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既完美

当下,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言说的谜
正文

你我难以交流的鸿沟到底是什么?

(2019-06-07 06:55:59) 下一个

本来没有觉得是问题,但昨天和网友关于这篇博文: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363/201906/5820.html?#comments 产生一段交谈,他说“融入很难很难”,而我觉得根本无需努力。到底鸿沟在哪里,是什么?为什么我说的意思,读者完全无法明白?现在把这段交流记录在这里,也许可以敲开问题的根本:

读者:

这很难。 
许多年前我在北京某个公园就看见你所说的第一现象:一个男人紧紧拥抱一棵树,脸上的表情非常甜美仿佛是听到了树的血液流动的声音。很神。

明亮:

你可能误解了“融化”。不是把我的身体和某一棵树结合起来那种物理意义上的融入,而是和“树”这个经验体验融合,我不是我了,树不是树了,主观和客观融为一体像能量一般。不是那个人拥抱大树的情况,你什么都不需要具体做,而是品味“我和我的经验是一体的”。我可能无法描述清楚,但绝对不是人去拥抱大树这种物理的融合。 

直接品尝经验,想象一下自己融入经验。我没有讲“树”这个具体的东西,而是讲经验。也就是说,别管它是不是“树”,树是一个思想概念,别理这个思想概念,把“树”看成是纯经验,像梦一样。不是真的和一棵实性的硬绷绷的树融合,而是融入像梦一样的经验中,管它称为树还是情绪。

读者:

这个很难,的确难,真的很难。

明亮:

你唯一拥有的就是经验。经验中显现出万事万物,但这些都不是真的万事万物,而是纯经验能量。如果你有困难理解,就回想一下晚上做的梦,梦里也有大树,梦里去触摸这棵大树也会感觉到硬硬的质地,梦里的那棵树是真的在那里吗?如果梦里的“你”要和梦里的大树融合,他就必须拥抱大树。但当你发现梦里的“你”和梦里的“树”都是同一个梦能量,这个发现,就不需要去拥抱大树了,因为你真正明白了没有“你”也没有“树”,只有同一经验能量流,不需要去拥抱,已经是一体了。 

同样道理,现在当下的经验和晚上的梦经验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纯经验。除了是你的经验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

读者认为很难,非常难。而我觉得容易,简直容易到无需努力,但我发现很难跟读者交流。我的文章够啰嗦的了,但我发现还是难以表达。NISARGADATTA大师也觉得很难让听众明白,有次他明显地被问烦了,就告诉在座的听众:“我说的一切话都是把一切看成意识说的。如果你不把一切看成是意识去听,是无法听懂的”。 

NISARGADATTA点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说者把一切看成是类似梦境一样的意识场,也就是我说的“经验场”,看似在,其实不在。但听众却把一切看成是实实在在的万事万物。这样地听,怎么可能听得懂呢?我说“融入”,我不是说把我这个“实体身体”融入到实体的“一棵大树”中去,如果是这样认为的话,简直比登天还难啊。就算你在经验中去拥抱大树,你还是认为你的身体是实体的身体,你的拥抱是实体的事件,你拥抱的对象大树也是实体的物体,那么这样的“融入”是不可能发生的,两个“实体”怎么可能融合呢?

所以,把一切看成是”纯经验“。所谓的“大树”作为经验形式确实显现在眼前,但它不是什么实体的独立存在物体,而是显现成“大树”形状的经验流。经验就好像是“闪光”那样,完全没有实体的意义。就像你回想一下晚上做过的梦境,梦境根本没有实体存在,梦境就像闪光那样,闪闪发光地流过,是纯粹经验流过,虽然无法否认体验过了,但醒来后就明白梦境根本没有实际发生过。 梦幻仅仅是纯粹的经验流过。

当下即刻,你认为存在的“你”,仅仅是经验呈现出来的“你”,而没有任何实体你存在。你认为的“身体”,仅仅是经验呈现出来的“身体”形状,和电视机里面放映的“人物”一样,由无数的光点构成,看上去像“人”,但如果你仔细去观察,就发现它们都是光点而已。 

