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盈袖2006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合伙人 2

(2013-06-16 19:22:06) 下一个

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吸引了我。一些大学时代的片段,青春的冲动与情感,还有那些熟悉的歌儿在背景里响起,让我的血沸腾起来,回到过去,眼眶一瞬间便湿润了。我确定自己会喜欢,因为里面有太多的自己,和过去。三个男主角也都是我喜欢的。

而到真正观看影片,我不得不再次大赞预告片的成功。原来吸引我的大多片段都已经展示过了,正如俗语所说:甘蔗甜的部分都已嚼过,剩下的实在没什么味道。也怪我,在等待片子出来的时候,忍不住看了一些宣传的采访和综艺节目,原来精华竟都一被拿出来讨论展示过了。我有不满足的感觉,因为期待得多。

这是一部好影片,囊括了以往有过的时光,青春的热情,青春的梦想,现实的无奈,一些妥协,一些坚持,一些失落。我想共鸣大都来自观众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还有那个特定时代共属的心情和歌声。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与年轻紧紧相连的事情?

这部片子的导演陈可辛是个性情中人,影片中孟晓骏有很多他的影子,尤其是在美国艰难求生的一些片段正是他难忘的,艰难,茫然和不被认可。梦想与失落,目标明确的进取都是他曾经历的。

孟晓骏是个阿尔法男,他以良好的家庭背景,开朗明快的性格,以及才华能力吸引众人。顺理成章的成功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失败和落寞,他从美国折戟而归,满心沧桑,却凭着那几年的历练,敏锐的才思和进取的冲劲带着新梦想公司走向更大的成功。我非常佩服他给每个人的定位,以及对学生们思维方式和为事法则的训练。我本人经历签证面试后也体会到中国学生被拒签的主要原因,太不坦诚,太多闪烁,聪明反被聪明误。面试真的不仅是对能力的测试,也是对为人的测试。签证官的眼睛雪亮。而早期中国人对于签证的理解少而片面,没有足够的信息和经历支撑,如临大敌,误打误撞。中国人在大使馆是不被尊重的,尤其不被大使馆里的中国职员尊重,他们的工作似乎不是帮助申请人,而是歧视与打击。

成东青这个人物很特殊,一个出生低微,自卑土气,被环境逼迫着向前的男人。永远仰望和崇拜孟晓骏,他的成功出乎自己意料。据说黄晓明为这个角色着迷,弃演孟晓骏,用尽全身解数说服导演出演此角,并为此大大增肥。他称自己很多地方和成东青相像,少时的他也羞涩土气,无法战胜内心的自卑,一路走来受到很多质疑和嘲弄。他勤奋敬业,挑战自我的精神一直很吸引我,这次增肥十几斤,一改潇洒俊朗的扮相,做一个土鳖。可是无论如何他的俊脸胖不起来,一身的肌肉也放弃不了,所以有了这样的抱怨因为肌肉太健硕,完全不像土鳖,所以洗澡一场不能和邓超,佟大为一起赤身,只得穿着背心坐在一旁洗衣服。其实在我看来这场本身就不现实,那个年代在大学很少有洗澡聊天的,也根本没有三个人独自的空间,谁不是上大澡堂子,乱哄哄挤成一片,想着快点结束战斗?

这样一个男人经过多年有了一个成功的学校,要和孟晓骏处好的确不容易,一山不容二虎,出于敬畏的忍让总有限度。因此最后的矛盾也不令人奇怪,还是那句老话,不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做生意。多少同好一起创业,成功后都为利益分裂,绝交,我身边有太多的例子。不分裂时仅仅因为利益还不够大。
 
佟大为这个人物身上也有很多典型的特质。他才情满溢,浪漫滥交,却是心境平和,注重关系的人。他的降落伞有很多的蓝色。梦想破灭,爱情遇挫后,他减掉长发的同时也落到实地,找一个平凡女人过日子,兼在朋友之间做和事佬。
 
影片好看是因为这些人物个性突出,最重要也许是他们最终成功。成功男人的光环下一切都成为美好,缺点也被容纳。当然最动人的是他们最后的复合,起因还是内心深处彼此的友爱,男人之间的那种生死友爱。
 
观众喜欢,我想大多是因为怀念自己逝去的青春,曾有的热情,梦想,以及一路走来各自承受品尝的艰辛。

对于他们应对美国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起诉一幕我不欣赏,又是公然助长不道德行为的一幕,正如《北京遇到西雅图》里对婚外恋和非法攫取福利无形的正名。影片没有对教材侵权一案做过多的解释,美方认为新梦想盗用教材,并因为新梦想学生过于优异的成绩而认为有作弊现象。片中仅有一处中方提到他们每年有为教材付费,具体如何也没有挑明。我个人以为美国大公司如果提出质疑,一般都应该有足够证据,应该不会只凭猜测。

而影片的着重点放在展示中方的自我实现上,好像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赢得认可。事实上整个影片求认可的气息极为浓重,也是陈可辛导演本人的一个纠结点。三个人油腔滑调,缺乏场面上起码尊重,不可一世的样子蛮可笑的,添了一种无赖的意味。仿佛扭转整个局面,得到对方认可唯一凭借的就是长篇大论的一番英文。关于作弊,因为假设美方仅凭猜测就起诉本身站不住脚,所以成东青强记的证明也显得失色。如果对方没有证据,这样的证明和企图说服感动对方没有任何必要,如果证据确凿,中国学生可能有的强记能力也无证明没有作弊的说服力。我总觉得仅仅因为学生成绩过于好久臆测并开始法律程序的行动对于美国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那句,“我们已经认识了错误,要赔偿你们,但不是XX(金额)”就几近荒诞。既然承认侵权,那么赔偿便不是被控方如此淡定,似乎施舍般决定的。也许这正是影片不愿进入细节的原因,它的重点是让主人公说上一大段英文,在美国人面前赢得认可。可是现实的美国人,不会被这个轻易打动,他们讲究证据,而中国人还在玩情绪和感动。
 
