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面面观( 闲话文人 1 )
文章来源: 阁老2006-09-24 14:18:08

        文人,顾名思义,是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中国的文人浩若繁星,数不胜数。一部中国史,堪称一部文人史。

        我生也晚,几乎和共和国同龄,目光所及也就是建国以来的半个世纪。一路走来,见到的也就是这半个世纪的文人。虽然数量有限,却极具代表性。所以我认为,研究中国的文人,不必去考古、查典、研史,只消把这半个世纪遇见的各类文人脸谱剪辑下来,便是中国文人十分生动的众生相,道理很简单,古今文人,一脉相承。

        从我记事起,中国的政治运动便是首尾相衔——三反、五反、肃反、整风反右、公私合营、大跃进、庐山反右倾、社教四清、文化革命。在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每个文人都被打上阶级的烙印。而对文人来说,每一次政治运动,都是一次阶级阵营的重新划分,一次政治路线的重新站队,一次前途命运的生死抉择。

        文革,是中国大地上持续十年之久的政治运动,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是文人们不断站队的十年。生存或者夹缝中求生的本能,更是使所有的文人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十年,所以我又认为,读懂了文革十年中的文人,也就读懂了中国的文人。

        文革中的文人大体有以下十种类型:

        一贯正确型:这类文人有着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极其坚定的阶级立场,他们能够在极其细微的蛛丝马迹中正确地判断阶级斗争新动向,从而与时俱进,领先政治潮流,牢牢地掌握主动权和斗争的大方向,因而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被称为坚定的革命左派。其特点是擅长揪辫子,扣帽子,打棍子。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任意扩大,无限上纲。

        中流砥柱型:这类文人一般都是根红苗壮,有着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很高的阶级斗争觉悟。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雄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对阶级敌人毫不手软,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其特点是把人往死里整,踩上一只脚,叫人永世不得翻身。

        意志坚定型:这类文人一般都是以“坚定的革命者”亮相,“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具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敢于冲锋陷阵,穷追猛打。其特点是以最响亮的口号,向敌人的营垒发动持续的进攻,具有极大的冲击力、破坏力、杀伤力和威慑力。

        自觉革命型:这类文人一般出身不是很好,或者有这样那样的小辫子、小把柄被别人抓在手里,因此他们始终不渝地进行着“世界观的改造”,“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不断地“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在各种场合,以最沉痛的表情,甚至痛哭流涕做最深刻的自我革命,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批得体无完肤,来表示对革命的忠诚。

        反戈一击型:这类文人一般先是在某一个营垒里活动,如果发现自己所处的营垒呈现“强弩之末,难穿缟素”之势,马上就会倒戈,投向原来对立的营垒。因为他们在这个营垒里活动已久,清楚地知道这个营垒的“死穴”,因此他们的反戈一击,往往最能击中要害,具有一剑封喉的杀伤力。其特点是只要自己能够获得生存,可以出卖一切,认贼作父,六亲不认,对朋友落井下石。

        卖身投靠型:这类文人的特点是具有敏锐的嗅觉,在错综复杂的混乱局面中,能看准强势的一方,或者寻求一个最好的靠山,然后把自己绑在战车上一路冲杀,最终的结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见风使舵型:这类文人的特点是墙头草,随风倒,左右逢源,两边讨好。两军对垒,哪一方都不得罪。等到分晓胜负,就会站在胜者一方,虽然不是坚定的革命者,但始终是革命的追随者或者同盟军。

        投机钻营型:这类文人好比卡西诺里的赌徒,把自己的每一步行动作为政治赌注。赢了鸡犬升天,输了自认晦气。

        隔岸观火型:这类文人是一种谦谦君子,有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良好修养,善于归纳总结。不管是“楚汉相争”,还是“联吴抗曹”,他们都是冷眼旁观。等到垓下大战霸王别姬,火烧赤壁灰飞烟灭,他们便出来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

        坐收渔利型:这类文人城府极深,用时下的话来说是属于很酷的那种,不动声色,不苟言笑。他们深谙“两虎相斗,两败俱伤”的道理。待战事平息,硝烟散尽,出来打扫战场。不费吹灰之力,便是鱼和熊掌兼得。

        把这十类文人排列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这样一卷画图:一部分“革命的文人”对一部分“反革命的文人”实施最彻底、最无情、最残酷的斗争,前者站在后者的遍体鳞伤的身上去摘取花环桂冠。

        谁说文人都是谦谦君子?在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一样的斯文扫地,大打出手!谁说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在命运攸关的紧急关头,一样的如狼似虎,互相残杀。墨写的谎言犹如锋利的刀刃置对手于死地,从背后射出的暗箭令对手防不胜防。于是我们看到的文革中文人的格斗,除了血腥还是血腥。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格斗的结果谁也不是赢家,曾经煊赫一时的左派文人王力、关锋、戚本禹,一夜之间成了跳梁小丑、小爬虫。而最大的左派文人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则伴随着林彪、“四人帮”的垮台,还原为“小小老百姓,大大野心家”、“猫也叫春”的流氓文人狄克和捉刀代笔的文痞。

        文革的历史就像一个圆,以部分文人的发迹开始,到他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终结,留给后人的只是千年一叹和无比沉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