经验情节就好像电视机中放映的故事内容。而真正的你就好像是放映故事的电视机。无论故事内容多么千变万化,你,作为放映机,丝毫不受影响。就算故事内容里面呈现出“核子大战”,“世界毁灭”,但放映机丝毫无损。就算故事内容里面放映出“洪水泛滥”,你作为放映机一滴水都不会沾到。当然,我用放映机或电视机作为比喻而已。你当然不是什么放映机或电视机,你是超越一切意识超越一切经验呈现的绝对本身。你可以呈现出经验流动的表相,但你远远超越一切经验表相。无论经验场中出现什么故事内容,你丝毫都不会受影响。经验场中的“你很成功”,对于真正的绝对的你,没有什么意义。经验场中的“你很失败”,对于真正绝对的你,丝毫影响都没有。梦中的“失败”是真的失败吗?放映机中显现出来的“成功或失败”和放映机有关系吗?你要哈哈大笑了。 

所以,把一切看成是纯粹经验场,而不是一个一个具体的独立的实体存在,换个说法,把一切看成是梦,那么“融入”一切经验就不需要努力的了。不但观察者“你”是纯经验,被观察的对象,比如汽车,楼房,道路,思想,情绪,天空,草地,时间,空间,一切的一切,都和你一样是纯经验体验,而非实体事物。既然主观和客观都是纯经验流,还需要刻意地去一方融入另一方吗?不必了!因为作为纯经验,一切都是同一个经验能量流,看似的分离是假分离,是纯粹的SEEMING而已,不融入已经融入了。 

所以,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见”。 当你一见到这个奇迹情况,什么都明白了。除了“见”到,不需要做任何具体的事情。

 

退一步,我不否认你目前觉得“很难,非常难”。那么就看看这个告诉你“很难非常难”的思想能量流,感觉到它的升起,融入它中去,先不要管它告诉你什么内容,直接去品尝一下这个思想能量的味道。只要你试尝这样做,就算不明显成功,这样做已经在你的深层能量层面发生作用了,这个作用不是表相中明显显现的。所以,不要管做到做不到,也不要管如何做,就直接去融入它。如果你坚持,做做,放放,然后想起来再做,不要太认真太当一回事地去品尝或融入,像玩游戏那样,那么你就会产生一种以前没有的习惯,在你的深层会微妙地积累,以后会越来越容易的。某一刻开始,你会吃惊地发现,我都没有想要“品尝”,品尝自动进行了。我都没有想要“融入”,自动融入了。

 

高级瑜伽就是体验自己的奇迹,一开始是“你的意志做瑜伽”,逐渐地,变成了“它通过你做瑜伽”,再逐渐地,“你”找不到了,只有它,一切都是它,“你”就是它,表相中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而是当下即刻的大圆满。注意,我没有说排除了表相中的SEEMING的“不完美”,而是发现一切SEEMING都是它的显现,因此不当真了。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你开始去品尝经验,就算一开始是用思想意志去品味,就算一开始无法绕过思想,只要你开始去品尝了,就是一种“成功”。高级品尝是不可能失败的。任何思想上认为“太难”或“失败”都不是真正的失败。只有通过实际品尝,内部深层才能积累,敏感度才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我建议你先开始品尝那些和你没有利益关系的现象。比如,品尝一下家里地板这个经验呈现是什么味道。注意,我没有要你去品尝“地板”这个实体东西,而是品尝“地板”这个经验流的是什么质地或味道。你会发现“地板”这个经验越品尝越无法确定它到底是什么了,好像会感觉到原先认为稳定的“地板”随着你的品尝在不停地跳跃,震荡,变化,前一秒钟的地板和后一秒钟的地板就有微妙的变化。如果你品尝习惯了,最后才去品尝和你有利益关系的东西,比如飘过你的思想情绪。不要一开始就面对思想情绪,因为它们和你太有关了,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去品尝思想情绪会比较困难。

