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为相心为师

记录生活点滴,抒写人间情缘
正文

心存慈良爱如泉

(2018-10-02 19:16:38) 下一个

心存慈良爱如泉
       --追思连金伯子

2016年12月29号一早起床查看徵信时就见梅子公在家乡群中贴出的关于伯子仙逝的消息,虽然知道伯子两个月前因跌倒,一直恢复不理想,但还是觉得她走得有些突然,弄得那随后几天心里没着没落的,有些说不出的难受。伯子,纵然您已过了百岁,我们还是舍不得您走啊!

伯子是我的上一代中辈分最大的,她当年随客家人的风俗,很小就到大伯家做童养媳,是在苦水中泡大的。纵然如此她依旧乐观开朗,为人谦良,和大伯一起养儿育女,勤俭持家,走过了那一段漫长的政权更迭,社会动荡,风雨飘摇的岁月。等到我稍微懂事的时候,她和大伯都巳五十多了,大堂姐及两个堂哥都己长大成人,而且个????都很出色,家道兴隆。由于她慈善为本,和睦相邻,在乡亲们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印象深刻的是伯子虽然没读过书,但是语言模仿能力极强,只需听人讲一遍,她就能模仿的维妙维俏的,确实让人惊奇。另外她语言表达讲故事的能力也是超一流的,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冬天吃过晚饭后和大屋里岁数相仿的小孩汇聚到她家灶房,一边填柴烧火,一边听她讲故事。就是在那里,我听遍许多客家经典的一代传一代的故事,悲切之处,让我们泪眼婆娑,吓人的情节,更让我们睡觉时都心里七上八下,忐忑难平。

另外每到农历春节前夕,我们一帮小孩都会跟她去很远的山坑田拨免子草,一般一大早就披星戴月出门,晚上天黑才能回到家中。在路上及中间午饭时,她总会说些生动有趣的事情,让枯燥劳动也变得不再乏味。以至于后来每当我们一大帮人相聚时,都会跟她一起追忆那段特别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童年,让人回味无穷。

伯子为人处事也很有独特之处,她待人亲和,处变不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隔壁注着独身的林招姑婆,她当时因为成份不好(哥哥去了台湾)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伯子却没有隨大流,而是凭己之力给她一些力所能及能及的帮助,诸如给她送些柴火,过节时匀给她一些自家准备稍微可口的饭菜,在她生病时予她适当的照顾.....当时小没觉得什么,现在回溯起来倍感这些小事闪烁出的博爱人性的光辉。

对我们大屋的小孩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大堂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她家里境况相对好一些。她家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们分享,小时候吃过不少她自制的干柿饼,炒向日葵子,又软又甜的地瓜干…,这些在那年代绝对是稀缺物了。不会忘记在1981年去上大学的前夕,伯子把她积攒的零用钱都给了我,嘱托我路上要好好照顾自己,穷家都别穷路,该花钱必须花。当时大屋里跟我岁数相仿的小孩不少,她对大家都一视同仁,做错事时给我们指正,取得成绩时予我们鼓励,女孩喜欢跟她说掏心话,男孩的调皮在她跟前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到我们长大了,她把关怀温暖又给了我们的下一代,如此循环,一代一代人在她爱惜下成长。

伯子把温情的种子播在了我们每一个在大屋长大的人的心田,女孩出嫁了回娘家总要找她诉诉衷肠,说说自己在夫家的疑惑,以寻求她的启迪,她也总能找机会跟她们的夫妻沟通,说说自己的建议,久而久之这些夫婿们也跟她建立深厚的情谊,她们知道伯子就是在我们大屋长大的女孩的主心骨及定海神针。男孩也不例外,漂泊在外在心底深处总储存着一份对伯子的眷恋,回到家乡只有在见到她之后心里才算有了着落,这回家才算上100%实现了。每当见到她时,她总是拉着我们的手嘘寒问暖,关切地问我们在外面过得如何,小孩是不是听话…,离别时她又总是眼眨泪光,依依难舍。

伯子,您的慈爱于我们就如老屋脚下的清泉,自然甘纯,源源不绝,在悲苦的岁月,结我们无尽的安慰,在观乐的时光,更让我们感恩上天的眷顾。您的教诲,在我们的前行的的背后立起了一座高高的山梁,永远为我们阻风挡雨,鞕策我们努力向前。如今您仙逝到另外一个世界,我们难过难舍,没有了您,世界对我们已是不再一样,我们感谢您给予我们太多太多的一切,也愿您一路走好,在天国在大伯重新相聚,得道成仙,永远不再有人间的凄苦和忧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