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中囯之454: 甲骨文研究者
文章来源: 不忘中囯2011-03-14 03:53:22
甲骨文研究者一个接一个离奇死亡 带着神秘诅咒? 网易

甲骨文,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书写汉字。甲骨文的出现,极具传奇性和戏剧性,甚至夹带着某种神秘诡异的诅咒,令研究它的学者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奇死亡,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神秘力量呢?
 
故事还得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讲起,当时的北京城一片混乱,列强兴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古老的中国危机频传。市井萧条,老百姓深居简出,只有一些粮店和药店尚在营业,维持着人们最低的生存需求。
 
传说中,就在这个深秋,一家中药店接到了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使用这张药方的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出身科举,任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不仅如此,他还是当时顶级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对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颇有研究。
 
那天,当他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有类似文字的刻痕,立即敏感起来,当即将这家中药店里的全部“龙骨”购买下来,而且嘱人四处搜寻,很快就收购了1500余块“龙骨”。
 
熟悉古籍的王懿荣心里清楚,眼前这些被中医当做了药材的有字龙骨,一定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甲”的论述有关,它们很可能就是殷商时代人们占卜用的卜辞。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比如农作物的收成,打仗的胜败都要进行占卜。占卜时,先取一块整修过的龟甲,刻上一句问话,然后把龟甲翻过来,在背面用一块火炭烤出裂纹,根据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刻上去。等到事情的结果出来了,再把结果刻上去。
 
可以说,这些有字甲骨,就是3000多年前祖先的声声问卜。王懿荣急切地想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番。然而,他却没有时间了。

就在王懿荣发现甲骨半年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这位名倾一时的大学者,临危受命,负责京师团练事宜。很快,随着清军的节节败退,不愿做亡国奴的王懿荣,毅然选择了自杀殉国。
 
在自杀之前,王懿荣在书房里徘徊良久,眼光始终不愿意离开那一堆甲骨,他真想弄明白祖先在这些甲骨上,到底刻了些什么?

王懿荣为官清廉,死后家境拮据,为了偿还债务,他的儿子王翰甫将这些有字甲骨全部出售。幸运的是,王翰甫是明白人,把甲骨转给了真正有志于甲骨文研究的学者。他就是王懿荣的好友刘鹗。
 
刘鹗,就是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他怀着对老友的怀念,购买下这些甲骨,接过了研究甲骨的重任。此后,他又搜集了数千片甲骨,闭门谢客认真研究起来。到1903年,终于出版了《铁云藏龟》一书,使甲骨文第一次从私家收藏变成了向民众公开的文物资料。
 
在《铁云藏龟》中,刘鹗第一次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的论断,为甲骨文正确划定了朝代,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然而,在此之后,刘鹗却惨遭噩运,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袁世凯秘密拘捕,流放新疆,不久便因脑溢血而客死异乡。
 
从1900年发现甲骨文仅十年时间,研究甲骨的两位先趋相继惨遭噩运,离开人世,其原因似乎都与甲骨文无关,但这里是否隐藏着一种诅咒和噩运?
 
刘鹗死后,家里的甲骨文拓本被他的儿女亲家罗振玉看到了。罗振玉同样是一位大学者,他对敦煌莫高窟的石室文字、古代金石铭刻、汉晋简牍都有过深入研究。
 
面对这些有字甲骨,罗振玉极为惊讶,断言这是一种连古文字学家都没有见过的神秘文字。然而,他最关心的,不是甲骨上的文字内容,而是这些甲骨到底来自于哪里?因为只有弄清了出土地点,才能明白这些有字甲骨的背景和来龙去脉。
 
一直以来,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市场,对甲骨的出土地点往往秘而不宣,所以无论是王懿荣还是刘鹗,都不知道甲骨出土的准确地点。
 
终于,从一个酒后失言的古董商口中,罗振玉听到了一个重要的地名: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洹河边上一个叫小屯的村落。
洹河边?罗振玉立即联想到《史记》所说的“洹水南殷虚上”,以及唐人《史记正义》所说的“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冢殷虚”。经过研究,罗振玉很快得出结论,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稳定、最长久的都城遗址殷墟的所在地,而甲骨卜辞,就是殷王室用于问卜之物。
 
罗振玉对甲骨文出土地的考证,最终使甲骨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久,他的身边又站出来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就是《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
 
王国维比罗振玉小11岁,两人关系密切,亦师亦友。在罗振玉研究甲骨文的基础上,王国维已经在试着以甲骨文为工具研究殷代的历史了。1917年,王国维发表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实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史记·殷本纪》所记的殷代世系,将甲骨文的研究推向当时的最高峰。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王国维还是延续了甲骨文大师们难逃的悲惨命运,也走上了自杀之途。难道甲骨文所夹带的杀伐之气还没有消散?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28年,就在王国维自杀的第二年,刚刚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开始对殷墟实行科学发掘。在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中,最大的收获,当属1936年发现的甲骨窖穴了。
 
通过甲骨文,我们总算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商殷时代,这种了解,恐怕连孔子都要忌妒了。正如梁启超所说,孔子没有见过甲骨文。当年的孔子,曾一度想搞清楚商殷制度,却苦于没有文献资料而无奈叹息,所以只好对商殷怀着深深的向往,写下了令所有国人心驰神往的《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甲骨文呈现给我们的商代,有着司母戊大方鼎的华贵气韵,有着妇好墓出土文物的精美大气,更有着早期青铜时代的自然与神秘。
 
事实上,商代所建立的古代文明,远远不止这些。甲骨文记载,它已经建立了最精密的天文观察系统,创造了最优越的阴阳合历,医学也相当发达,举凡外科、内科、妇科、小儿科等医学门类,都已经初具雏形,并有了针炙和龋齿的记载。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这些美丽的诗句,提醒着一代代华夏子孙,不要忘记我们的先祖曾经创造的辉煌。甲骨文的发现,让这些美丽的句子落到了实处,让所有中国人对于商殷时代,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陶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