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看三人成虎险恶心 终尽解数难料破绽出

(2019-03-07 23:33:29) 下一个

深夜时分,景甜发了条微博:深夜了,我刚才忍不住下单买了很多螺蛳粉,我其实也是个普通女子啊。你们呢,这个点会买些什么呢?

明星到底是不是普通人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很久,尤其是在社会层级逐渐沉淀起来的当下,人们对这个问题更加关心。张爱玲说得好:“就像在美国,各大商家选举出一个典型的‘普通人’,用他做广告……举世瞩目之下,普通人能够普通到几时?这里有一种寻常中的反常。”

一个人被亿万人关注着,这本就是一件不普通的事,他们如何能普通得起来?这是一个人所在环境酿成的必然。

不过,身为明星,作为“不普通先生”和“不普通小姐”,不等于他们对“普通生活”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向往,哪怕这种理解和向往有很多谬误;反过来说,身为“普通先生”和“普通小姐”,也不等于他们对“不普通生活”绝了念想,哪怕这种念想近乎妄念。两种愿望,就像镜子,在互相映照。

所以会有《罗马假日》这种电影的出现:造访罗马的公主安妮,受不了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要下凡到人间去透口气,和凡间的敦厚男子恋爱,捎带着微服私访,坐着他的摩托,在他眼光的指引下,去观察平时看不到的人间烟火,风物人情,去体会这个城市的美丽和颓废,破坏和建设。

最后她还是回到她的世界里去了,但她对现实世界就多了一点了解,所以也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我最爱罗马”。“我支持任何促进欧洲各国紧密交流的措施”这样的话,也就不像是一句场面话了。

《罗马假日》貌似体现了上述两种愿望,一方面是王室公主对平凡生活的理解与渴望,一方面是普通人对皇室生活的理解与渴望,但事实上,是后者的成分更多一点。

毕竟,拍电影的是普通人,看电影的也是普通人,普通人在自己的环境里,很愿意想象,有人愿意放着公主不做,甚至对上流社会万分嫌弃,宁愿跟普通人产生深情,坐着他的摩托车兜风,为平凡生活里的景致发出赞叹。

他们描绘的是公主的渴望,事实上却是自己对另一个阶层生活的渴望。

所以,《罗马假日》的女主人公,被设定为公主,公主这身份,是古典的、神话的、带着仙气的,哪怕主人公被设定为世界头号财阀的女儿,都不会有这种效果。放弃前者的身份,完全可以理解,因为那本来就是仙境里的身份,是超脱于财富地位的,放弃后者的身份,就需要特别大的勇气,因为那是俗世,好处是结结实实看得见的。

战后的世界,人们重整社会秩序,寻找共识,试图让人们相信人性的河流并没有枯竭,依然会历劫重生,给地球包裹上一层脆弱但却坚韧的表皮。

这其中也包括,相信精英人士的“普通性”,包括他们对普通生活的渴望,相信他们在爱情和友情,在快乐和伤感上的感受,和我们都是一致的。这已经不是渴望,这几乎是种信仰了。

不过,《罗马假日》虽然像个童话,却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其原型就是英国的玛格丽特公主。

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妹妹,热爱钢琴、戏剧、芭蕾,以及和普通人产生感情,17岁时,她爱上了国王乔治六世的贴身侍卫,一位32岁的、有妻子和两个儿子的男人,恋情逐渐公开后,在王室引起不小的波澜,但后来她发表了一段声明,说自己不会忘记对于这个国家的责任。

后来,她还是嫁给一位摄影师,婚后也和很多身份普通的男士产生过绯闻。

玛格丽特的存在,说明了精英对另外一个阶层的生活,是有理解和想象,甚至有热爱的,哪怕这些观念和情感,看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当然,这是特例。更普遍的情形,是普通人对精英生活的想象和思慕。

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公主日记》系列,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慕,生活在美国的普普通通女孩,突然有一天被告知,自己是欧洲某个国家的公主,而且有可能继承王位,为此,她要穿上长裙,拉直头发,学习优雅的姿态,培养自己的内在。

而在故事的最后,普通男孩得到了这位公主的垂青,他问她:“Why me ?" 她的回答是:"Because you saw me when I was invisible."(因为你在我是小透明的时候就关注我)。

这个故事,很能寄托普通人的愿望,麻雀变凤凰的渴望,普通女孩进入童话世界的渴望,从内到外变成公主的渴望——只要学习到优雅的仪态,就能真的成为公主,尽管这个学习过程也是王室要求的。

但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从普通人到公主之间,是有一条通道的,普通女孩,也可以成为公主,现实层面的、精神层面的,或者消费层面的,长期的,或者短暂的。

在《罗马假日》里扮演安妮公主的奥黛丽·赫本,就是一个例证。如果要我们在王室之外的人里,选举一位公主,她毫无疑问是第一名。

她的魅力在哪里?1953年的某期《生活》杂志评选她为年度风云女性,那期杂志的标题是《谁造就了奥黛丽的惊人魅力?》,当时,杂志给出的答案是:“奥黛丽向定义挑战。她是这世上的女性,也是个流浪儿。”

其实,对她魅力来源的讨论,至今也没有停歇,她的相貌、身材,她的坚强性格,她的专注,她学习芭蕾舞,她在母亲那里接受到的严苛教养,她和纪梵希的相遇,和三个丈夫的婚姻,这一切的化学作用,构成了她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她超越了她的时代,不论从电影形象,还是从个人形象上,设计师王薇拉说:“奥黛丽是最早的现代女性之一——受制于文化的影响,要走出个人的风格并不是那么容易。她的穿着在显示出她的想法与心智。为了要这样做,必须游走于危险边缘,因为,拒绝好莱坞的种种诱惑需要极大的勇气。”

她尽了最大可能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自定义。她敞开怀抱迎接了战后职业女性大量出现的潮流,确立了简洁明快的着装风格,影响了纪梵希等等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成为他们的缪斯,他们设计的服饰,经过她的穿着,也迅速进入日常生活,成为女性的日常着装。

她在中年以后,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替联合国工作,到非洲探访灾民,以至于被媒体称为“圣奥黛丽”,这都突破了那个时代明星的行事为人风格,扩展了明星尤其是女明星的形象要素,影响到了女性的自我定位。她晚年的情感生活和隐居生活,也给那个时代的女性以新的样板,提供了新的觉悟。

总之,从普通人通向“公主”,是有一条通路的。在过去,找到这条依附于血缘及婚姻的通路多少需要一些时运,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幸运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