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markya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马克谈天下(39)再谈广场协议和中美贸易的冲突

(2019-07-22 19:09:16) 下一个

昨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在21日举行的第25届参议院选举中获胜,执政联盟稳据参议院过半数席位。通过此次参议院选战,安倍成功跨过了创造日本宪政史上最长执政纪录的最后一道槛,稳定执政至今年11月20日,成为日本宪政史上在位时间最长首相已无悬念。自2012年12月再次上台执政以来,安倍已领导自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六连胜。安倍为何能在再次上台执政之初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领导自民党在此后的国会选举中连选连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推出的“安倍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长达二十年经济低迷后的复苏。而这个二十年的日本经济低迷被称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而同时中美贸易战也如火如荼,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是历史罕见,很多的中国人都将现在的中美贸易战与85年的美日”广场协议“进行对比,而且将“广场协议”视为美国打压日本的阴谋,更有诸多国内专家至今仍将其看作美国对日本的金融战。用一位资深投资者的话讲,国内这些主流的看法,实则是误读成共识。这种共识,不仅仅是错误地看待历史,更会影响到当下的国际交往甚至谈判。这对国家和民众而言都不能说是好事。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发掘一下日本失去二十年的真实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的工业迎来了飞速增长。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给日本的订单就高达每年几十亿美元!而1950年日本的总GDP也才109亿美元。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让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当美国对于日本企业全方位,无限制开发市场二十几年后,日本企业也慢慢成为了美国的强敌,进入80年代,美国制造业被日本企业胖揍,对日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原来的小弟现在比自己还强了,这让美国企业的老板很是费解。在当时,很多美国制造业公司打不过日本企业,都觉得是美元的问题,不是他们产品的问题。他们集体游说政府,要政府出台政策逼迫日元升值。只要日元升值了,他们的竞争力就会倍增。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我的拖拉机假设是1万美元,换算成日元就是240万日元;如果日元升值20%,那1万美元再换算成日元,就只有不到200万日元,一下子就便宜下来了,肯定能挤死日本的公司。为了让政府帮自己,卡特彼勒的CEO李·摩根就放出了一句狠话:“只要美元贬值20%,我的推土机就能推到他们帝国首都!”

1985年春,美国参议院将日本列为“不公正贸易国”,之后的两个月里,美国媒体开始对日本口诛笔伐,参众两院不断提出上百个报复日本的方案。日本人搞不懂自己是哪里惹到美国大哥了,于是,他们派出了当时外相的安倍晋太郎去找美国人谈,探探美国究竟是什么意思。美国的意思很明确:日元升值,美元贬值。

Image result for ?????????è??

身为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当然明白日元升值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

第一,当时正赶上石油价格暴涨,石油是用美元结算的。日本是工业大国,作为岛国又很缺乏石油,日元升值之后,手中的日元可以兑换到更多的美元,就能买更多的石油。同时,日元升值了,日本人能拿日元买到更多外国货,对于日本人民是一件好事。

第二,日元升值了,日本的出口企业肯定要受损,但是根据日本政府的计算,只要日元升值控制在10%-20%的范围内,日本的企业是可以承受的。

第三,日本在政治、军事上依然要依靠美国。日本对美国的贸易差额实在太大了,如果美国因为巨额的财政赤字垮了,日本的靠山也就没了,升值可以满足美国人的要求。

于是,美国有要求,日本也觉得可以接受,双方一拍即合。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了一个会,一起商量如何操纵汇率,让美元贬值、日元升值。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这并不是一场美国单方面逼迫日本签的协议,而是美日双方各怀鬼胎。参与这个决定的不止是美日两国,而是美,日,西德,法国和英国,就是五国协议,而不是双边协议。

对当时的西方五国来说,广场协议是维系西方贸易、货币体系的应有之作(五国集团也正是为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的国际货币无序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且在广场协议之后因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加入而变成了七国集团)。竭力维系体系稳定、维持体系内经济的繁荣,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西方(包括后来加入的西德及日本)一直坚持的理念。就德国、日本来说,他们获得了体系带来的好处,自然无意去破坏体系。美元硬着陆或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这是1985年的西方经济体尤其是日本这样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经济体无法承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自进入美国搭建的战后经济体系始,西德、日本没有取美国而代之的考虑,不管是国家的领导地位,还是货币的主导地位。美国对于欧洲、日本,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货币的角度,均不存在打压的安排。而今,康纳利在1971年宣布结束美元——黄金挂钩时转述的那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麻烦”,已然不适用施行浮动汇率的欧元和日元、英镑,因为这种麻烦仅限于盯住美元的货币。

美元是通用货币,但也是一种商品,要让美元贬值,抛售就可以了。这5个国家手里持有大量的美元,他们决定联合起来,一起抛售合计180亿的美元。广场协议之前,1美元可以兑换240日元。而在各国央行抛售美元后,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1美元就只能兑换到225日元了,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下降中。

