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一年两度的盛典 -InAlpe & DesAlpe

打印 (被阅读 次)

星期六一大早,一阵有节奏次序的“铛啷,铛啷…”铜铃声从窗外传来,突然意识又到了牛上山的日子!

一年四季,从初夏到秋末,瑞士各州牧场的奶牛在阿尔卑斯山或汝拉山与平原之间一上一下,过着幸福的“两栖“生活:五月底,高山山地气候转暖,天然牧场青草肥沃,牛被赶上山去度“夏令营”;秋季九月底,当山间季节变化,青草枯竭,温度降低,牛又被赶下山,回到平地牧场享受山下仍然碧绿的秋草;而在牛们夏日远离期间,山下牧场里的夏草也早已收割好,为牛们备下了冬用。 这一切都由牧场上的主人Armaillis(瑞士乳业牧场人的特称 )操持,井井有序, 奶牛们每年一上一下的迁徙都是一场庆典。

这是一个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习俗,有个古老的名称Poya /Rindya(法-普罗旺斯语,一种频临消失的方言),现代法语为InAlpe和DésAlpe,即上下阿尔卑斯山。

初夏上山是阿尔卑斯农家一年中的大事,每当五月来临时,瑞士的畜牧农庄便开始忙碌起来,打扫牛圈,刷洗牛毛,打点着牛们上山的行头: 把扎花带在领头牛的头上,把铃铛挂在牛的脖子上,还要配是一条带刺绣的皮革项圈或其它田园装饰品,好让自家的牛更美。

出征时的牛们显得比较平静,眼前这头丝毫不在意我的尾随和拍摄,迈着四蹄不紧不慢与我并行了好一段。

牛们通常会杯带着绕村子一周,招摇过市之后便沿着村边的路向山里进发了。现在村里有三家牧场,一上午一共有三次开拔的铜铃声响彻村庄。

在春天里,通常早晚都能见到奶牛和小牛的身影,听到它们“呃嗯,呃嗯”相互的交流,而牛走后,夏日的村子会变得出奇的安静,只有待秋后它们回村,自然又会“呃嗯声依旧”。

为了仪式感,Armaillis也都穿上了传统的服装,走在出征牛群队伍的最面前。

瑞士各州的传统服饰与装备不同。这是沃州的队伍,女人穿条纹灰蓝色棉质衣裙,和男人则穿着短袖黑色灯芯绒。拉载幼童小车的是瑞士本土犬:伯尔尼高地山犬。

(网截图)

瑞士德语区的Armaillis的装束很特别,一串系在腰带上以瑞士硬币装饰的哨子,用来为牛儿们吹奏出发曲子。(网截图)

这是瑞士第四大语言Romansh区,也是最美丽的地区Appenzell的上山队伍,好惊艳的阵势啊!有的牧场会把山羊,猪,鸡随奶牛也带上山,以便整个夏天在牧场上实现自给自足。

据瑞士联邦农业局的统计,瑞士每年有近27万头的奶牛参与这场从平原/谷地牧场至高山天然牧场的迁徙。为了让这一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田园养殖方式得以延续,并防止高山牧场肆意生长蔓延成森林,瑞士政府一贯鼓励高山放牧,向坚持不懈的Armaillis发放津贴以示鼓励。

要知道这场一上一下的盛事,不光是眼前看到的庆典,其中还有困难和大量的劳作。平日里的Armaillis每周工作7天,每日工作长达14小时赶牛上下高山牧场, 全程山路须步履,少则五小时,多则十几小时,很是辛苦。前年去伯尔尼高地远足时我们曾亲身经历过疲惫不堪的跋涉,这样的山路对于牛群和赶牛的人想来更为不易。

不少牧场深入Alps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处,途中常有泥泞的山径,险峻陡壁和蜿蜒盘桓的路况,去往高山牧场的路途对牧场主和奶牛们来说,无异于一场朝圣之旅。

(网截图)

