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司令是也

回归原始主义者兼动漫发烧友
个人资料
窈窕淑女司令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异域风情-细密画〗

(2006-10-15 17:17:08) 下一个

伊朗

细密画(miniature)——波斯(现今伊朗一带)艺术的重要门类,

始于《古兰经》的边饰图案。它是一种用来装饰书籍的精致小型绘画,一般认为起源于欧洲的手抄本和小型木板蛋胶画。它在帖木儿王朝(约公元1369~1500)达到鼎盛,18世纪后因欧洲殖民者入侵而几乎消亡。

  一種精細刻畫的小型繪畫。主要用作書籍的插圖及封面和扉頁上的裝飾圖案。隨著時代的變化﹐它們有的畫在羊皮紙上﹐有的畫在紙上﹐也有的畫在書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形式不一。多數採用礦物質顏料繪製﹐甚至把珍珠﹑藍寶石磨成粉當顏料。埃及新王朝(公元前16世紀)法老陪葬品中曾發現過插圖卷物﹐人們認為這是最早的細密畫。以後細密畫曾在希臘和羅馬廣泛流行﹐但倖存下來的實物很少。目前世界各國博物館﹑圖書館﹑私人收藏的細密畫絕大多數是拜佔庭﹑波斯﹑加洛林﹑奧托﹑尼德蘭的手抄和小型木板蛋膠畫。最著名的是尼德蘭林堡兄弟1433年開始為貝里公爵畫的10幅《祈段牟鍒D》﹐畫面極為精美﹐用珍貴顏料畫在羊皮紙上。另外波斯細密畫也很著名﹐它盛行於阿爾-卡尼德時期﹑薩非時期和後薩非時期﹐每個時期內又分為各種不同派別﹐14~16世紀間有一支龐大的細密畫隊伍。細密畫在宮廷﹑貴族中廣為流傳﹐它代表伊斯蘭伊朗美術的一個高峰。 

         細密畫本質上是貴族藝術﹐並沒有在民間普遍流傳。在中世紀的歐洲上流社會和波斯伊斯蘭教哈里發宮廷中﹐細密畫被視為珍品而互相贈送﹑收藏和玩賞。細密畫的畫師多數集聚在宮廷中。隨著活字版印刷術和照相術發明與普及﹐細密畫形式也逐漸消失﹐但細密畫的藝術風格仍對現代的藝術繼續產生影響。



====================================================================================

风情万种印度细密画

细密画《爱之船》创作于十八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由盛渐衰的那一刻,由印度拉迦普特地区的著名画匠尼哈尔·姜特绘制。它层层叠叠的物象表现是在述说一个流传久远的爱情故事。画面最下部,主神毗湿奴的化身黑天神以牧童克利希那的形象与美丽的挤奶姑娘拉达幽会于花园的紫檀树下,身侧蕉林花木葱葱郁郁,掩映了洁白的凉亭画阁;往上,碧波莲叶间,情侣携了仆从荡舟而行,去往他们爱的归处——水边那群红色砂岩与白色大理石筑造的宫殿;宫殿之后,森林与田野连绵至神山脚下,山上诸神聚会,山背处金箭般的阳光正破黑而出。


1

    “印度,你只要见她一眼就永远也忘不了,这里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似乎是美国人马克·吐温这么说过。而几乎每一个生存于她之外的人都可能这么说。

    “这里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却使得人对于她的期待变得如此复杂暧昧,期待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达到百分之百的纯度:诱惑而又恐惧,想象同时怀疑,难以捉摸,无法把握。如此矛盾相峙的情感并非全来自那座世界最高的山带来的距离,我们的先辈很早之前就已跨越过那段距离。而这似乎并不曾让她变得更为人熟知,反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与陌生。她的与众不同是如此全面而深刻;而一切的追究却淹没到了她异常丰富的表象之下,成为徒劳。仿若庙宇残墟上曲折有致地站立的天女塑像,万种风情中流露的纯美,撩拨着人,也困惑着人;而她全视而不见,且自在着呢。

2

    已习惯从纸绢上揣摩认知陌生的世界,相信即便因了现实里的种种局限和变化,它们上面留下的痕迹也不失它的真实和确切;譬如语词间的谎言,无论多么机巧避讳,它的内核依然只有一个:真相。以谎言作喻恐怕有唐突之处,只为说明即非有意,真实的被遮蔽与被宣示都是难辞的事实。一切皆凭心眼判断;也因此,我们能跨越时空的距离,管窥亦或全览,畅游那一角陌生的世界。

    世上各地的爱情故事结构都颇相似,差异只在细枝末节,完全不一样的只有主人公的面容与语言。印度传说里的大黑天多情如西方神话里的宙斯主神,他们的恋情传说与他们的英雄事迹一样深入人心;而史诗《薄伽梵歌》中的主角黑天在众多的民间艺术表现中少了宗教的说教,多了情色的描述,仿佛人们更愿意他是可以亲近的轻薄少年而非天神,《避雨的克利希那与拉达》、《牧羊女与舞蹈的黑天》与《爱之船》等都是画者乐道的情色场面。英雄下凡为轻薄少年而不被讨伐,这在印度之外大概只有古希腊罗马文化能够接受的艺术化表现了,也是原始宗教遗留痕迹的显露吧。

