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闲人西游记 雪域冰原阿拉斯加 安克雷奇(上)

打印 (被阅读 次)

 

                  安克雷奇(上)

 

       阿拉斯加在我心中是神秘的。我从小就喜欢看地图和地球仪,对我们国家的地图像只公鸡很好奇,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心想这只鸡下蛋都下到印度去了。我问父亲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父亲说中国原来不是这个样子,它像海棠叶片,因为外蒙独立出去了,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外蒙独立出去是斯大林搞的。父亲还说海参崴和库页岛那一片原来都是中国的,这是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但被沙皇抢去了。我问为什么要被沙皇抢去?父亲说当时中国弱呀!弱了就会被人打,连还手的勇气都没有。

       在看地图时,我看到了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在白令海峡那儿拐了个弯,在阿留申群岛那个地方拐了个弯,在新西兰的上边也拐了一个弯,整个小学期间也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所以,碰到一个懂地理的老师很不容易。看地图使我注意到了白令海峡,原来这个海峡是苏联和美国的分界线,西边是苏联的西伯利亚,东边是美国的阿拉加。在阿拉斯加那一边一般只标出一个城市,这就是安克雷奇,再大一点的地图还会标出费尔班克斯。稍大一点后,地图看得更加仔细,知道加拿大北部有两条大河,马更些河和育空河,马更些河流入北冰洋,育空河经阿拉斯加流入太平洋。上中学的时候,地理老师焦冾告诉我们,阿拉斯加原是苏联的领土,后来卖给美国人了。哈!领土是可以买卖的,真稀奇!阿拉斯加在我的印象中深刻了。再后来,书读多了,知道了更多有关阿拉斯加的故事,知道那个地方人烟稀少多是荒原,而且非常寒冷。给我最深刻的感知,来之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一幅幅孤独、荒凉、残酷的场景描写,震撼心灵。这个中篇描述的场景虽是加拿大的育空地区,但这个地方和阿拉斯加中北部是差不多的环境。

     这次到美国来,小牧安排了去夏威夷,没说要去阿拉斯加。因为我曾在北大荒和呼伦贝尔生活了一段时间,经常讲冰天雪地里的故事,老伴听起来总是一脸的迷茫。心想最好能让老伴去冰天雪地的地方看一看。我就和老伴说了说了阿拉斯加,老伴马上就说应当去看看。我对小牧说,小牧说那我们就去阿拉斯加一趟,正好我也没去过呢,沾你们光。因为2月份要去夏威夷,去阿拉斯加就定在3月初。他很快就把往返机票和旅行社都定下来了。我估计阿拉斯加在3月份也会很冷,没有厚羽绒服会挨冻。在美国买太贵,只穿几天就没用了。所以通知上海的儿子将家里的厚羽绒服寄三件过来。决定去阿拉斯加是12月份,因为时间充裕,让寄慢件,仅花了三百人民币就解决了问题。

       2016年3月4日,我们乘飞机去安克雷奇。

       安克雷奇是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位于阿拉斯加中南部。城市总面积5,079.2km²,陆地上面积是4,395.8km²,水域面积是683.4km²,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3.46%,安克雷奇的面积比罗得岛州还大。2013年的人口数字为301134人,占全州40%的比例。安克雷奇的历史很短,这个城市的名字最早出现在1914年的都市计划中,原先是作为1915年至1923年间建造的阿拉斯加铁路的铁路港口。后来由于梅里尔机场于1931年建成,以及爱尔曼多空军基地和李察森要塞于1940年建成,城市迅速扩大,也成为美国北部最重要的城市。现在,整个阿拉斯加95%的货物从这儿进口,几乎所有的内陆游客都从这儿通过。

     安克雷奇的纬度(61 N°)比奥斯陆、赫尔辛基与圣彼得堡高,但比摩尔曼斯克和雷克雅维克稍低,属亚寒带气候(副北极气候)。所以冬季漫长而夏季则很短暂。除此之外,冬季的云量经常是非常多的,居民难得享受阳光,但没听说有“狂犬吠日”这一现象。1月份平均气温为—9·0度,降雪量为150Cm。1947年曾出现零下47度的极端气温。

由于洛杉矶没有直达安克雷奇的航班,我们只能中途从西雅图转机,于当日下午点到达梅里尔机场。然后乘坐舒适小屋宾馆(Comfort Inn)的机场班车入住该宾馆。下图为飞机即将到达安克雷奇机场时所拍,一望无边雪山雪原,充满诗意的景象。

   

