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当不当 院士 由不得你

(2011-12-11 15:22:03) 下一个

中国的科学工程两院今年又扩充了105个院士。一号北大,7人上榜;二号是清华、武大并列,各有5位入阁。其它院校不一而论,各有千秋。
 
中国的院士新老加起来已经一千六百有余,有点像春运,已经挤破头。就这样,还有人嫌挂不上号死命往里钻,绞肠牢骚不断。例如前年增院士,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海龟院长饶毅不入,他因此放言此生再不选院士。真博人一笑:哪有给院士不要的,以为自己是谁,如此意气用事。小燕子进了紫禁城,也这般不知天高地厚。

无独有偶,今年清华生命科学院的海龟院长施一公,也是大名不入。倒是咱这小“师弟”(他的数学老师曾是我的数学老师)得了清华真传,一两拔千斤:“我现在正忙于学校的千人计划终审工作,暂时不便讲自己的看法,将来一定给大家讲几句”,面对媒体,他算给自己的“未来”留足了余地。

不再参选院士的院长饶毅,得到机会不饶人,他倒不计北大清华的前嫌,借给自己同批海归的施一公打抱不平,在网上发了四千文实名博克,展开对中国院士选举制度的大拚击:“施一公在国内发表的优秀论文,远多于中国同行的任何科学家,他的落选势必引起质疑。.... 有些论文数量质量远不如施一公的,也无论文之外贡献的,却能当选院士。”,只是饶没像方大侠那样,具体地指名道姓。

我不明白的是,过去咱们选标兵,那可是领导暗示,个人报名,组织推荐,领导批准,上级宣布;难道现在选院士还要个人报名?不是该同行推荐,院士评选,领导认可,学院颁布就行了吗?

唉,院士也和大城市的农民工一样,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挤破头要当院士的多地是。参不参选由你,当不当院士可由不得你。饶那种脾气,既得利益的院士能给你出路?再说了,要是北大的院长老不是院士,哪怎么跟全国的同类较量,说不准哪天就被自己的学校给端了。
  
-------

不知咋的让我想到常迵教授,那可是MIT的硕士哈佛的博士。“解放前”就海龟清华当了研究室主任。当年被清华打成右派,文革又被清华恶整。苦难如此,后来他当了系一号,也没见他对系里的那些左人有什么“报复”。人家海龟三十年才得到院士,也没见谁对学部发飚。人生磨难,哪有都顺利的。

80年代他在清华带信号处理研究生遇到了问题,立马带着自己的学生跑到隔壁的北大,拜访同行的程民德教授(也是海龟30年才挨到的院士)。不想人家有客人,常院士就和自己的学生在楼梯口等了个把小时。这事被学生传出后成了业界佳话。--- 人的修养就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何况对比自已还高明的人。哪像现在的名牌人,动不动就自封一流,出口下笔就论什么门第,拉大旗作虎皮。所以说,选院士,不仅看学问还得看修养,太看重名与利的应该不要。当然,院士选举至少应该让同校、同学回避,以减少利益授受亲近繁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不反对建立“生命科学院”

中国不建“经济科学院”,有点对不起学经济的
anl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kingfish2010的评论:
Good idea.
kingfish20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nla的评论:
立个中国生命科学院
kingfish2010 回复 悄悄话 程门立雪
Anla 回复 悄悄话 拿不到诺贝尔,再当不上院士,如同做官没被埋到八宝山,人生白干,只要生活在中国,就要有这个光宗耀祖的追求。对老一代的人来说,可以等30年黄袍加身,现在不同了万事变化太快。对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人来讲才拥有一千六百几人的院士,太少了。饶院长的思路要放宽些,除了二院之外可以搞个第三院玩玩。中国需要为各种千人计划安置人才。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饶毅:海归学者落选是因为“不会搞关系”

前年参加院士评选、但落选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对今年院士聘选中清华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落选写博客鸣不平。饶毅觉得评选不公,院士遴选机制存在问题。

饶毅和施一公是同批“海归”,分别掌舵北大生命院和清华生命院。在此次院士聘选中,两人呼声颇高,却双双铩羽而归。饶毅在头轮中就被出局,施一公在第二轮也落选。为此,饶毅直截了当地指出,这绝非学术原因,而是人际关系问题。

