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脾气见长的孩子们

(2019-05-02 15:52:57) 下一个

       脾气见长的孩子们
   女儿女婿每天都对两个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不厌其烦地教他们要分享“share”,要“Be nice to...”每个人,礼貌对待每一个人。用身教和言教教外孙文明用语,“Thangk you”“Sorry”不要讲了,那是天天要讲时时要讲的。“Excuse me”也是经常示范的。走近别人身边,如果空间小,不能硬挤,必须先讲“Excuse me”,等别人让出道再走。有一次在家里,外孙走到我身边,没有讲“Excuse me”,径直擦身而过,他爸又让他回来讲一声“Excuse me”,等我做了让行的动作后,再走。
   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治住兄妹俩渐长的脾气,尽管兄妹俩发起脾气风格有同也有异。
    那天爸爸妈妈带小兄妹到餐馆吃饭,妹妹第一次发大飙啦,现在谁都记不起来当时具体是什么事情引她发那么大的火,不外乎她不愿意被束缚在高高的儿童座椅上,或者她要哪种食物没及时递给她,或者她要的是她不能吃的食物大人不愿意给她。反正是闹腾半天没有达到目的,妹妹发脾气了,一甩手“啪”地一下把桌子上的玻璃杯甩翻了,水都溅到临近的桌子上了。爸爸妈妈连忙向邻桌一对年轻人道歉,这对年轻人倒很大度,尽管衣服被水打湿了,还连忙表示“没关系”。她爸爸妈妈离开餐馆前代那两位年轻人预付了10刀餐费,算是道歉吧。类似的情况在教室里也上演过,老师安排她做儿童餐椅,她不愿意,硬是把脸都撞红了,老师为此还特地写了一份事故报告给学校和家长。
    从餐馆出来,妈妈把外孙女从汽车里抱出来的时候,没有注意,使她的膀子蹭到旁边的汽车,她甩手又是“啪”地给妈妈脸上一个巴掌。
     第二天,周一,妈妈到幼儿园,跟老师提起妹妹发脾气的事情。妹妹肯定听懂了,一脸的不高兴,后来老师教育她,她居然“啪嗒啪嗒”落泪了,哭了。自尊心还挺强的。我埋怨女儿:“你不该当着她的面和老师议论她呀。”因为我以前有个邻居,曾经在宋庆龄办的妇女培训班里接受过培训,讲话一套一套的,我感到她有的话是国人的经验之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她就讲过:“人前教妻,人后训子。”如何教妻不是此文探讨的内容。“人后训子”反映过去也重视孩子的感受。女儿说:“谁知道她能听懂呢?”也是的,外孙女才18个月大呀,1岁半,怎么能听懂大人之间家长里短的闲话呢?
      外孙女能动能静,她很喜欢看书,动不动就拿本书含混不清地讲着“book”找妈妈给她读,自己一个人翻了这本翻那本,我们在家里开玩笑地称她是学霸。原来在学校里她也喜欢看书。老师说她在班级自己能看好长时间的书,一边看一边还学书上的动物叫,这要归功于她的妈妈,买了好多带声响包括动物叫声的玩具和读物。
      老师还带她访问小小班的老师和小朋友,她读书给小小班的babies听(我想象不出来她怎么读书给小babise听),帮助老师轻轻地拍babies,哄他们睡觉,她为自己能帮助别人而感到高兴。这可不是我夸大其词,而是有老师的记录白纸黑字证明的:Visited Ms. Malyssa in the baby room today.I read book to the  babies.Helped Ms.Malyssa pat babise to sleep.I was such a big helper.
