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很多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那么我们就这个问题接着讨论一下。我关注到战争正义和非正义的话题来自于细看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在攻占北京后,联军在东交民巷使馆区附近竖立了一座牌坊,叫做”正义碑“,上面写着“正义在兹”,英文是"JusticeHere"。也就是说八国联军苦战之后,攻占北京,他们内心深处是觉得他们在做正义的事情。你从来没有[
阅读全文]

蔡澜去世了。他是一个有名的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一生没有子女。一边赚钱一边花钱。最后老了,把所有资产全部变卖掉。然后住在豪华酒店里,雇了一大堆仆人。把钱全部用光。他的名言就是"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旅游、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就这么简单"。这话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败家子的生活态度。
今天我来到捷克首都布拉格不远[
阅读全文]
抗日战争是正义战争么?
之前写了一系列波黑和克罗迪亚的游记。通过对这些战争的观察,我总结战争就是绞肉机闹剧。战争的参与方都是疯子和傻瓜。人类所有的战争都是野心家通过宣传和鼓动人民去实现自己的野心。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3244/202506/20938.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3244/202506/21862.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3244[
阅读全文]

我来到捷克首都布拉格,来看望一个作者,卡夫卡。看看他是在怎么样的环境里,创作出了他的那些作品,搞清楚为什么在遥远的国度的一个抑郁疯狂的年轻人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在100年以后,在万里之外的东方大国流行。布拉格表面上看,走到哪里都阳光明媚。和每个欧洲城市一样,到处都是旅行的人群。欧洲的这些城市似乎都是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城市被一条河一分[
阅读全文]

几百年来,男性的服装色彩都是极度压抑的。不能有鲜艳的色彩。只有一个特例,让男性可以肆无忌惮地,自由发挥色彩的想象力,那就是领带。领带用鲜艳的色彩和图案,把观察者的目光关注从脸上拉到胸腔,用来凸显男性魁梧的胸肌。领带在竖向上把躯干一分为二,把男性的几何比例人为的拉长了。再加上制服效果产生的性暗示,让领带的穿戴久经不衰,几百年来一直是[
阅读全文]

如果你看过《权力的游戏》,肯定知道君临城Kingslanding.那个依海而建的城市。君临城的原型就是我今天去的Dubrovnic.一个克罗地亚靠着亚德里亚海的海边城市。Dubrovnic发音很长。老中不适应,音译过来的名字叫做杜布罗夫尼克。选字大概是尊重斯拉夫文字的翻译传统。意议的意思是橡木树林之地。意议的翻译是"橡木岭"。这座城市在过去的知名度不高。因为前南斯拉夫没[
阅读全文]

在那个年代南斯拉夫一共有两部电影家喻户晓。一个是前面说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个就是《桥》。
萨拉热窝很小,两天后,我自驾前往一个叫做Mostar的城市,中文叫做莫斯塔尔。Most在塞尔维亚语里是桥的意思。Mostar就是守桥人的意思。而那个电影《桥》的原名就是Most.
我小时候看这个电影,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个就是那首歌《啊朋友再见》。这首歌[
阅读全文]

晚上我在萨拉热窝老城闲逛,和很多欧洲城市的夏天一样。这里都喜欢坐在街边的咖啡店里,观看来来往往的人群。
萨拉热窝人喝得是一种叫做波斯尼亚的咖啡(Bosanskakafa)。和土耳其咖啡相似,但有细微区别。使用铜制小壶(称为d?ezva),直接将细磨咖啡粉与水一起煮。
波斯尼亚语中的“?ejf”意思是一种慢生活的享受状态,尤其体现在喝咖啡的时光中。就是我[
阅读全文]

萨拉热窝虽然是欧洲很小的城市。却是一个很多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地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很多人都一遍遍地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个电影。
Sarajevo这个名称是土耳其语。Saray本意宫殿官邸,Jevo是平地或者空地。不知道文革时代为什么翻译成萨拉热窝这么一个奇奇怪怪的名字。总让人觉得是个热被窝。民国时代翻译是萨拉耶窝,发音上更为准确一点。这是[
阅读全文]

昨晚下午2点多就到达一片石了。因为时间宽松。这次我把衣服洗好了。吃腻了西班牙饭。大家这次选了一个墨西哥餐厅。众人见到食物和酒也不像不要命一样。两个马来和台湾小伙伴加入我们。大家点菜还是吃肉为主。
我们问两个马来和高雄的小伙伴,5天和30天徒步除了距离长短之外,有什么区别?他们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情绪。5天有点像是party郊游。而且人越聚越多,气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