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余华小说读

(2019-06-18 05:10:52) 下一个

读余华小说 , 信他为自己的小说写的序里说的 , 起先 , 在写别人 , 写写 , 就忘了写别人 。 不过是借个姓借个名说自己。譬如读他的 《 许三观卖血记 》。头几章 , 听人说新奇。接着 , 淡了所说的故事 。中国社会的缠人 , 熬人 , 扭人 , 直至让你人不人 ,不人的人   ;  读得喉咙口发干 , 满身裹了不得解脱的罗网  ; 怎么做了中国人的自恨油然而生 ;  ,,,等等 , 等等的感受 , 层出无挡。

平民 , 贫民 , 庶民 ,人民, 草民 , 贱民 ,当然有环境逃不脱的罪过 。 但若置身其中, 会常常忽略了。难以置信 , 怎样的到来 , 才能使其邮轮上不抢食  ,   不在宜家的床上打呼噜  , ,,,怎样的改善能触及到进门的地寸寸擦 , 出了门的楼梯满是垃圾的 " 容忍 "   ? 能 ,,,

从来没有自由 , 诚然。可他们各个都 " 自 " 由 , 仿佛没有历史 , 没有地域之别 。一个平面上并列着秦至共和国的汉人。长得差不多 , 实则十三不靠 。

听到 " 凝聚力 " , 除了好笑  , 哪有别的  ? 没一句话是自己的 , 没一个想法是自己的 , 加在一起 ,成就了这 " 民 "  ,刻薄的还加上 " 族 "。

把自己熬成一不知往哪儿塌的糊涂的同时 , 也熬别人。

雅利安人 , 进入印度 ,立佛教 , 人分等  。毫不骑墙。早期的印度史 , 硬得像斯巴达。

贱民。公然的。不能变通的。细品 , 很有滋味。

路冲 。没关系 , 门上安个镜子 , 结了。这聪明 , 让汉人怎么也走不出 。 走出了 , 又 " 去粗取精 " 地乱想 , 现在更爽 : 弯道超车。变形金刚 , 耍呗 !

知道不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时起 , 我们就进了变通的专业 。变变变 ,通通通 ,50 岁后 ,都笑非笑 , 哭非哭。譬如 " 开心就好 "  , 你说是哭 , 还是笑 ?余华把它们细细地数落出来。

还活什么劲 ?!  又不敢死。真的就是个《 活着  》 。

鲁迅曾说他面对着 " 浓黑的悲凉 "。余华写出的不是浓黑能说尽的悲凉 , 因为

 " 悲凉 "    总还是人的感受。余华写的是回到爬行的类人猿时代的 "活着 "。

 这就是1949后的 "民 " 的真相。

阿Q与斯民比 , 原是很生活的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行道堂主 回复 悄悄话 余华的小说是很细腻的背后透露着犀利。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 呼唤 》虽暖 , 暖不及骨 ,寒凛凛得在。 余华的语言 , 营养不丰于红楼梦 ,但有鲁迅文学里不遵命的就写自己所闻所见的纯。 话说得让你觉着不顺, 烦你 " 适应 " 。
应物兄 回复 悄悄话 分析的深刻
lhy86 回复 悄悄话 你这语言,得先适应一下,也喜欢余华,更喜欢稍暖一点的《在细雨中呼唤》,呵呵,他的小说似乎没有暧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