 

无论你有空,还是没空,有机会就一回头,朝窗外看,看着看着,你就会融入到“窗外”这个经验中。有时候几秒钟都不需要,这就是POWERFUL的品尝。

有时候,你陷入了家庭矛盾,不听话的孩子,无法理喻的老公(或妻子),难以相处的丈母娘(或婆婆),这些都是思想告诉你的故事。这时,你一回头看到窗外,绿草可没有这些问题,树上的鸟儿可没有这些问题,树叶可没有这些问题。你这一回头,注意力就从家庭矛盾中分散开来了。你吃惊地品尝到,这一种经验(比如家庭矛盾)显现的同时,有无限多种完全不同的经验也在显现。好像有无限多个频道播放无限多个不同的电视剧,而你的“心”或思想却集中到其中一个单一频道,把丰富的经验显现解释成为负面的“家庭矛盾”了。思想把单一频率的情况解释成为了经验的全部,陷入了片面抽象的故事中去。但你可以一回头,发现负面故事显现的同时,无限多样的其它经验同时显现,它们完全不同于负面故事。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品味吗。

经验中的“问题”不是被解决的,而是你去品味它后,发现原来它的背后是无限在发生,你超越了“问题”。原来那个“问题”也许还在,但因为你的发现,远远超越了这个单一频率,那么请你放心,会有一种无限的威力巨大的(THAT)力量去处理那个“问题”的。

注意,一切经验中产生的“问题”,都不是因为你个人的意志,是它(THAT)的意志。你可以放心了,既然它(THAT)会让“问题”升起,它(THAT)也会以某种方式让问题消散的。你不需要负责。你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请注意,“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思想也不是你想出来的,也是它(THAT)的意志。你可以想办法,但不必纠结:“万一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天就要塌下来了”,不,不,没有可以塌下来的“天”,也没有它(THAT)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让问题升起,它就可以处理一切问题。请你放心吧。

就算你无法解决问题,比如付不出欠银行的钱了,银行把你的房子没收,你必须睡在街上,这还是它(THAT)做的梦。“睡在街上”还是它的神圣意志,是神圣的必然,不是“你”的错。“你”不必负责。

 

明白了的那位,不一定避免经验中显现的“问题”。比如,NISARGADATTA大师最后是因为咽喉癌去世的,因为它习惯抽烟。身体上得的“病”是它(THAT)的意志,和“你”无关。身体以什么形式消散,也是它(THAT)的意志,和“你”无关。表相中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你深入品尝这些“问题”,会发现它们不是原来思想定义的“问题”,而是无法言说的神圣经验能量流,这样的品味,就超越了一切表相“问题”。

 

不要认为做高级瑜伽,可以获得某种魔力来帮助你付房租,或帮助你克服身体的衰老。如果你基于这些私欲去做瑜伽,会变成了一种不必要的阻力。我建议你保持好的态度,把“命运”交给它(THAT),这就是一种臣服或投降。经验中体验到了病痛,立刻明白那就是它梦见了“病痛”这个经验,而并非你这个“人”的“损失”。这不等于说你不去看医生,不去服药,而是该干的照干,但没有任何纠结。一切“发生”或“不发生”都是它(THAT)的意志,都没有错误。

 

RAMANA MAHARSHI大师不就是在明白了以后,到处流浪,但被他的追随者搬到寺院里面。我没有说明白了以后必须到处流浪。不是这样的。也许经验会显现出“到处流浪”,这不是错误。也许经验会显现出“住在曼哈顿顶层的PENTHOUSE享受荣华富贵”,这不是错误。这些都是纯粹经验而已。你不会因为“到处流浪”而明白了,也不会因为“住在PENTHOUS享受荣华富贵”而无法明白。