感动的是曾有的青春,青春里的情谊,虽经过世事,却没有被摧毁。令人感到安慰。

我读到俞敏洪在微博对此片所发的一个声明,叙述一些背后的事实。这个故事并不是出自新东方,陈可辛称接片子时还没听说过新东方。影片拍摄前俞敏洪有被会知,因为故事不牵扯新东方所以他没有在意,毛片出来后他被邀去看也没有太多感想。直到影片大肆宣传,他才有了压力。无可否认,三人组合,以及人物经历和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三人有共同之处。这也是令人感动之处,因为在商界的确有这样的友情超越了所有商场之争,存留到现在。

俞敏洪的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一,我并没有成东青那么窝囊;二,经过这么多年过一段时间就和他们聚聚成为习惯,他们都退出了,我还在守摊(大意)

愿所有观众在影片里找回青春的感觉,珍惜尚存的友情,并感恩。

俞敏洪的声明,居然给我找到了
http://www.iceo.com.cn/renwu2013/133/2013/0521/267196.shtml

《看见》柴静对三驾车的采访
http://tv.cntv.cn/video/C29837/467331fd6d004efe9202d245ace09a0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UMARTINI的评论:
对呀 生活里的更真实 也更感人。俞敏洪很像刘邦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谢谢关心和提醒
那天摔得实在太扑出去,再结实的臂膀都怕是受不了了~~~

看了你提供的视频!
---《看见》柴静对三驾车的采访
哇,发现比电影好看多了,残酷多了但也真实更多了!

谢谢啊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UMARTINI的评论:
看到你可以打字了真高兴。一直有为你和玄米祷告。
那天看到你手摔伤,顿时明白了你留言的意思。你是不是查一下有没有骨质疏松,要不要加强补钙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苗青青的评论:
谢谢青青的分享。我如今也感慨很深,终于知道什么最重要,终于体验到想都想不到的。
祝夏安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盈袖2006的评论:

谢谢袖袖关心,我好多了~~~

前次不是说到扑出去吗,我就是指的自己。。。为了拍照片这个热爱的事而扑出去。结果栽一个大跟头~~~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我和女儿一起看的, 故事的表达有不少夸张的地方。但是从故事的发展, 三个主角的成熟过程来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他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从青年到成年, 干出了自己的事业。 但是后来, 事业成功以后的人生应该如何过可能是个更大的挑战。 电影没有涉及太多这个方面, 但相信真实生活中的他们和我们其实都有这个问题摆在面前哦。祝福他们继续成长, 最好找到信仰为心灵之锚。

跟你相同的是,我也没有上过补习班。 问好盈袖, 夏安!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一霖的评论:
影片还是好看的。事实上ets起诉新东方以后俞敏洪是服软的,更主要的是要想在中国正规出版资料,最后努力有了结果的,两家合作。
写完这篇以后,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对俞敏洪蛮佩服的,他那两个朋友比较有才,但在他这里完全就是人性的孩子。

我倒没有过补习的经历,对新东方只是听说。巧的是女儿回国闲着没事,旅行前找地方实习一个月,居然就是在新东方!
一霖 回复 悄悄话 你已经写了。还是你动作快。:)

我和你一样,这部影片我是当作另一版本的致青春来看的。故事里的一些有悖情理的地方我都没有过多的纠结和在意,让我共鸣的是我也有过许多相似的经历。比如,当年我也去上过英语补习班,那时上海最有名的英语补习学校是前进。我也常在上课时打瞌睡。我自己也在外面的补习学校赚外快。那时我们7、80块钱一月的工资,我的教课费每月可拿200多,是我工资的3倍啊。

看了柴静的那个采访,喜欢俞的低调实在,相比之下,许小平就做作多了。这部电影是根据许小平的小说改编的。他写这部小说时,俞是反对的,所以写完后,他也没有看过,并不知道其情节。我想,导演就是用小说的大体轮廓来讲一个故事而已。这部电影褒贬各异,喜欢的,大多是因为有共鸣。我本人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是近来3部讲述青春故事的电影中,最能为我接受并且感动的。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真巧啊,我刚把那篇贴了,就看到你的留言提到:)
正在听他在工商学院的演讲,也很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0EpFm-3l0o

保重啊,我刚看到杜姐也伤了手。
玄米 回复 悄悄话 是这样的感觉。
我很佩服导演并不熟悉大陆生活而把那段日子拍得那么贴心。相反一些成长在那个时代的很多人却那么做作地拍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毫不怀疑的认为拍得是新东方的故事。倒是看完影片后谷歌了一下,才知道有很多导演的意愿和影子。倒是中国人,核心的东西抓得很好。我是前两年看了一篇俞的北大新生入学演讲,才知道他,也很折服。
很喜欢他塑造的三个中国男人的形象,他们多情,他们自负,他们勤劳。他们总归有一颗和善的心。
我现在看电影,更注重好看,只要有了好的电影效果,即使有些失真也可以原谅。香港那边的导演,对电影的玩赏度拿捏得很好。
先写这么多。
谢谢你的祈福,前几天手伤了,写不了太多,今天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