   外孙女和小朋友之间也开始摩擦不断啦,有一天,老师告诉女儿,外孙女和另一个小朋友发生矛盾,你打我我打你,打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抱在一块互相咬,所幸咬得都不厉害。还有一天,女儿去接外孙女,正巧看到一个比外孙女还矮一点的小男孩拽着外孙女的小辫子,差点把外孙女拽摔倒。外孙女的小辫子都是老师在学校时给她扎的,细细的,短短的,软软的,不知道那个小男孩是怎么能够把这么细细小小软软的辫子抓在手里的。老师批评那个小男孩:“快松手!你看你都快把她搞摔倒了。”“Yeah!”小男孩响亮地回答。“以后不能这样拽她,知道了吗?”小男孩又响亮地回答:“Yeah!”女儿看到这个小男孩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外孙女倒很坚强,没有哭也没有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欢快地扑到妈妈身上。
      外孙也长进不少。女儿一天去幼儿园接孩子,看到外孙在地上挖了个洞,从洞里找到2个西瓜虫。他的周围围了几个小男孩小女孩,都崇拜地看着他。他在家里就喜欢捉蚂蚁、逮虫子,在大人消灭苍蝇、蚊子、蛾子、蜘蛛等时热衷于参与,当然往往遭到他爸爸的强烈反对,我是坚决支持的,不过都是单独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在学校,爸爸管不了他了,到操场上玩老师也顾不上这么多,他就发挥自己的特长,捉虫子给小朋友看。看到妈妈来接自己,他要跟着妈妈回家,就把自己的战利品西瓜虫交给平时最喜欢他的这时正紧紧跟随着他的那个小女孩。那个小女孩接过虫子,一脸茫然地看着虫子。外孙则绘声绘色地向妈妈报告幼儿园好玩的事情。当然,有些汇报可能是他的想象,或者是他加油添醋,这是经常有的事情。
    比如,有一次老师还没来得及向女儿告状,讲外孙在学校打其他小朋友了,外孙倒恶人先告状,跟他妈妈有鼻子有眼地说某某小朋友打他了。在一边忙碌的老师说:“我看你编,我看你编,编的有头有尾的,真像有那回事情一样。某某打你了吗?还是你打了人家?”外孙蔫了。不言语了。
   他爸爸最恨孩子说谎,遇到类似情况气得不行,狠狠地训斥外孙,还告诉外孙:“我最恨撒谎的人了”。我为此专门上网查询,专家说三岁左右的孩子还分辨不清事实和想象,他们经常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误当成事实。大人以为他们是说谎,实际上不是。我把专家的这种分析讲给女儿听。
     现在外孙发起脾气来,或者大叫,用我们家乡的土话讲是“可着嗓子叫”,或者一言不合就赖到地板上大哭,哭得抑扬顿挫,有腔有调还有词,词的重点是说出自己的目的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I want...”“I don't want...”。有时候哭了半天也没见眼泪。有时候,哭来得快,去得也快,上一刻还在哭,下一刻又有说有笑了。他妈妈特别讨厌他动不动就哭,觉得不像男子汉的性格,每次他一哭,就警告他:“你再哭,什么都没有。”他爸爸喜欢跟小孩交谈,养成习惯了,外孙有情绪他爸爸就跟他巴拉巴拉讲半天,外孙也习惯这种方式,生气了希望Daddy开导自己。现在专家研究说家长喜欢和孩子唠叨,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发展。这一点,女婿绝对是榜样,他和孩子交谈完完全全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而且他又是“话唠”,外孙比同龄孩子表达能力强,完全是他爸爸的功劳。但是现在他妈妈看他哭就警告他:“你不停止哭,谁都不跟你讲话。”大家果真都不理他,随他哭,这种警告和处理方式好像有点作用。
    晚饭时间是外孙的多事之秋,他回到家常常不好好吃饭,玩这个,玩那个。大人对他提出什么要求,比如让他老老实实坐到餐桌边认真吃饭,不允许他玩餐具,不允许他把食物拿离餐桌,不允许他爬上餐桌取东西,他自己就说自己生气了,要到自己的房间去安静一会:“I'm very mad,I want go my room.”这样做大人倒支持,这也是幼儿园老师教的方法,孩子生气了,让他自己独处一会,让他冷静下来。他在自己房间呆不了2分钟,自己又回到餐桌。有时一个晚上能如此反复几次。当他大闹不止的时候,他爸爸也会带他深呼吸一下,以平息他的情绪。
   女儿搞不懂外孙每天晚上回来怎么不吃饭,医生体检时说他需要增重。我看他天天精力充沛,不像挨饿的样子,就讲:“他还是不饿,在幼儿园吃饱了。”回想我们小时候兄弟姐妹多,整个社会生活水平低下,天天感到肚子饿,回到家就吵着“饿死了!饿死了!”“有什么可吃的?”逮到凉馒头都像山珍海味一样,狼吞虎咽。我还真遇到一个五大三粗的脏兮兮的“小chua子”(chua要读第三声,是我们家乡人这样称呼抢人东西的人)抢走我手中的馒头,狠命往已经抢到手的馒头吐几大口吐沫,意思搞脏了,你也不吃了,然后他边大口咬着馒头边大步走了。我被吓傻了,愣住站半天,想想又恶心,还不敢告诉家人,自己饿了一上午。
     外孙要是真饿,能放着丰盛的晚餐不吃吗?