这个一“见”,就是把一切经验看破了,和经验场里面的内容完全无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提醒你,要去直接品味经验,然后经验会告诉你它的秘密。明白是通过品尝经验而发生的,但明白不是某种经验。明白了就超越了经验。

 

直接品尝经验场后面的能量流,品尝这个能量形式的质地,其实就是超越了你的“命运”。你越品尝经验的质地,就相当于超越了经验告诉你的“命运”。命运是什么东西?别被这两个字吓唬了,命运就是你的经验变化PATTERN。这些经验变化PATTERN看来无限多样,有些可怕,但它们都是同一个能量的显现模式,丝毫不会对你有什么伤害。

再唠叨一遍,绕开思想解释,直接品味经验能量的质地,就是最有效的超越了“命运”。

 

 

 

 

==========它==========

它就是经验中的一切显现。并非它“生出”了经验中的万事万物,它不可能创造出不是它的“东西”。经验中的一切显现都是它的存在模式,而不是它创造出来的。它看上去好像是经验中的万事万物,但它不是看上去的那个情况。它不因为自己看上去像“人”就是人了。它不因为自己看上去像“大树”就是大树了。它就是无限本身。这个“无限”可以自由地显现出无限多样的“看上去”,但不因为其中的任何一种“看似”而成为了看似的实体物体了。

它看上去像天空,但天空仅仅是它显现出来的经验流,不等于它真是天空了。

它看上去像“我”,但我仅仅是它显现出来的经验流,不等于它真是我了。

它看上去像“人‘,但人仅仅是它显现出来的经验流,不等于它真是人了。

它看上去像“宇宙”,但宇宙仅仅是它显现出来的经验流,不等于它真是宇宙了。

它看上去像“时间”,但时间仅仅是它显现出来的经验流,不等于它真是时间了。

它看上去像“空间”,但空间仅仅是它显现出来的经验流,不等于它真是空间了。

你可以继续下去,这个句子可以无穷无尽地说下去。任何“概念”都是看似的经验流,但不真的等于它(THAT)就是这些概念所描述的情况了。

它没有“部分”。经验中每一个细小的“呈现”都是它的全部。经验中在地上的一粒沙子,就是它的全部。经验中的一粒沙子和经验中的无限宇宙有同样的价值。如果你看穿了“沙子”这个表相,就等于你看穿了“无限宇宙”这个表相,一切表相都是完整的它(THAT)。当一点看破了,整个经验场都看破了。你不需要去研究观察很多东西。也许你一直盯着“一粒沙子”看,就看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一切思想告诉你的概念,都是片面的单一频率的故事,真相远远多于,也远远不同于单一频率诉说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一切思想概念都是幻觉,没有例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想知道2 回复 悄悄话 那句话好像又落入了之前的错误。不过,博士之后又补充了,没有 inner guru。不断在两个层面跳,他也说自己在推翻自己。
想知道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亮现实' 的评论 : 好的,谢谢您的提醒,非常棒,要提醒自己不要落入二元对立了,落入了也放过,每个瞬间都是新的。博士的很多词确实让人困惑,不过,他也反复抱歉,自己的中文太不好了,只能用土话交流。关于回家,博士说,回家就是最终发现,自己一直就在家中,不可能不在家的。一切都是无事生非,神圣的游戏。博士说,他这次出来,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让我们的大脑迷惑,最终送到 inner guru 的门户。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勤而行之' 的评论 :

写了一篇新博文,回复了你的问题。
勤而行之 回复 悄悄话 先生,每天的经验融合开始感觉生活很迷人。但很好奇,你对于博士的说法的评论,是否也是你的思想告诉你的幻觉?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是的,博士的下面这些说法是完全对的:

“他也强调,这只是一个比喻,因为“有”是不实在的,只有“空”。没有道路的道路,彻底的拥抱未知,走到后面,所有的概念都要丢掉,“空”的概念也要丢掉,“空”和“有”也是平等,而平等的概念也是多余,一切都只是完美。”

