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沙漠里的一片海市蜃楼

世界太大了,书本里读到的未必都是真相,出去看看才知道。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铁哥邻邦巴基斯坦见闻

(2016-04-03 11:55:35) 下一个

 
铁哥邻邦巴基斯坦见闻
 
2015-11-20 陆一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城市,金融中心,相当于巴国的上海。1947在英国结束近两百年殖民统治后真纳领导穆斯林脱离印度而立国巴基斯坦。卡拉奇是建国时的首都。(首都后来搬到新建的伊斯兰堡)真纳生于卡拉奇,在此生活多年。图为国父真纳的陵墓,是卡拉奇的重要地标之一。
白色大理石的陵墓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宏伟而简洁。需要一提的是陵墓内的大水晶吊灯由中国政府所赠。卫兵见到中国人会用中文打招呼,凸显中巴友谊。
其它的地标多为英国殖民统治时留下的建筑。1865年建成的 Frere Hall,虽经150年的风霜,仍能显出当年的辉煌。
在卡拉奇的“华尔街”上的KMC大楼建于1930年,具有英国维多利亚风格。
信德省高等法院也是建于殖民时代。
信德省科技学院大楼门窗有所损坏,但气势不减。
独立后的建筑亮点不多。但街头公园的几处伊斯兰艺术还是比较耐看。
日落时分,残阳尽燃。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徘徊于民主选举和军事政变之间,政客和将军轮流表演。时下正值地方选举,街头集会,彩旗翻飞,口号连天。
经济发展规划缺乏长线,蹒跚前行,少快多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电力不足,卡拉奇道路拥堵不堪。就在前天一列长途火车脱轨,数十人伤亡。
交通工具五花八门,神通各显,眼花缭乱。有传说中的大篷车,
突突车,
驴力车,
驼铃也回荡在城市边。
近年来巴基斯坦又饱受伊斯兰极端保守势力困扰,恐怖袭击使疲弱的经济雪上加霜。
巴基斯坦身处困境,昔日的盟友美国已渐行渐远,向宿敌印度靠近。看来只有靠铁哥中国才行。习大大的一带一路给巴国带来福音。修铁路,建电站以解燃眉之急,亚开行贷款缓解捉襟见肘的财政。昨日巴官员在中巴经济论坛上对“中国兄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卡拉奇的酒店里也常见参于项目的中国人。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旁遮普的省府。旁遮普平原是南亚次大陆最富庶的地区,被称之为面包篮子。印,巴分治后一分为二,另一半归印度。图为城标巴基斯坦塔,集合伊斯兰,莫卧儿和现代派艺术的因素。
拉合尔又称为巴基斯坦的文化和教育之都。数代王朝统治文人墨客聚集,留下深厚文化积淀,音乐绘画灿烂。
1300多年前从长安来取经的唐僧玄奘和尚曾路过此地,有所记载。当时这儿还是以印度教和佛教主导的克布尔·沙哈王朝。
后来伊斯兰教从阿拉伯东传,巴基斯坦一带逐渐穆斯林化。几代穆斯林王朝在拉合尔建立城堡。
最著名的当属莫卧儿王朝时建的拉合尔城堡。莫卧儿王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王朝从十六世纪起延续两百多年,包揽印巴版图的大部。
王朝城堡规模宏大,颇具雄心。
屡遭战乱,宫殿庭院严重毁损,但身在其中仍能感到当年王朝的强盛。
主殿里仍有身着莫卧儿帝国时期军服的卫兵。
可惜的是巴国城市管理水平欠佳,景点维护和保养缺乏。难怪有人称拉合尔城堡是“一幅描述衰落帝国昔日辉煌的无精打采的画卷”。
Badshahi 大清真寺也建于莫卧儿王朝,一度为世界最大。
广场可容纳数万人做礼拜,
清真寺内饰工艺绝伦,巧夺天工。
18世纪莫卧儿王朝衰落,锡克人一度掌控拉合尔。锡克人是旁遮普的主要族群,但1947年印巴分治后大部分被赶到印度一边。但仍有少数留在拉合尔。图为锡克教神庙。
18世纪起大英帝国逐渐蚕食印巴大陆,19世纪开始殖民统治。当时建的拉合尔火车站,具有典型的“莫卧儿+歌德”式风格。
巴基斯坦和印度关系可以说是一言难尽。都为同根生,却为宗教而分。独立后数次战争,互为仇敌,打断骨头也剪断了筋。 巴印边境关口的日落前降旗可谓仪式隆重,且妙趣横生。带着孔雀冠状头饰的巴,印卫兵在边境两边踢腿瞪眼,观众口号震天。
士兵敌视对方的动作威武夸张,观众爱国热情沸涨。但在外人看来有点像斗鸡,忍俊不禁。
不过中巴关系可以说是沾了火的铁,成了钢!虽然巴国到处防恐设关检查,一张中国人的脸就是友好通行证。到处有人对你表示友好,年轻人纷纷要和你合影。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做了一回影视明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