饶毅:我相信绝大部分生物医学院士不会说施一公的学术水平有问题。施一公要比很多人的水平高一大截,不光对候选的院士,他比很多已当选院士都要高一大截。

饶毅:生物医学部本年度当选者,与往常一样,以科研论文为代表性成果。而施一公在国内发表的优秀论文远多于中国同行的任何科学家,他的落选势必引起海内外相当多的生物学家质疑,“中国生物医学部是否以学术为首要标准”。

饶毅:这个时候,把他刷到一边去,或者延缓他,而把比较差的人放进去,这会让同行马上意识到,原来那些东西重要,不是做学术最重要,而是做其它东西最重要。这样就把做学术的文化气息搞坏了。

饶毅:落选并非学术原因,而是海归学者“不会搞关系”。从施一公鸣的落选,我们看到了中国现实中的不良文化。

饶毅:中国不光科学评荣誉,在社会各方面,都留有一个很强的习惯,经常是在考虑人际间的关系。这是阻碍我们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花过多的时间用于平衡和协调人事网络,耽误了做正事。而且,我们还得让很大一部分应该投入做正事的人、意念和智力,不得不投入到去搞人事关系。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很大问题。

饶毅:你们记者要让人们明白,我为施一公鸣不平的目的,不是为了施一公本身能不能当选院士,而是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来讨论中国现实文化对于我们整个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有多大的阻碍、很不好的那部分。因为长远来看,这将对院士遴选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副作用究竟是什么?

饶毅:中国文化根本是好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甚至很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对院士的遴选产生非常不好的副作用,不仅仅是某个人当选不当选,是否公平,而是要想到他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所以不是对院士当选喋喋不休,而是对院士当选反映的现象应该批评。院士对于中国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了不起的事,因为很多人把做院士作为他奋斗的东西,那院士怎么评选就会影响他怎们做事情、怎么去为人。

饶毅:我们提出来讨论、提出来批评,本来就是促进文化的改变。因为文化的改变不是你怎么做,别人就知道,而是得说出来。现在既然大家都不说,我就做指出皇帝新衣的那个小孩子。做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更有意义,对社会的导向意义更大。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谢两位。
用明代大学者顾炎武的话:士大夫之耻辱,乃国之耻。

院士如此,国以何求?

老一代学部委员的礼仪廉耻、敬恕和美,是现在人楷模。
Tianyazi 回复 悄悄话 国内要当院士必须学会私下送礼请院士提名保举。不花点大钱是不行的。我听说好几院士就是这样当上的。
盲人一个 回复 悄悄话 当院士,除了有文章,还得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必须通过把文章的结论,写成比较系统的一本厚厚的书才行。

施一公在蛋白结构分析上,做得不错。尤其是通过蛋白晶体化,来分析蛋白的三维构象、功能和可能的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但是他的这些生物物理的知识,有没有在某些特定功能蛋白上,形成自己有系统的理论;尤其在与人类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方面的重要蛋白的功能和致癌作用,用于治疗方面的潜在功效等,有没有突出的发现等等,都对施一功在学术成就有至关影响。

本人听过他的演讲。英语讲的不错,研究的内容,蛋白的结构图做的很好。如果他能够选定一些非常有新意的蛋白来分析,并且和小分子物质联系起来,对于人类癌症和其它很难治疗的疾病的最终根治,提出自己很创新的见解,也许对他当选院士至关重要。

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也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是王晓东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在细胞凋亡领域有许多至关重要的发现,并且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施一公好像严厉批评过北京的空气质量问题。这是一个致命的失误。ZF对这些学术界的人士是敬而远之,千万不要再犯这个低级的错误。当然,如果他已经当选了,想出口心中的不平,也是可以的。但是不是在现在这样做。象杨振宁就是一只很狡猾的老狐狸,深得中国ZF的喜欢。就象老蒋喜欢重用陈诚,虽然陈诚在军事上很无能。

在国内当选院士,除了学术上正确之外,还要政治正确。千万不要在当选之前,在其它自己不是本行的领域发表自己可能影响很多人的见解。这是ZF不愿意听到的。饶毅是一个很政治幼稚的顽童,将来有的苦头让他品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