我只想补充一句:最好不要说“有”是不实在的。而应该说“空”就是“有”,“有”不异“空”。真正的明白完全不以“空”排斥“有”,也不以“有”抹杀“空”。而是体验一种和能量融合的无法言说的愉悦,一切都是它,一切都是它,管它称为“空”还是称为“有”,去它的!不管是有,还是无,都是它,都是同一个它,不会为这些“空或有”和“真或不真”对立概念纠结了。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隐身草' 的评论 :

是的,品味就是“观察”或“观”或“见”。我选择用“品味”这个白话词汇比较容易理解。如果用一个“观”,是一个古文表达方式。就显得隐晦不清了。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想知道2' 的评论 :

博士这些说法都不错。但我受不了他的其它说法,比如什么吞没什么,什么击碎什么,比如“回家”之说,我不会这样说的,这样说法是加强了两元对立逻辑,有些说的太随便了,会让听众误解。

别看我文章写的啰嗦,但我用词是相当谨慎的,尽量不给听众有误解的机会。

我是绝对不顺从听众的思维逻辑。如果我顺从听众的思维逻辑,不就是加强了他们的幻觉吗?
我直接告诉他们,他们的思维逻辑是彻头彻尾的幻觉。当然,有些听众会被我的犀利冒犯了,那么说明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悟性,还没有交流的缘分,离开是好事,我没有觉得是问题。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想知道2' 的评论 :

也许是吧。博士担心别人听不懂不来听了。我没有这个担心。对于我来说,根本没有“别人”需要“醒悟”,我也不是老师。一切都是“它”,就是我自己。如果在我的眼中有一大群“别人”需要听懂,那么我有幻觉。我没有任何欲望,我不想拯救世界,因为一切都是我自己(它),已经是大完美了,为什么要拯救啊?哪里有什么“世界”和“众生”需要教育啊,哪里有“人”需要拯救啊?一切都是我自己(它),不但没有“我这个人", 当然就没有“别人”了,当然没有“世界”了。

只有它,SELF!

我直接告诉你实话,不加粉饰,不担心“有人听不懂”。听不懂就听不懂,他们就离开了,对于还不够悟性听懂我说的道理的那位,确实不应该来我的博客,对于我来说啥问题都不是,担心什么?
想知道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亮现实' 的评论 : 不过您的表达更清晰一些,而且很彻底。看您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ew^new' 的评论 :

太好了!就是这么品味的。对于我来说,乏味的排队不是乏味,而是品尝奇迹,声音,视觉,思想,腿站在地上的触觉,手摸着扶手的感觉,它们都是同一个“它”!“它”不停的对我呼叫:“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最最终极神圣的“它”伪装成经验中的声音,视线,人物,事件,嗅觉,触觉,对你呼喊:我和你同在。可是你像睁眼瞎子看不见最最亲密的“它”。它就是你自己,你却认不出你自己来。你错以为你是一个装在肉体里面的“人”,在“世界”里面过着不自由的可怜的“生活”,这是彻头彻尾的看错了。

绕过思想告诉你的情况,直接去品尝经验的点点滴滴,就是和神圣的“它”亲密融合融化。什么叫做“爱”?不是那种世俗理解的“我爱你,我爱她”那种个体给与个体的“爱”,而是和亲密的“它”融合。当你直接品味经验,就是直接和“它”同在了,超越任何“个体”概念,这就是真正的BODHICITTA(菩提心)。可惜世俗佛教把这个BODHICITTA给肤浅地误解了,成为佛祖爱人这种肤浅的理解。

要坚持这样的简单品味经验,继续下去。不要太认真,做做放放,想起来就品味,想不起来就放过。每一次品味都不会浪费的,会在“它”的深处积累。别以为是“你”在品尝,其实是“它”在品尝它自己。“它”最爱的就是它自己。“它”中显现出来的经验中的“你”来品味经验,就是它品味它自己。