3

    《爱之船》创作之前许久,细密画原是地中海沿岸流传的一个古老画种。在欧洲的修道院或波斯的宫廷中,它凭借精致细密的笔法征服了那些宗教的传播者或接受者,历史的创造者或记录者;他们甚至舍得用夺目的珠宝和耀眼的金粉来装饰它宝藏它。而后随着人口的移动经由波斯进入印度,最初用于佛教和耆那教抄本中经文教义本生故事的插画,此后逐渐融和进印度的史诗、风情与乡土,宗教感日弱而世俗韵味渐出,开始表现宫廷生活及人物肖像、民间故事、神灵仙怪、花草动物等题材,充盈着诗意的人性和浪漫的情感。

    拉迦普特地区的细密画尤具代表性。

    细密画画在面积不大的黄麻纸或蚕茧纸上,纸页事先用玛瑙抛光并磨平了。画时,先以墨线勾画图稿,微细的线条毕现物象的毫发;接着依了线稿平涂水彩,深浅错落,层层渲染,色泽因而温润明艳,光洁如珐琅。形象方面,侧脸正目的人物正面一律表现手法古拙天真,其源头可一直回溯到古埃及古希腊墓穴宫殿的废墟残画;树木枝叶排比有序,视角一致,单调的物象于层叠之时丰富浑厚起来,苍郁如生;建筑则不解透视,栉比成列,如梦境般虚浮山水之间。一切华丽的物象和音乐般的节律都统一在了精细谨严的单线平涂中,极具装饰效果,仿同锦缎之上的华美文饰,铺陈在冷暗的背景中透出隐隐光辉,漾出浮世的欢愉和安祥,令人迷醉、沉溺。

4

    印度文化源头的混杂多样常让人犯迷糊,他们气质风情的一致性同样令人惊异。无论音乐、绘画还是建筑,那种兼及了单纯与混合的特质都鲜明入眼,风情摇曳。

    即使只是出现在《爱之船》这样的画中的建筑,也体现了印度建筑的这一气质,即使不够写实,却写出了真。

    十八世纪的印度艺术上已开始接受波斯的影响,在建筑结构方面,它融合了印度耆那教建筑与波斯建筑的样式,采用球形穹隆顶和高耸的拱门,形成一种挺秀的建筑风格。印度的穹顶将穹隅的顶点支在细长的柱上,因而有了比罗马、波斯建筑中空的半球形穹顶更大的支撑空间,而呈球形或蒜头形;拱门则结合自然物象发挥想象而成马蹄形或多叶形,修长而秀美,构成建筑的主调。印度的主要建筑多用单一的红色砂岩或白色大理石建造,单纯的色调间用繁密的纹饰丰富调和。独特的几何纹饰也构成了印度建筑特有的韵味。建筑的外表面往往为无始无终的几何折线铺排包裹住,又或者是楼顶栏杆或侧墙面镂空为几何形状的格栅,透气透景,精细而不腻味,繁复却又单纯。

    而不管结构、细节如何变化,他们的造型大抵都有几分相似,都像“凝固的大帐篷”,有某种天真粗犷的个性,据说这出自他们的祖先,由铁木真带领踏入这片土地的游牧民族蒙古人。

    当今可见的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建筑就是位于阿格拉沿亚穆纳河而下不远的东岸的泰姬玛哈陵。它耗时22年,几乎集合了整个国家的财力而成,享有“大理石之梦”的美誉。如今,白色大理石建构的白色殿堂依然雄伟庄严,与红色砂岩建筑而成的阿格拉红堡遥遥相对,只是物是人已非:那个爱情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玛哈王妃和沙贾汗已相伴长眠在泰姬玛哈陵的墓室里。而《爱之船》里的这对情侣,克利希那和拉达正幸福地依偎在一艘红船上驶向他们由白色大理石和红色砂岩建筑的梦幻城堡。

5

    像《爱之船》这样浮华矫饰而又天真烂漫的艺术品只能是印度的产物。它与印度最令人困惑也最诱惑人的气质一致,那就是她兼及了成熟与天真两端的魅力风情。她对人性及心灵律动的洞察展示了她的成熟,稚拙原始的表现技法又透出她天性的纯真和可爱。如同《梨俱吠陀》里那些用朴素句子写就的诗歌,叠叠垒筑的只是单纯的自然物象,意念中却诱发了人心底深处的那一声叹息:

雨季到来了,雨落了下来,
落在这些渴望雨的青蛙身上。
像儿子走到了父亲的身边,
一个鸣蛙走到另一个鸣蛙身旁。
一对蛙一个揪住另一个,
他们在大雨滂沱中欢乐无边。
青蛙淋着雨,跳跳蹦蹦,
花蛙和黄蛙的叫声响成一片。

    这使得面对这一魅力风情的时候很难判断,自己是为成熟魅惑还是被纯真折服?!而杂糅了成熟与纯真的风情就是印度的真相纯滋味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ingYuan 回复 悄悄话 又有新的博.细密画是不是和中国的工笔画有相似的风格.中国在鼻烟壶里的细密雕刻和这也有类似的地方?
sanfengzi 回复 悄悄话 当学生的时候,有个土耳其的教授在做访问学者,谦虚极了,努力极了,赠给的就是细密画的摆设,当时还不知道叫细密画,不过有真主安拉的祝词, 而且美男子,单身,现在想想都后悔,呀哈哈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