    好像话又不能这么说。有时候到餐馆尤其是自助餐厅,他吃得就比较带劲,吃了这样吃那样,当然冰淇淋是最后闪亮登场的压轴大戏。这次他爸爸过生日,安排好了要到餐馆吃饭的,因为外孙女有点受凉了不舒服,就临时买了烤羊排、炸鸡块等菜肴在家吃的晚饭,外孙吃得有滋有味,边吃还边评价“It's a good dinner!”也许,人家是小小美食家,一般的饭菜入不了他的法眼,不像我们老年人,天天吃馒头、米饭、粥都感到很好了。
    外孙女则正好相反,医生体检时说她需要减肥。但是外孙女偏偏食欲很强。看到食物就两眼发光,谁吃她都跟着要、跟着吃。尤其在她从学校回家还没有吃东西的时候,她要吃的东西迟一步递到手她就发脾气,哭闹,在儿童座椅上用头撞靠背,把小碗、小勺子往地上扔,整个晚餐人家首先认真地吃东西,吃饱了立刻要从儿童座椅上下来玩,迟一步放她下来也闹。之后看到别人吃东西还会要着吃。
    昨天,外孙女因受凉鼻塞夜里没有睡好,很难得的早上不太想吃东西,但还是问妈妈要了一块玛拉糕,一路上也没有吃,就是拿在手里。学校不允许带自家食物进去,女儿说服她放回车上,她不同意,仍然紧紧地拿到手里。女儿强行从她手里拿下来,她生气地把喝水瓶使劲扔到地上。
   我们都希望两个孩子能匀一下就好了:哥哥多吃点,妹妹少吃点。今天晚饭后,哥哥吃葡萄,因妹妹前两天有点拉肚,控制她吃水果的量,就没有给她葡萄吃。当她发现哥哥在吃东西时,哥哥已经吃完了,妹妹也要,我拿空碗给她看,告诉她:“没有啦!什么也没有。”坐在旁边的姥爷也告诉她没有东西吃。她不相信,用小手打我一下,又蹬蹬蹬走到姥爷跟前打姥爷一下。正好她妈妈过来了,我们告状说外孙女打我们了,女儿让她道歉,她又用小手温柔地抚摸我们一下,含混不清地说“Sorry”,算是道歉了。但缠着妈妈要吃“Nana”,香蕉的意思。要妈妈领她到放水果的房间去。她已经吃过2个小黑米紫薯包,一个大香蕉了,的确不能再多吃了。妈妈不带她去,告诉她明天再吃,她居然又哭又叫,而且是大叫,跟哥哥那样一样的“可着嗓子”叫。兄妹俩这样嘶声力竭地叫和他们爱看的恐龙电视剧有关,里面的恐龙就经常大叫。先是哥哥学恐龙叫吓唬别人,后来哥哥生气的时候就大叫。现在妹妹学哥哥,学恐龙叫吓唬别人,生气的时候嘶声力竭地大叫。我真担心他们把声带叫坏了,制止他们“不要叫了,嗓子叫坏了。”但是不起作用。 
    两个孩子在一块总是隐藏着风险。哥哥动作猛,没轻没重。有时候哥哥追妹妹、妹妹追哥哥玩,玩得正开心,哥哥冷不防狠狠推妹妹一把,妹妹摔倒了,大哭,大人吵哥哥,哥哥也大哭。有时两个孩子在客厅地毯上玩得正开心,妹妹还喜欢挤到哥哥身边,哥哥兴奋起来,用自己的头猛撞妹妹的头,妹妹大哭,哥哥又被大人训哭了。所以,我带他们玩,特别注意让他们分开一点,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今天,女儿接他们回家。外孙在车上因为什么要求没有满足而哭闹,妹妹隔着一个座位用手指着哥哥连声讲:“No,no,no.”哥哥想用脚踢妹妹,幸亏他们两个的安全座椅中间还隔着一个座位,妹妹才免遭哥哥的脚踢之苦。
      车子开到家门口,我们开门迎接,两个孩子把刚才车子上的小摩擦忘到九霄云外,一前一后喊着“姥爷,姥姥”欢快地跑过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猫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oldanella' 的评论 :

同意
沒有”人前教妻,人后训子”的說法。
正確的中國的老話是“人前教子,人后教妻”。

孩子当时教,他们才能理解
soldanella 回复 悄悄话 沒有”人前教妻,人后训子”的說法。
正確的中國的老話是“人前教子,人后教妻”。意思是教育儿子应该当着人的面,教育妻子则应该在两人独处的时候。因為妻子与孩子不同,她已经是成人了,有自己的脸面。
雖然如今提倡的是孩子和配偶都應該人後去溝通,但從古到今,都沒有哪個人提倡人前教妻人後教子的,這想想也邏輯不通呀。
匡吉 回复 悄悄话 教育子女,身教可能比言传更有效
在水一方3000 回复 悄悄话 可爱。小时候的趣事都要记录下来。以后他们当爹妈可以看看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ZheFei 回复 悄悄话 可爱的孩子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