对,先不要去品味思想,因为思想对于你来说太有利益关系了,比较困难。首先对和你无关紧要的经验形式品尝开始,慢慢习惯去品尝,然后再品尝思想和情绪,会事半功倍的。
想知道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亮现实' 的评论 : 博士一直在强调,醒觉和做不做没有关系,和时间空间没有关系,比较贴近的说法是“在”。在、觉、乐,站在不同角度,表达同一个,“在”的同时会有“觉”,会有“乐”。“乐”本来就是本质,或者换一种说法,“爱”“慈悲”也都是在说本质,都是代表合一。
想知道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亮现实' 的评论 : 博士说,关于醒觉,只有两种状态,醒觉和不知道自己是醒觉的。甚至醒觉的概念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只有醒觉。我感觉博士是为了照顾很多不同层次的人,或者说照顾被过往灵性知识所束缚的人的境界,而退了好几步,顺着他们的理解说了很多话。他一直有提到,希望带大家慢慢从“有”摆荡到“空”,因为过往束缚太严重,一开始就提到“空”,可能会让大家听不懂,同时小我会马上排斥,另外,他也强调,这只是一个比喻,因为“有”是不实在的,只有“空”。没有道路的道路,彻底的拥抱未知,走到后面,所有的概念都要丢掉,“空”的概念也要丢掉,“空”和“有”也是平等,而平等的概念也是多余,一切都只是完美。

感觉和您说的很像。
隐身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ew^new' 的评论 : 多年前跟着前博主学习观察思想,也是有你一样的感觉。不过我是一直保持观,不光观思想,还观情绪,身体的各种感受等等。这样烦恼就越来越少了。我总觉得“品味”和“观”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思想试图告诉你的放一边,直接回到最基本的觉。
new^new 回复 悄悄话 早上正在静坐,老墨来打扫院子、割草,吹风机割草机轰鸣着。若在以前,肯定烦躁不安。但现在就会直接品味这个轰鸣声,绕过思想上的老墨、吹风机、割草机等概念。直接体验这个声音,好像变得跟它共振了,这样不但没有一丝的烦躁,反而感觉跟这个声音融为一体。很奇妙的感觉。
还有品味思想,有时想直接品味那个不爽的思想情绪,但一要品味它,它就溜掉了,很难抓到它。但同时那个不爽的情绪也烟消云散。所以品味思想好像比较不容易做到。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川晔' 的评论 :

博士说的没错,但就是说的不究竟。他好像是照RAMANA的说法照本宣科,我不清楚他是否真的品尝到‘它’。怎么需要去“击碎”我呢?这样的说法就是不太明白的那位会说。“我”仅仅是一个思想,不去理会就行了,当你直接品味经验,会尝到那种无法说的甘甜,当你尝到甘甜,有没有“我”就完全不重要了,放一边了。

博士说“绝对把相对吞没”这个说法完全是误解,说明他还没有真明白。绝对不吞没相对。相对就是绝对的显现模式,绝对以相对的模式显现出来,但不抹杀它是绝对的。比如,绝对没有时空,却显现出“时空”来。绝对是不需要吞没时空的。

绝对只要知道,时空是我自己做的梦,这一个“见”,就是明白,那么“相对的时空”就不是问题了,为什么要去吞没或消灭相对呢?

我听过一些博士的视频,听听就听不下去了,虽然大多类似我的说法,但仔细听就听到太多不究竟的说法。悟性还不高的大多数人是听不出来的。

我要告诉你,你当下就是绝对本身,你就是它,就是THAT,当下即刻就是!但你不需要吞没了任何相对的经验内容才变成它(THAT)。吞没或消灭之说是误解,用这种说法就是陷入了思想的“有为”逻辑陷阱。你作为终极绝对的它(THAT),不妨碍你显现成为一个“人”的经验表相,或显现出“宇宙世界”的经验表相。显现出相对的经验表相并非等于你偏离了你自己(绝对或THAT)。因为这个偏离是假的。