在广场协议签署一年后,日元已经升值20%,但是由于日本人想尽办法压缩成本,日货在面对美国商品还是具有优势,美国货该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到了1986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没有如美国所愿减小,反而增大了。显然,美国并没有从日元升值中占到便宜。

讽刺的是,日本也没有从日元升值中占到便宜。因为无论你怎么拧毛巾,水总有拧干的时候,而日元一直在涨。能降低成本的手段都用完了,日本企业只能把自己的生产线转移到人力物力更便宜的地方,比如东南亚、中国。把工厂开到外国,日本的工人只能失业了。从1985年开始,日本汽车的海外生产量逐渐上升。

签广场协议的美日双方,一开始都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美国企业的老板又开始抱怨,政府让日元升值是一个错误的方法,我们就不应该签广场协议!反正无论怎么说,我的厂子和产品肯定没问题,有问题的肯定是你们。

日本人社会也依然是一片繁荣景象,按照日本政府的计划,日元升值控制在10%-20%都没问题,也就是1美元兑222日元到202日元之间。直到1985年底,这个数字还是202.786,完全没有问题,日本人觉得自己是理性的,市场不会失控的。

但是金融市场从来都不是理性的。1986年1月22日,对于日本炒外汇的代理商们来说,今天原本又是平静的一天,大家也照常看着屏幕上的汇率新闻,安静地填写着买入卖出的传票。下午13:30的时候,1位日本代理商发现国际市场上有一大美元,他就像往常一样把这笔美元吃了下来。突然,就在他刚买进之后,电视屏幕下方路透社新闻栏滑过了一行字:“竹下藏相言明可以接受190左右的日元汇率”。虽然事后这被证明是一条断章取义的新闻,但是,190这个数字仿佛有魔力一般,就在这句话出现的一瞬间,日本的外汇市场陡然消失了。

自从日元汇率突破了190之后,日本的外汇市场就对政府控制失去了信心,大家疯狂地抛售美元,这又进一步推动日元止不住地上涨,日元不受控制的升值,让很多日本小企业扛不住了。当时东京街头都流传着一个段子:“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赚钱啊?“”炒外汇啊!你只需要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就可以赚钱,傻子都会做!” 广场协议签署两年后,日元已经升值了100%,这个时候的1美元只能兑120日元。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人想到了降息。日本政府觉得,只要银行降低贷款的利息,企业贷款就更加方便,有了钱,升值带来的压力就会小一点。同时,存款的利息少了,市场上的人持有日元的就自然减少,去买利率高的币种,日元升值的速度就能放缓了。

1986月1月30日,日本宣布将银行利率从5%降低到4.5%。根据日本政府的构想,利率降低了,存钱的人会把钱拿出来投资到工厂等实体产业,帮日本制造业公司减轻点压力。然而,日本政府想错了。投资人拿了钱也不会拿去给制造业投资,因为都知道制造业利润低,实体产业没法投,存在银行又没利息,那就只剩下股市了。

被风吹起来的不止股市,还有房市。那时日本有个叫渡边的社长,最早是做汽车贸易的。可是由于日元升值,汽车贸易的利润越来越低,他被迫瞄准了房地产的生意。渡边只是从银行借了100亿日元,在东京买下了一些房子。等到他喝完咖啡睡了一场觉的功夫,这100亿日元已经变成了130亿日元。银行看着挣钱的渡边都眼红了,他们找到渡边说:你可以把这130亿日元的地皮抵押出来,我们再贷给你300亿,你尽管借就是。银行没说错,在当时的日本,只要买地-抵押-贷款-买地-抵押-贷款-买地无限循环,就一定可以赚钱。像渡边这样的炒房客,何止千家百家?1989年,日本土地资产总额约为2000万亿日元,是美国土地资产500万亿的四倍。

此时,在国内花钱已经满足不了日本人的欲望了。1989年1月,三菱财团花费14亿美元收购象征“美国财富”洛克菲勒中心大厦。9月,索尼以60亿美元天价收购被称为“美国灵魂”的好莱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1990年,松下出资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MCA公司(美国环球影业公司)。日本人扬言:只要卖掉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

但是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炒起来的股市和房市泡沫很大,一旦泡沫破了,没有制造业兜底,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崩盘。1989年,日本政府再次决定出手,想让过热的股市和楼价降温。日本政府又祭出了5年前使用过的那招——调利率,只不过这次是往高调,而且调整的幅度太大了,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的利率,从2.5%升到了6%。

可是,金融市场的反应又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预期。1989年,日本调高利率,1990年,股市在开盘首日就跌了202日元,投资人开始抛售股票,但是抛售的人越多,价格跌得也就越快。没过多久,和日元升值时候一样,日本股市也变成了脱缰的野马,拉都拉不住了。日本股市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1991年,日本房价也开始一泻千里。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日本迎来了失去的20年,从此一蹶不振。

许多人认为,日本人是被广场协议后美元大幅贬值给搞垮的。然而,当时签广场协议的还有3个国家。

广场协议签署2年后,法国法郎、西德马克,面对美元的升值比例和日元也相差无几,甚至西德马克升值幅度带略大于日元。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德国消失的二十年、法国消失的二十年,只有日本的。

Image result for ?????? ??????????°?

