理解我们的处境,因为实际上如果有工作机会的话,是没有人会放弃的,如今真是比较困难的时候,没有办法而已。但其实我每天也生活得很充实很精彩。他不晓得这样说,对我的自尊心伤害有多大。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有点愕然;后来,我觉得我甚至不想再和他们聊天了。

因为自己经常经历不能被人理解的处境,所以总是劝告自己在听别人述说自己的故事的时候,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一个人的痛苦和快乐、选择和放弃都有他的原因。如果自己没有那个经历,最好选择倾听;反驳和挖苦只会给伤口撒盐,建议和忠告才是对方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