不究竟的那位告诉你要“回家”。我不会这样说,因为“回家”是误导,为什么??因为你早已经是家了,你从来没有偏离绝对的THAT(它 == 家)。你只是忘了你已经是家了,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说什么“回家”是假设你远离了家而需要回去。无论谁跟你说这个逻辑,要小心了,这是思想逻辑幻觉。

”回家“是一种希望,希望就是阻挡明白的一帖毒药。大圆满就在当下即刻,你哪里都不需要去,已经在最完美的家了。如果有谁要你回家,那就是误导你说你离开了家,这样的逻辑怎么能让你满意呢?这样的逻辑就是希望你去努力”回家“,又把你拉回思想编织出来的幻觉循环中去了。

不是这样的!你没有家,因为你*就是*家。你不拥有大圆满,因为你*就是*大圆满。你不拥有爱,因为你*就是*爱。你不拥有光明,因为你*就是*光明本身。你不需要自由,因为你*就是*终极的自由,那个“不自由”的感觉是自由的你跟自己玩的游戏。你不需要回到’它‘,因为你从来没有偏离’它‘。耶稣不是一直提醒我们:你和上帝是同在的,这个《同在》说的非常恰当。

如果你想象有一个美好的”家“要回,怎么可能品尝到它和你是一体同在呢?

当你还希望达到某种“美好的状态”,这个希望立刻阻挡了你直接品味已经是你自己的美味了。当你沉浸在“希望”之中,当下即刻的完美就看不到了,忽视了。

所以,任何“大师”告诉你这个希望,那个回家,都是隐形误导。我只跟你坦白地说:完美就是当下即刻,你就是完美本身,品尝经验就是品尝你自己本身。注意,我没有说你自己是“身体”里面的“你”。我说的你本身就是你当下即刻的经验场。

估计博士不会跟你说这些,我无法确定他是否真的明白了。如果你读了我的所有文章,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不用“吞没”或“消灭”或”回家“这些词汇,因为这些词汇非常误导,把一个无二的大圆满,描述成为了两元对立的幻觉了。
.川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亮现实' 的评论 :
好的谢谢,我再去认真拜读。
.川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亮现实' 的评论 :
品尝(让自己完全融入当下的每一刻),然后放开,就是全部了对吗?

我看到杨定一说的方法是:完全臣服,臣服于什么无所谓,就是不执著于任何事情,放过一切心念,最后只剩下产生那个心念的“我”是,问一句“我是谁”,就把最后那个还有心念的“我”击碎。然后,绝对才能把相对吞没。

杨定一说的这个绝对是指That,相对是“我”,他说绝对把相对吞没之后,就是“我”回到“真我”,他把那叫做回家。

我一直追看就是想知道他说的这个回到“绝对”,还有J.Krishnamurti说的进入Natual state,还有大家说的That的状态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个状态?是不是某种我可能永远无法明白或者进入的状态呢?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建议你读这篇去年写的文章,针对的就是今天我们遇到的“困难”。也就是说你认为我说的意思不是我想要表达给你的意思:

《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不正确的观察方法》
链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363/201904/28411.html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川晔' 的评论 :

就在当下此刻,如果没有了思想告诉“你”:“我存在”,就没有“你”存在。

“你”是因为思想告诉有一个”你“在身体里面住着。

假设你现在打盹儿,思想没有了,就没有什么”我“了。一会儿后,打盹完毕,思想再次涌动起来,立刻出现了“我”的感觉。

同样道理,晚上陷入沉睡,就没有了思想,哪里还有白天经验中的“你”?不但没有白天经验中的“你”,连白天经验中的“世界宇宙”都消散无踪,好像没有发生过。

然后出现了梦,梦中呈现出另一个“我”,和另一个“我的世界”。虽然梦里呈现出来的“我”和“我的世界”与白天经验中的“我”和“我的世界”完全没有关系,但看似很类似。

梦境好像是一段接一段的飘过,每个梦境都和前一个梦境没有任何关系,每个梦境都有一个不同的”我“和”我的世界“,哪一个”我“才是真正的我?白天的”我“是我吗?晚上梦里的诸多”我“是我吗?

