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既完美

当下,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言说的谜
正文

通过“老僧不避酒肉”寓言故事谈谈“无分别心”

(2019-04-26 12:14:24) 下一个

先让我们读读这个故事:

衆小僧師於一老僧。老僧不避酒肉。衆小僧惡之,然不敢拂其師。久忍不得,一小僧遂忿而曰:僧不能酒肉,吾師何不捨之?必捨之! 不捨,吾等将捨汝,投他師!

老僧笑曰: 明日吾與汝等共赴酒肉。

衆小僧惑,皆自忖: 待一日無妨,且看葫蘆中何藥。

翌日,老僧携鋤與碗,率衆小僧同赴一亂葬之崗。自以鋤起一腐屍,取其肉而啖,又以碗取溝中污水而飲。既甘之如酒肉,且笑而呼徒衆曰: 飲食在此,吾子無待!

衆小僧駭而大悟: 吾師得證無二,無分别心。吾師之為酒肉,非吾輩之為酒肉焉!

遂拥師歸,不復言他去者。

 

存在评论:

这个寓言故事其实概括了最高深的道理。你看看通篇不用任何宗教术语八股,不谈什么 “觉”,不谈什么“空幻”,也不谈哲学,只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指向了最高深的道理。

如果读者不仔细看的话,以为在讨论和尚该不该吃美味佳肴的问题。小和尚看到老和尚和普通人一样,不回避美味佳肴,小和尚就纠结了,既然学了佛,怎么还可以执着于“酒肉”呢?既然成了大和尚,精通佛法,怎么连“美味佳肴”都放不下?为什么我们小和尚必须吃素,而他大师却可以沉浸在酒肉里面?他这样的行为如何得到我们的尊敬呢?然后大师带大家去了坟场,挖出腐烂的尸体吃了起来,连尸水也喝。大家终于明白了,大师吃喝酒肉,并不是我们这些“人”思想上理解的吃喝酒肉,是THAT,是无限整体无二,是无分辨心。

如果要真的明白,光理解“无分别心”还是远远不透彻的。让我们把这个问题说说透彻吧,你听懂听不懂是你的事,我管我说:

1) 普通人认为“吃素”容易开悟,“吃肉”就不容易开悟。好像“吃素”有什么特别的神奇功能让“人”开悟。其实,“吃”或“不吃”,“素食”或“肉食”都是表象经验形式,和无二整体一点关系都没有,无二整体不因为“吃”或“不吃”而增加什么,也不因为“吃”或“不吃”而减少什么,更不因为吃的“对象”是素菜还是酒肉而增加什么或减少什么。一切经验形式都是思想解释出来的情况。都是无限无二整体貌似出来的。思想上解释成“我在吃酒肉”,但现实并非是思想解释出来的这个情况。表面上看思想解释成“我在吃酒肉”这个故事,其实当下到底什么在发生?无法知道,无解! 就好像大海暂时呈现出一个“海浪”的图象,并不可以说大海真的变成了海浪,思想的解释永远是片面错误的,思想永恒无法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思想的特点就是简单地下结论说“我在吃饭”了。思想就是一个解释系统,通过对一幕幕无法确定的THAT能量进行简单化的解释,把“无限无二”片面地归纳解释为“有限的故事情节”比如“我在吃饭”,这就是幻觉。我并不是说现象是幻觉,而是说思想解释出来的结论是幻觉。

2)上面的寓言故事中大师去坟场吃腐烂的尸体,这是一种极端的行为。很多读者读完后,误解成:“开悟”就可以去吃腐烂的尸体了,他们感叹“开悟”好难啊,以为开悟就像练功,练到“可以吃下腐烂的尸体”这个神奇功能才算到位。普通人错以为“无分别心”就是不要分别“腐烂尸体”和“美味佳肴”了。这是彻头彻尾的误解!我一直强调,一切经验呈现形式都不影响无限无二整体(THAT),这才是真正的“无分别心”。而不是在经验中不分“腐烂尸体”和“美味佳肴”。大师去坟场吃腐烂尸体,不是因为大师享受这个经验形式,而是大师通过这种貌似极端的经验形式来对冲普通“人”的思维逻辑。除了起到对普通“人”的启示作用外,大师平时肯定不会去吃腐烂尸体的。如果普通“人”读完这篇寓言后认为,我做不到吃腐烂尸体。这很正常,为什么你要做到呢?大师之所以去吃平常人不吃的东西,就是来说明吃或不吃,吃什么或不吃什么,都无关紧要,不因为吃什么东西而增加或减少什么,也不因为不吃什么而增加或减少什么。你不愿意吃你不喜欢的东西,很好啊,这不是问题。这不是“分别心”。

分别心在于纠结下面这些问题:

“我不该吃这个”或“我该吃这个”。

“我一定要做到这个”或“我一定不能做这个”。

“我一定要修改这个”或“我一定不能修改这个”。

“我喜欢这个”或“我不能喜欢这个”。

“我讨厌这个”或“我不能讨厌这个”。

“我一定要达到这个情况”或“我一定要避免这个情况”。

等等,等等,等等,

当思想里面出现“我应该”,“我一定”,“我必须”,“我要”,“我不要”,“我不能”,“我XXX”,这些都是隐隐的分别心。你的观察就是观察这些情绪的升起和消散。

请注意了,下面我就开始深入一些讲微妙的情况了,也是最关键的道理了:我没有说你要压抑制止思想上出现“分别心”,只要有思想在运动,就会有“分别心”。思想和“分别心”是同义词,是一体的,同生同灭的。当你发现了思想上的“分别心”,然后思想上就会产生“我不该有分别心”,哈哈哈哈,你上了思想的当了!“我不该有分别心”这个思想恰恰就是“分别心”本身!

思想理智是非常狡猾的,无孔不入的。前一个思想出现,后一个思想就上来修改前一个思想。一个思想去改正另一个思想。就这样,思想理智的能量越来越强烈,思想理智的能量越来越强烈,就是个体分离的幻觉(EGO)越来越强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佛法,最后还是纠结这个纠结那个。

你能做什么练什么?你无法刻意地做什么或练什么,你只能观察这个有趣的情况,当思想中出现“我该怎样怎样”,就让它去,一笑置之。当思想中出现“我不该怎样怎样”,也让它去,一笑置之。当出现另一个思想企图修改前一个思想的时候,你也观察到了,也让它去,一笑置之,没有纠结。某一刻,“该”和“不该”还是继续升起然后消散,但会越来越找不到“我”定位了。那些“该”和“不该”思想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就自动的来了,完全是自发的(SPONTANEOUS的)。你随它们去,可以随缘运行,会越来越没有一个“我”在经验中形成阻力,这就是无阻力的生活。换一个说法就是,生活在过它自己,不需要“我”。

然后逐渐地,“该”和“不该”思想好像也不太清楚了,变的模糊了,好像“该”也是“不该”,“不该”也是“该”,事情会非常精准的被完成,你不清楚是“谁”完成了,“谁”的定位越来越没有意义,“犯错”或“不犯错”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了。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做这个?”

我只能回答他“我不知道”,“我什么都没做”,“是它(那个)自己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