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凸杂谈

才高五斗不觉耻,水灌一坛只作痴。凸情不枉君付意,子志难琢我化石。
个人资料
贾平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815 凸子尘报:甲君,乙君和他们的儿子

(2016-05-18 09:10:16) 下一个

凸子尘报:甲君,乙君和他们的儿子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凸子尘报:高考,招生和平权法案, I see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argument that preferential treatment in terms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is beneficiary to the people. Both sides argue on such treatment for the sake of fairness, while they are really on different kinds of fairness. Let’s take some sampling here.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牵动着很多父母的心。今天凸某要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大家看例子吧。

【例一:甲君的两个儿子】

甲君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出生的时候,甲君正在北美辛苦留学。家里租住的是城里的一居室。老大三岁进了城里的教会幼儿园,强调健康安全而不是学前教育。五岁进了社区小学。这是城里的公立小学,老师们喜欢布置大量家庭作业,把责任推给家长。甲君那时候都在苦读、找工、然后工作,忽略了老大。直到三年级,甲君换了郊区的豪斯,老大转进了郊区的小学。老师很负责,学校连年排名在全州前十。学校虽好,但老大的基础没有打好。

搬到郊区后,老二满三岁,进了当地的私立幼儿园。和城里那个教会幼儿园相比,这里环境更舒适更安全,老师们更注重教学。老二在上小学以前就已经养成了阅读习惯和学到两位数加减法。四岁的时候,老二通过了一个美国著名的天才教育机构的录取考试,获得终身资格。进入小学,老二因为发展水平高于大部分孩子,被安排进天才班。甲君对老二的发展很满意也很放心。

接着问题来了。甲君在老大的小时候没有花精力在孩子身上,因而觉得亏欠了这孩子。老二则不然,郊区豪斯,私立幼儿园,全州优质小学,知名天才教育机构,好的资源老二都有了。为了老大的教育,甲君在慈父之心的驱使下,给予很多关注。因为老大基础差,在标准上也适当降低。比如,两个孩子的数学教育都采用同一个网络资源。老二要在拿到95%以上的测试分,周末才可以玩爱派。而老大拿到90%就行了。这个标准一开始执行到后来老大就不接受了,要求85%甚至更低的标准。甲君出于鼓励老大的学习积极性的考虑,偶尔会开个绿灯给老大。老二却常常为了只拿到95%而不高兴,喜欢尽量去拿到100%。注意,老大做的事和自己年龄水平的数学测试,而老二做的是比自己年龄高两个年级的测试。

截至本文截稿时,甲君刚刚跟凸某诉苦说他和老大之间关于测试标准之争还在继续。

【例二:乙君的两个儿子】

乙君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出生的时候,乙君刚在北美的研究生毕业没有工作。家里租住的是城里的一居室。知道吗,和甲君住是同一栋楼,只是不同时间罢了。老大小生时候,乙君靠给餐馆送外卖弄点钱。后来创业做国际倒爷。老大的社区幼儿园、社区小学,一路上来。乙君从小就对老大比较严厉。孩子因为怕他,所以努力学习。很有出息,后来自己考上了全州排名前五的初中和高中,学校都在城里,是少数几个只能考试录取的公立学校。乙君后来换了大房子,但还在这个城里的社区。

后来老二出生后,还在统一社区的幼儿园和小学。和老大不同,老二是个腼腆稍内向的男孩。上学开始,老二就生活在老大的阴影里。在小学里,老二不如哥哥那么学习好,更没各个朋友多。乙君做严父习惯了,并没有给老二特殊关照,而是在老大老二的利益分配上尽量一碗水端平。老二为了获得和哥哥一样的好处,比如在拥有自己的爱派和Mac问题上,就要更加努力。在小学毕业考初中的时候,老二的成绩没有老大好。不过由于老大已经在那所优质公立选校初中的原因,老二选校时被照顾了Sibling分而进入。老二进入初中后,更加努力的追赶哥哥。

截至本文截稿时,乙君家的老大已经在全美排名前十的私立大学的三年级学生。老二也在各个就读的高中里有着很好的年级排名,申请同一大学基本是板上钉钉。私立大学有Sibling加分哦。

乙君还告诉的凸某君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乙君有个姐姐,在姐夫去世后自杀了。姐姐的儿子和乙君的老大一个年级,被乙君收养来到美国。这个外甥在国内时家庭环境不好,学习就不好。来了美国只能上乙君家附近的普通公立初中。乙君作为亲舅舅,没有因为情感因素就在教育上给外甥特殊照顾,而是对这孩子比对自己儿子更严厉。一个幼年失怙的孩子,自己逐渐养成了独立和竞争的意识。他现在是全美Top 30大学的三年级学生。本来他也可以申请和乙君家老大一样的私立大学,但是他主动给亲舅舅乙君省钱,当时就只申请公立大学。

【两害相倾取其小】

其实凸某想特别指出的是乙君的外甥这个例子。乙君没有给外甥特殊照顾,而是在克服内心的怜悯同时,给予外甥一视同仁,这在外人看来可能过分严厉的对待。在这个心理过程中,乙君克服的是当前的心理痛苦,就是马上就感觉对不起自己死去的姐姐。但他却为的是避免未来更大的心理痛苦,就是一辈子因为没带好外甥而对不起姐姐。乙君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个超出人性,极度理性的事。就是居安思危。

我们大多数父母,多少都会像甲君那样,放弃一些原则立场,抒发一下眼前对孩子的怜爱之心,避免承担太大(甚至全部)当前的心理痛苦。然而,这样做,带来的常常是未来甚至是一生的更大心理痛苦。请大家仔细想想,每一次我们在孩子面前就教育上的某些问题让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逃避或者环节自己的某种心理的压力呢?

这种思维,是人类的思维习惯。两害相倾取其小。这本来没有错,但是在这里有个问题。未来的害,在今天的感觉中会被打折,因为那离我们还远。今天的害,切切实实的痛,就显得更大。未来的害,是孩子的一生之害。今天的害,只是我们心理上暂时的害。

我们可以对自己再提两个问题。

  1. 为人父母的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甲君的方式,还是乙君的方式呢?
  2. 那么我们应该对那些来自教育落后地区的别人的孩子选择用甲君的方式对待吗?

当为政者在考虑应该如何平衡不同人群的教育平衡问题的时候,也有两害的矛盾。一害是自己今天所处的政治矛盾。有各个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而带来的公平呼声,有的要求对落后者给予主观照顾,有的要求客观取才。这种矛盾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矛盾,是若干主观意见之间的平衡,是今天暂时的害。而整个一级甚至一代人的教育结果,他们一生的利益,则是未来的长远的害。没有实例表明,给予某一人群在评价补贴的方法,会让这一群人的教育水平提高。现实的结果其实是教育的人群差距会变得更大,这也正是这些贴补和配额一旦用上就长期无法取消的原因。选择平息今日之害的人,不用承担长远之害,是政客。敢于选择防止长远之害的人,要承担今日的压力,是圣者。

下面谨以三字经的开头结束此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注:以上甲君乙君为真人真事。故事还在继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逍遥号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养不教,父之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