都不是!它们都像放映机中放出来的”角色“,都不是真正的我。

真正的我,就像那个看不见的放映机不断地放映出一个接一个的”我“经验,那些”我“经验就是纯粹的经验能量流。看似在,其实不在。看似发生,其实没有发生。

如果你绕过思想告诉你的故事内容,直接去品尝一段一段的经验能量,那么它就会告诉你它的秘密来了。

谁在直接品尝经验能量?一开始好像是经验中的“我”在品尝经验,但慢慢品尝下去,那个“经验中的我“就越来越不确定了,变成了经验品尝经验了,最后你都无法描述到底是“谁”在品尝经验了,这就是品尝的不断微妙深化过程。非常有趣,你自己去感受吧。
.川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亮现实' 的评论 :
没有了思,我就不在。听起来有些吓人!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川晔' 的评论 :

沙子这个表相形状当然和沙滩不是一样的。但沙子和沙滩都是同一个经验中不可分割,就是这个《经验》的全部。你不可能把《经验》中的沙子抽掉,还有沙滩在那里。你不可能把《经验》中的”我“抽掉,还有”别人“在那里。同样地,你不可能把经验中的”主观“抽掉,还有”客观“在那里。

经验中的看似有万事万物,但你无法抽掉任何一个”事物“而其它还在那里。因此经验场是一个完全但整体,其中任何”部分“是无法抽掉而整体还在的。

回想一下昨天晚上的梦,梦里面的任何一样事物,都是梦本身。你不可能抽出其中一样东西说它不是梦,这是荒谬的。

当下即刻的经验和晚上的梦幻没有差别。 因为”我“在,所以”我的世界“就在了。如果没有”我“怎么可能有”我的世界“呢?

迪卡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但他没有说,没有了思,我还在吗?
明亮现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人生没大事' 的评论 :

太赞了!你看来开始熟了,说的句句到位。我也不必多说什么了。
.川晔 回复 悄悄话 我不理解这一句:“它没有“部分”。经验中每一个细小的“呈现”都是它的全部。” 当That呈现成沙子时,还呈现成沙滩,同时呈现成沙滩旁的海洋,怎么可以把一粒沙子看成它的全部呢?
人生没大事 回复 悄悄话 呵呵, 尼大师说的把一切看成是意识和博主说把一切看成是”纯经验“毫不费力,这些话和文字是毫不费力被感知,但是一个意识能量马上升起,说“我”“听到了”,”我“”看到这些文字了“,“我”“理解”或“我”“不理解”,”这个练习太难了“”太虚无飘渺了”。 然后就stuck到上述打引号的概念里了。 关键点是这些念头也是毫不费力的被感知到了,和刚才看文字听声音一模一样,种种念头的起落也是可以毫不费力的感知, 无需做功。 所以博主说的“见”字非常妙, 这个见可以理解为即刻显现(immediately appearing/presenting), 一眼瞥过去,大树蓝天白云草地小鸟。。。等各种颜色形状即刻显现,present在眼前,不是需要做功”看“,也可以说”看“是一个空动作,当然要说”我要睁开眼皮这个需要物理做功“也可以,其实这个做功也没法细推敲,因为睁开眼皮这个是动作是自发完成,可以毫不费力的感知, 而”我睁开眼皮“这个也是一个当下立即呈现的念头,也可以毫不费力感知。我的经验是当有些所谓的“负面”情绪念头出来时, 可以马上开玩笑的说“诶,我怎么毫不费力的就有了这个“好难过,好讨厌的念头,真好玩,哈哈哈。”马上绕过思想概念的trick。这个“好讨厌好难过”的念头貌似是对貌似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放加评论,其实是当下fresh 的一个“能量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