可见,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广场协议》,而在于日本自己的脱实向虚。

金融业吸引资金的能力天生就很强,很容易就吸走实体经济的血液。日本的教训已经说明了,金融业固然不可或缺,但绝不能缺乏政府的管束,任凭其疯狂扩张。

在日本的制造业衰败之后,美国也复制了日本的走向,几次国债发下来,利润偏低的制造业能要到的投资也在逐渐减少,美国的投资人也纷纷把钱投入到股市、房地产上,去华尔街赚得盆满钵盈。而相对应的,美国的制造业却一步步衰落下来,美国的汽车之都底特律,现在已是一片萧条,哪怕有很多1美元就能买下来的房子,也没有人去住了。

在过去的10年内,美国的经济只增长了36%。但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涨幅却超过了300%,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过了500%。2015年,美国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1752亿美元,占GDP的12.5%,是制造业增加值的101.5%。美国的房地产业由此正式超过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第一大产业。此后的2016年到2018年,美国的房地产一直占美国GDP的13.4%左右。

美国的金融和房地产业成为了大头,工业日渐萎缩。美国也成了金融帝国,回不了头了。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中美贸易战和当年的形势有什么不同,而且会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们看到目前的中美贸易关系与1985年前后的美日贸易关系很有相似性,都是GDP老大而老二的紧张关系,而且都是老二对于老大有着多年的贸易顺差,同时老二也是老大一手扶持起来的。

但是其他方面的差异则比较大,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1. 就国内政策空间来说,显然是当年的日本余地更大,因为日本有着相当的行业竞争力,而且已经跨入了发达国家,自身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强。中国现在还在人均9000美元的边缘,向上突破的压力和就业压力同时操作,就是说需要产业转型和保持就业同时推进,这个就像是拔河的两个方向,如何两全是非常大的难题。

2.现在的西方七国存在芥蒂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争端,但都动摇不了西方七国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改变美国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体系。当年有五国同意一起达成协议,还是在一个统一的西方经济体系内的再平衡关系。而现在中国单挑美国,而后面的欧盟,日本等也都在坐山观虎斗,等着和中国过招。

3.日本有着多年的金融开放历史,如果不是后面的金融和地产泡沫过大,而且没有及时调控,它不一定会有失去的二十年,当时的德国没有失去二十年就是明证。当然,中国的金融低度开放在短期是个保护伞,但是从长期来看,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部分替代美元,欧元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4.相比日本的国内市场,中国的未来潜力更大,这个是一个优势,但是同时也有开放的压力,如何开放而不失去竞争力也是一个难题。

5.从底层设计看,中国和日本还是在不同的地位,政治上,中国基本上是西方国家的一个对立面,尤其是当中国进一步拉近和俄罗斯的关系后,欧美国家对于中国的疑虑会进一步加大。

认识到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广场协议、认识当下均有好处。就近期的中美贸易争端发展,对中国来说,可能已难有签署一个类广场协议的双边/多边安排的机会和可能性。中美两国的领导层需要有大智慧和大勇气,才能拿出一个有利于未来世界发展的方案。

 

 

 

 

(本文部分内容总结自网络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行道堂主' 的评论 :
日本和台湾都是小确幸的代表,非常有人文关怀,的确值得一游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匡吉' 的评论 :
的确只是GDP没有大跃进,而产业转型非常彻底,这次的日韩贸易战就很能说明问题
行道堂主 回复 悄悄话 去日本看看,觉得很好。
匡吉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不过说日本制造业衰败与实情不合。日本制造业一直没有衰败,而是转型,升级了。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qdeer' 的评论 :
的确,日本金融和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很多企业就开始做技术转型,成为行业的技术关键,而不是继续追求规模,所以,日本只是GDP没有growth,但是产业内核却是真正的脱胎换骨,简单说就是从浮躁式的高大上走向了内敛式的小确幸
dqdeer 回复 悄悄话 日本在世界各地的投资还是很赚钱的,特别是在东南亚、中国,只是在美国的亏了,日本本土的好像也不算很差。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马克的文章都是个人观点,尽量客观公正,不带入自己的个人喜好,希望大家评论时也是就事论事,不要发表太多情绪化的留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