这群奶牛正沿着阿尔卑斯山间的陡壁,艰难地四蹄攀登,拾级而上,为着前方的美食努力。

山路崎岖陡峭,偶尔Armaillis 还需助上一臂之力。

阿尔卑斯山里的天然草场有着数百种花草和葱郁的嫩芽,相比之下,山下仅有的数十种类草的牧场就逊色多了。抵达后,奶牛们在这儿大快朵颐,吃得膘肥体壮,每天产出鲜美的原生态奶牛。

这样一来,Armaillis更不得闲了;到高山牧场放牧,他们还有另一项重要使命—— 开发和生产高山奶酪,这是瑞士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同时也为一家人带来丰厚的收入。瑞士奶酪品种丰富,多达四百多种,而Armaillis用名副其实的天然鲜奶制做出的高山奶酪不仅味美,还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网截图)

一口大的煮奶锅和制奶酪的其它器具,在Armaillis赶牛上山的行装里就特别引人瞩目。

高山的夏令营很快结束了,转眼到了秋末,牛下山DésAlpe是一场更大的盛事。如果说初夏的牛上山犹如欢送壮士出征,那么秋末的牛下山就像迎接英雄回归,阿尔卑斯与汝拉山山间又是一场热烈欢快的庆典。

(网截图)

这是收获的季节,瑞士各州都有Armailis带着牛群从高山迁回平原,各地区分别举办隆重的庆典仪式,迎接下山的农庄,现场有Alps horn高山号角,旗帜投掷,瑞士式摔跤比赛,音乐歌舞, 酒和奶酪品尝,民间工艺品市场等各种活动,还有当地居民和众多的游客纷纷前来观看助兴,隆重的庆典是对勤劳的牧牛人赞扬式的回报。

这是我2014年秋陪家人去观看DésAlpe时拍的两张照片。当时下山的牛群一拨一拨抵达沃州的一个庆典会场,浩浩荡荡,它们几乎是撂开蹄子奔跑而来,让脖子上的铜铃发出震耳欲聋的铃声,比夏日离村上山时雀跃许多,莫不是高山的肥草把它们养得更壮实了?当时感觉牛几乎要冲到街边的人群里,好险!牧场主人须时不时地掌控着牛的速度。

每户牧场的主人和家人在牛群中间也都神情飞扬。围观的人们朝他们大声欢呼“Bravo!Bravo!”,人声,铃声和蹄声呼应在一起,场面万分热烈。

Déalpe的精彩场面每年都吸引着众多远道而来的游客,而佛利堡州已成为重大的国际旅游项目。

传统牛上山下山的盛事还衍生出了一种瑞士的民间艺术,也叫La Poya,以天真图像的形式生动地展示牛羊迁徙过程以及山地牧场的生活状态,这些画作在过去只被用来挂在山区木房的门墙上或窗户上方,作为繁荣的标志。而今Poya作为流行艺术,以剪纸,木刻,雕塑和刺绣形式出现在商品包装,纺织品和工艺品上,反过来表现阿尔卑斯山的生活。

这张Poya显示乳酪制造的场面:奶牛在瑞士国旗装饰的Chalet旁吃着草, 一位Armailli正在用一个大铜锅里制作高山奶酪,另一位Armailli与妻子在一旁协助,一个帮助架锅把牛奶煮沸了,另一个提桶前来提取奶油。 

这是Poya剪纸,它的工艺和中国传统的剪纸是不是很像?初到瑞士时,买过一只印有Paya图案的瑞士火锅和一套餐桌垫,当时差点以为是瑞士餐具染上了中国风呢:-))

注:本文出现的图片部分为网上截图,若有不妥,请告知。祝阅读愉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太好玩了!
aklei 发表评论于
有趣的是,赶牛的往往是一大家子,看到一拨赶牛人老老少少全都是X腿,另一拨赶牛人,全都是罗圈腿。
aklei 发表评论于
这牛上山的事件我也巧遇过,拍了照片,可惜移动磁盘这周不被计算机接纳了! 那么多照片全看不了啦,哭!
过客666 发表评论于
好文好图,就为看牛也得去瑞士,九月底?每年是否都不一样?
toLife 发表评论于
长知识!好壮观!
美景美食 发表评论于
这个太有趣了. 谢谢介绍. 五月,九月几号去最好呢?去哪儿个城市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