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土村传奇 13 》
文章来源: 阁老2007-05-30 09:53:10

        吃罢早茶,阁老决定采访一下文化馆长《水沫》。

        这水沫在土村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对电影有专门的研究,是文学城里的首席电影评论家,由她主编的《土村影视》杂志上,每期介绍一位电影明星,上期介绍的是《东方美女秦怡》,本期介绍的是《朴实大方张瑞芳》。她的《水沫影院》也是土村的一景,每天上演着经典大片。

        采访围绕着电影开始。

        下面是采访纪要。

        “在一个《早春二月》,我出生在《金沙江畔》的《槐树庄》。我的《家》是一个《革命家庭》,先祖《林则徐》,是《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战友。表叔《聂耳》是《勇敢的人》,《开国大典》上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他创作的。我的父亲在《铁道游击队》,和《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并肩战斗,参加过《智取华山》、《智取威虎山》、《沙漠追匪记》、《渡江侦察记》、《挺进大别山》、《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黑山阻击战》、《奇袭》和《决战淮海》。经过战争的洗礼,他《从奴隶到将军》。《母亲》是《看不见的战线上》的一名《地下尖兵》,通过《永不消逝的电波》向延安发送《秘密图纸》。我们兄弟姐妹都是《英雄儿女》,从小就是《英雄小八路》,我的哥哥就是那个《带兵的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列兵邓志高》,我的姐姐是《党的女儿》《春苗》,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了大功。我的弟弟就是为八路军传递《鸡毛信》的《小兵张嘎》。父母亲经常要求我们《以革命的名义》,回顾《八千里路云和月》。

        “记忆中我的家乡是个《鲜花盛开的村庄》,《万紫千红总是春》。门前《一江春水向东流》,山后有一条《大河奔流》。一条《金光大道》直通镇上的《小街》。《马路天使》开着《林家铺子》和《茶馆》,屋檐下有几只《乌鸦和麻雀》,还有一溜《大红灯笼高高挂》。《十字街头》的《大桥下面》有一口《老井》。村头的庙里有一座《神秘的大佛》,晚上亮着《宝莲灯》,不时地传来《古刹钟声》和《夜半歌声》。《风从东方来》的时候,我们这些《小花》,就在《箭杆河边》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放《风筝》。《春》华《秋》实《苹果熟透了的时候》,盼望着《山间铃响马帮来》,用《红高粱》换取《飘逝的花头巾》。我从小喜欢躲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里看《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还喜欢看《护士日记》,《青春万岁》,《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中永生》。

        “上大学的时候《街上流行红裙子》,虽然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但我们是《快乐的单身汉》,和同学《女篮五号》《刘三姐》,《女理发师》《李双双》以及《冰山上的来客》《秋瑾》,好像《冰上姐妹》和《舞台姐妹》一样亲密无间,在《今天我休息》时,我们演奏着《锅碗瓢勺交响乐》。

        “大学毕业后我出国留学,在《布拉格有张床》,每逢《罗马假日》,我就和同学《卖花姑娘》《叶塞尼娅》来到《蓝色的多瑙河》电影院,看老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 1918 》、《难忘的 1919 》、《国际女郎》、《小薇拉》、《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办公室的故事》、《静静的顿河》、《西伯利亚女理发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飘》、《安娜 * 卡列尼娜》、《奇普里安 * 波隆贝斯科》 -------

        正讲到这里,只见雪花和灵狐急急忙忙奔了过来:馆长,不好了,《老太太》和《地主婆》在文化馆里打起来了!





土村电影院  由秋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