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和爸爸的问题 一
文章来源: BeautyinAutumn2009-07-29 08:10:57

我们家的公主常常被老师投诉:无外乎是不听指令,爱做小动作,自说自划。因为她功课一直很好,我们对老师的投诉也一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我常对担心的女儿爸爸这么说:“没事儿的,我小时候成绩报告单上最常见的一条就是:喜欢做小动作!可我今天不是好好的吗?”

女儿自从转到这所小学,老师是位和女儿爸爸差不多年龄的中年男人,可能个性都一样,很 Mellow 但很唠叨(女儿觉得)。女儿可能被两个男人烦透了,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也就是你们说你们的,我做我的。两个大男人都被她弄得精疲力尽的,一见面就成了“忆苦思甜”会议。我一次跟着家里的男人去见学校的男人,发现女儿的话一点没错,老师非常喜欢“ lecture ”,讲座一开二十分钟停不下来,简单的一个问题,他翻来覆去说个半天,我都烦,就别说一个十岁孩子了。家里的男人也是个慢性子,外面的男人二十分钟讲完,听者就觉得事情严重到天仿佛要塌下来的地步,回到家又是至少二十分钟再教育,我建议他们换种方式,老师家长这样长篇大论收效甚微,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乐此不疲?

话说回来,老师是位极负责任的老师,也许也意识到是换种方式的时候了,他制定了一个与我们联络的方式,每天,对于女儿的家庭作业和表现让女儿自己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女儿回来给我们看,家长看完签字, 有问题也可以写回去让他知道。女儿可能根本从心里拒绝这种两方面监视她行为的“小动作”,她不是把这个本子拉在学校了,就是忘在家里了。气得那个爸爸是整天为了一个小本本,跟前跟后嚷嚷不停。女儿一气之下,干脆,你们不就是想看签名吗?她会! 她拿出她的绘画天赋,仿老师和爸爸的签名,惟妙惟肖,这下两方面相安无事过了一阶段。但是,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她不知道总签名不留言也不正常,等引起大人们的怀疑,一追究发现,两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被一个十岁小女生牵着鼻子走了一段路,这下把他们气得快发疯了。

家里的男人已经觉得无路可走了“我怎么就有你这样的女儿呢?什么事情都敢做啊!你说你两年前就偷刷我的信用卡上网玩游戏! 今天你又会仿签名了, 哪天你把我卖了我可能都不知道呢!”我在一边是又好气又好笑,想把我观察的几点说出来,可根本插不上话,做爸爸的好象被气糊涂了,也不知怎么就扯到医学的角度去了,他认为女儿的丢三落四和注意力不集中是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他忙着去医院,从医生那里拿了一堆纸张,无非是让家长和老师回答一系列的有关孩子的问题。我才知道美国医生诊断孩童多动症是根据家长和老师的回答问题作出的结论!

老师的回答反而属于没事儿的那种,也就是大部分的答案都不属于多动症的孩子症状。家长的问题,我答一份,女儿爸爸答一份,我的答案肯定受他影响。三份答案送进去,做爸爸回来沉痛地对我说:“女儿有可能有多动症! ” 我的回答是:“ So? What’s the nextstep?” 他说医生建议父母要去上学习班,然后再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待续

  • 女儿和爸爸的问题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