     舒适小屋宾馆是全美连锁宾馆,服务和设施都很好。门厅设计的很有特色,一个巨大的棕熊标本耸立在楼梯口处,还有一只驼鹿的标本摆置在显眼的地位。彰显阿拉斯加特色。

      由于时间还早,我们放下行李就出去溜达。宾馆前面的马路旁,有一处露天的大型冰雕展览,可惜的是日光已经将所有的冰雕作品溶解得面目全非,只剩下轮廓。当我们玩了一个多小时回来时,只见这儿灯火辉煌,马达隆隆声响,出于好奇,就走近看看。原来,每个冰雕作品旁边都有一盏白沙沙的聚光灯,整个场地洁白耀眼。那隆隆的声响原来是一个大发电机发出来的,就是为了给冰雕场照明。我说:这些人真的莫名其妙,这些半融化的冰雕已没有观赏价值,人工、柴油都白白地浪费了。

宾馆对面的冰雕场

宾馆旁边的铁路局

     我们吃力地爬上一个高坡,只见远处有一个大型游乐中心。摩天轮、蹦极、转盘等设备齐全(见下图)。于是就走过去,当时天色尚早,只见许多人在这儿游玩,大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大人陪伴孩子。谁也不会想到,四天后,我们从费尔班克斯回来,这儿一片空荡,什么也没有,连半尺深的雪都化了。天呐!原来游乐场是流动的。我真的佩服美国人,那么多的重型游乐设备,说搬就搬走了。细想想,还真得这么做,游客稀少,固定在一个地方,亏钱是肯定了。哪儿有人往哪去,活下来的路只有这么一条。

大型游乐场

      离开游乐场,我们往有房屋的地方走,结果走到了市区。在西3大道(W3rd Ave)走了一段距离,看到一些具有俄罗斯风情的街景。我对老伴和小牧说:这些街景,和当年我在牙克石时看到的差不多。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天空已露黄昏景色。我们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否安全,于是就往回走。还没到宾馆,四处都是灯火闪烁。小牧说:这算是初步认识,4天后我们还会回来游玩。

俄罗斯风情的木头垛

西3大街

这个商店的橱窗很具俄罗斯风情。

 

   这次游玩,行程由旅行社安排,从入住舒适小屋宾馆开始,一共5天时间。3月5号乘火车去费尔班克斯,在那儿住一宿;然后去契纳温泉,6号到8号住在契纳温泉看极光;9号旅行社不再服务,自行选择交通返回安克雷奇。10号在安克雷奇玩一天,11号去西雅图,13号下午返回洛杉矶。此次阿拉斯加之行,自4号开始,13号结束,一共10天时间。

      火车站离宾馆很近,步行只需十分钟,但宾馆还是安排了专车送行。火车站是一栋白色三层楼,但候车厅不是很大,里面熙熙攘攘。放眼望去,里面有许多中国同胞,年轻人居多数。我有些纳闷,这些年轻人都是干什么的?成群结队的,他们都不上班?车站候车的白人,大都是老年夫妻,或者结伴而行的老年人。这能理解,年轻的上班族的时间一向是很紧张的,一般没时间陪老人。

   从安克雷奇到费尔班克斯的火车每天一班,两地距离大约400千米,10个小时的行程,平均时速40千米,属观光旅游车。车厢绿黄相间,里面的装饰和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水平差不多,如果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属特快级别。列车仅有六节车厢,但用两个内燃机车头牵引,说明有爬坡的斜道。记得在满洲里——哈尔滨铁路线上,下行列车经过伊列克得车站,都得再加一个火车头,因为要爬兴安岭北坡了。

   

列车

排队上车的人们

 

    大约八点钟的时候,列车开始运行。由于火车站在城市边缘,没开多长时间,雪域冰原的壮美景象就展现在眼前。下面还是用照片做讲解吧!

小镇市政厅

?

雪橇车轨迹

河流居然没被冻实

雪域上平林漠漠

冰天冻地间的溪流

大型动物的足迹

桥梁

夏日当是大河浩荡(估计是育空河的支流)

这儿可建广寒宫

弯道上的火车

高山滑雪的痕迹

群山巍峨 河谷宽阔

褐白相见的山体也很耐看

上两图为少见的大市镇

越靠近费尔班克斯山原的积雪越少

      当我们到达费尔班克斯时,天已黑透。所见灯光虽然面积很大,但不很密集。说明城市疏旷。此次上行,看足了阿拉斯加风貌,于老伴和小牧而言,雪域冰原他们没见过,这次亲身体验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看到迪纳利山的雄姿。据列车讲解员说,迪纳利峰太有尊严了,不是云层遮着,就是雾气笼罩,难得一见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