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北美的蚂蚁

一位爱好艺术、文学、摄影和旅游的海外游子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童年记忆之一 奶奶家的小院

(2018-11-28 14:29:51) 下一个

 

我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出生在大跃进的年代之初。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艰难,而且我身体很弱,父母照顾不过来,于是在很小的时候,大约一岁多一点就住到了奶奶家。

奶奶家当时住在我们老家,山东省潍坊市南关的周家车门。那是一条南北向不太长的小街,距离当时的南门(今向阳路南端)不远,街口的北面连接着著名的潍坊大集的中心地带“柳树行子”。奶奶的家位于车门里中间路西的一间小屋,小屋紧邻一间过道屋,从街上穿过过道屋就来到了奶奶住的这个小院。小院里有三棵高大的梧桐树。到了夏天,绿茵满地,树上有几个喜鹊窝,整天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小院里一条碎石板铺成的走道通向西端的一个院子,那里住着一户人家,奶奶有时让我去他们那里借“蒜臼子”捣蒜。过道的南边也有一个小院,里面住着一户好像是姓郎的人家。

这间西向的草屋住着奶奶、二姑、三姑三人(二叔住在南边不远的另一处房子里,爷爷经常外出不在家住),我的到来使得原本很小的空间更加狭小了。小屋向西有一扇木格子窗户,厚重的房门关上后屋里就黑咕隆咚的,纸糊的窗户可以透进微弱的光亮。屋里的一盘土炕几乎占据了半个房间,炕前右侧靠墙有一个灶台,那里是全家人做饭的地方,冬天里做饭的同时也把炕烤热了,这是当时北方城乡很常见的“炕灶一体”结构。

屋里除了炕和灶,靠左侧墙边还有一个笨重的老式柜子,几个木箱子及脸盆架等几件杂物。因此,屋里可以活动的空间就仅剩下炕前不足两平方米左右的地方了。如果三个人都站在地上的话,稍微活动一下都会相互影响,所以,家里的所有活动只好在炕上。吃饭时摆上一个小桌,奶奶做针线时就盘坐在炕上,三姑写作业,二姑做手工也只好在炕桌上。当然,我也在炕上玩耍,蹦蹦跳跳的,有时会把土炕跳出一个坑来。还有一次,我把炕头上的油灯弄翻到炕前灶上的锅里,弄得全家人都吃不成饭。。。

睡觉时两个姑姑睡在炕的左边,我靠着奶奶睡在炕的最右边,那里也是全屋最暖和的地方。在我的记忆中二姑十五六岁的样子就做工去了,三姑还在上小学,她俩早晨很早就要起床,收拾好了各自离去,然后我跟着奶奶守在家里。

我在奶奶家得到了最好的关照,由于我身体弱,常常咳嗽,奶奶于是讨来了偏方,用蜂蜜泡中药,每天早晨监督我用一勺。奶奶还经常给我用醋煎鸡蛋,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是先留给我,然后才是两个姑姑的。

我三岁时全国上下遇到了严重的食品短缺,人们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我至今记得奶奶给我煮胡萝卜和葛菜头吃的味道,因此我至今都不吃煮过的胡萝卜。可是,当时能吃上胡萝卜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奶奶一定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才弄到那些稀缺的食物,不止于让我跟大人一样去吃野菜和树皮。

在奶奶家那间小草屋里我慢慢长大了,上了上小学一年级,前后有四五年的样子,直到1965年底奶奶家在车门后街租了另一个住处之后。如今五十多年过去,无论我走到哪里,奶奶家那院子及小草屋的样子依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在那个物质极端贫乏的年代里,奶奶,爷爷、两个姑姑及二叔悉心照顾着我,让我渡过了一个难忘的童年。

 

20171  整理于多伦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流浪北美的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回“rongrongrong, jiajiashui, 缝酥酥”:

谢谢几位捧场!敬请关注本人后面的回忆录。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楼主好有心
jiajiashui 回复 悄悄话 温馨
风酥酥 回复 悄悄话 喜欢这种很温馨的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