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声明不再提无上限无禁区 凸显习的“既要....又要”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在俄乌战争前夕,中俄两国领导人2022年2月4日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当时声明中提到,中俄新型国家间关系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关系模式;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加强战略协作不针对第三国,也不受第三国和国际形势变幻影响。而中俄两国元首今次发表联合声明,与两年前的声明相较,已不再提“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中俄联合声明不再提友好无止境,中国学者认为是俄乌战争影响。上海学者沈丁立指出,中国的表述转变,是对俄乌战争影响的理性评估。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次再次抵达北京展开国是访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后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并一同会见记者。声明中提到,当前的中俄关系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性质。

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立场备受质疑,中俄关系“无止境、无上限”的说法逐渐沈寂,中国外交部则多次强调两国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在上海的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告诉中央社记者,所谓“没有止境、无上限”的说法,用前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2023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话来说,只是“修辞”。任何国家之间的合作,都有底线,即不损害自身利益。

据他说,俄罗斯武力攻击乌克兰,掠夺对方国土,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时,被13国谴责。在联合国特别会议投票时,被141国谴责。中国两次都投弃权票。“很显然,中国对于中俄合作是有底线的”。

沈丁立表示,中国很明显不愿意被世界看作,它和俄罗斯的合作是针对乌克兰或者任何其他国家的。前述联合声明表述的转变,是中国在评估了俄乌战争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利益之影响之后,所做出的理性行为。

据中央社说,另有不具名国际关系学者认为,这份联合声明在表述上回到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体现了习近平“既要、又要”的思维:既不能丢下俄罗斯这个朋友,又希望不会太刺激西方国家,能和欧美维持经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