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北美的蚂蚁

一位爱好艺术、文学、摄影和旅游的海外游子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知青组的另类故事之八-- “水井的故事”

(2018-12-19 14:12:03) 下一个

每一位在大官庄待过的知青都记得后院的那口手压水井,别看它结构简单,可我们每天打洗脸水,刷牙水,洗衣服的地方都离不开它,干伙房的那就每天不知要跑多少次水井了。由于它的存在,让大家免去了到村里的井里去挑水的麻烦,而且由于水是直接从地下抽上来的,肯定是比那些露天的井水干净的多了。

可是,有多少人注意到它的来历呢?

1976年春天我们75年那批知青从马疃搬来大官庄之初,依然是到村里的露天水井挑水的。尽管当时村里有多口水井,距知青组都不算远,井也不算太深,但每天的挑水还是很麻烦的(那水也说不上干净),尤其是负责帮炊的知青,每天挑满一大缸水,大约6~7担水的样子,不能不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大约三四月份的一天,贫农代表张明林大爷带了几个人来,还带来了打井的工具,说要在知青组的院里打一眼压水井,解决知青们的用水问题,这让全组上下大为欢喜。

这院里能打井吗?水源在哪里?张大爷说不用发愁,你们看这村子北边有一条汶河,南边也有一条小河,全村居住的地方地势很低,水位自然较高,因此不愁找到水源。他带来的这几个人都是打井的行家,在前后院转了转,看好了后院女生宿舍前靠近后院门的地方,说那里肯定可以打出水来,而且那里不怎么占地方,不影响人们的活动,排放污水也方便,因此就在那里打吧。

为了配合打井,组里留了几个男知青,我也在其中。我们过去都没有打井的经历,原以为打井很麻烦,高深莫测的样子,没想到打井的工具竟然是那么简单,就是一根四米左右长的钢钎,直径大约三、四公分。钢钎的一端有一个尖头,钢钎拦腰横着绑一根木棒,就是一个“钻井机”了。打井的时候,三个人先把这跟长长的钢钎立起来,扶正了,然后喊“一、二”的时候大家一起把钢钎举起来,喊“三”的时候大家一起用力把钢钎往地下这么很劲地一捣,然后拧一拧,转一转钢钎,再这么一起一落的,钢钎就在它自身的重力和大家合力的作用下不断往地下延伸着。

需要讲一下,大官庄的土质基本上是沙土,松松软软的,没有石头,那钢钎很容易就在地上捣出一个洞来,而且越捣越深,不大一回儿功夫,那钢钎就钻下去了三米多深,而且由于反复地拔和捣,地上的窟窿竟然有竟然有六、七公分那么大。待拔出来察看时,可以看到钢钎尖部沾满了细沙和泥浆,这说明已经钻到了含水层,看来位置没有选错。

打井的社员早就准备了一条长长的塑料管,直径三四公分左右。管子的端部钻了许多小空,还包上了一层细细的尼龙纱网,用铁丝捆扎牢靠了,再从刚才钻好的孔洞里插了下去,只在地面上留下了二十公分左右的一段。

他们早就准备了一截焊有出水口的铁筒,五十公分左右高,十几公分直径粗,底端用铁板封死,只留有一个小孔,焊有一小截铁管,与那段塑料管子套接起来。井筒的底部还有支撑底座,临时先用几块石头架起来,待装上了提水的活塞,皮碗,及压水的手柄之后,一眼手压水井就成型了。

要想从地下抽上水来,首先需要先把井筒里的空气排干净了,因此要在井筒里灌满水,不断压水,随着“咵-哧-,咵-哧-”的声响,一回儿地下水就涌上来了,小院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不过此时井水的颜色还是黄黄的,象泥浆似的,还不能饮用。张大爷让大家不要停,轮换着不停地压,井水的颜色就逐渐地由浑浊变的清亮了起来。

然后,热心的张大爷又张罗着找来村里的泥瓦工,用水泥和砖石给这口压水井砌了一个井台和小小的井池,免得大家用水时水花四溅,弄的到处都是水。

开头几天,压上来的水里还是含有一点细细的泥沙,可只要把水静置一会儿,泥沙就会沉淀下去,那水就可以饮用了。这口井里压上来的水不仅清洁,而且味道甜甜的,从那时起,知青组的用水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大官庄无疑给知青们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冬天里这口井很少被冰封住,而且清晨抽上来的水还冒着水气,甚至还感觉“温乎乎”的。水井位于后院,喜欢清洁的女知青们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前院的男知青要用水就必须来到后院,也增加了许多跟女生互动的机会。不过,这么多年来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这么多密切接触的“井台会”最终都没有发展成“楼台会”?难道那么多的悄悄话都随着井水“付之东流”了?当时组里的女知青无疑是个个冰雪聪明的,那就要怨当时的那些男知青太愚钝,太傻了,不懂得怎样拨动姑娘们的心弦,没有擦出什么火花来,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不说遗憾了,请诸位看看下下面这张手压井图吧,这是我根据依稀的记忆,采用工业绘图的方式制作的,自己给自己打分“九分象”;

这张还是透明的呢,可以演示抽水皮碗在井筒内的工作状况。

 

 

几年后在大学里学习工业设计,才知道这种简单机械从技术上讲是不符合机械原理的,尽管它看起来很实用。其实它缺少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以至于它的“活塞”(社员称之为“皮碗”的玩艺儿),在抽水时不是规规矩矩地直上直下,而是歪歪斜斜的。当然啦,如果要它符合机械原理,就要多加好几个零件,无疑会增加制作成本,而且维护和使用起来也不一定方便。于是,农村人还是宁愿使用这种说起来不怎么“科学”的简单机械,解决了最实际的饮水问题。

知青组用的焊接压水井其原型是这种老式的铸铁压水井。它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在当地农村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饮水思源,我们不会忘了大官庄的乡亲们。

 

06/05/2016 多伦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