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竹园情
文章来源: 阁老2008-11-01 11:05:26

回国散记之 10
                                                                             依依竹园情

        对故乡的记忆里,最清晰的是屋后的那一大片竹林。

        儿时赶上大跃进,来了个除四害运动,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
        入夜,把一顶蚊帐或是一张渔网绑在两根竹竿上,竖在竹林的一端,然后走到另一端,一边往前走一边使劲晃动竹子,栖息在竹林中的各种鸟儿惊起,一头撞进蚊帐。再然后,就是一大锅红烧雀儿肉。大人们就着自酿的米酒,那真叫一个鲜,一个爽。爽是爽了,可是以后多少年没有听到喜鹊、布谷鸟的叫声。

        儿时常常折一根竹子,放在胯下就是马了,在落日的余晖里,在洒过水的场院里,和女孩儿跨上马背,追逐嬉戏。少年长成才知道这就叫青梅竹马。

        春天,刚刚破土的春笋像一把把枪刺,端个小板凳坐着,看着它往上串高。上午还是一人高,下午已是屋檐高。神了!

        文革前,我家什么都姓公,唯独这片竹林姓私,属于资本主义尾巴。可是这条尾巴帮了不少忙,在饭桌上清汤寡水的年月,竹林为我们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油焖笋,笋丝豌豆汤,笋干炖肉,成为难得的美味。秋天砍下几竿竹子,破成篾,就编成大大小小的篮子,笸箩。

        上高中时,迷上了小说,最迷的是那本《林海雪原》,又最迷其中“小白鸽雪夜萌情心”那一章。那时拿个板凳,坐在竹林里,和我班上的一个女生一起看着小说,看到精彩处,相视一笑,不怕网友们笑话,我们的初恋就是从这开始的,人家小白鸽是雪乡萌情心,咱是竹林萌情心。。。

        离开故乡的时候,我也揣走了这些美好的记忆。

        总以为家乡的竹子是最美的,以后漂流了全国及至数十个国家,才知道全世界有 1250 种竹子,我们最常见的只有刚竹、斑竹、 箭竹、方竹、毛竹、绿竹、刺竹、桂竹 、紫竹 毛竹、凤尾竹、淡竹、蓬莱竹、湘竹、墨竹等十几种。

        漂到美国以后选择住房,看到门前是一面竹篱,立即喜欢上了,得,就要它了。

        少小离家觅封后,归来已是霜满头。
        他乡纵然有琼浆,怎及故乡竹叶酒。

        多少年以后,我又回来了。

        乡音依旧,乡情依旧。

        只是一切都变了!当年的茅屋已经变成了座座小楼,当年的竹林已经不在,当年的女孩已经当了奶奶。

        我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我的故乡摆脱了贫穷和落后;遗憾的是 我已经无法寻觅当年的旧迹。   
       和高兴相比,遗憾就得让位。那么就把这张照片存放心田:在一片洒满月光的竹林边,投下两个人影,竹林里的一对喜鹊,已经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